分享

两个执拗的天才 一段相杀的友谊

 昵称413468 2018-05-11

他们共同见证了 20 世纪艺术运动的风起云涌;他们有着近 30 年的友谊,一度形影不离,但最终却互呛狠话,不欢而散;他们的工作室凌乱不堪,甚至难以下脚,但在创作上,他们硕果累累,作品更是闪耀至今。

此二人便是,弗朗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 )与卢西安·弗洛伊德( Lucian Freud )。

两个执拗的天才 一段相杀的友谊

二人在伦敦街头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整个欧洲一片狼藉;现代主义艺术正蓬勃发展,新旧观念产生激烈碰撞。

这一年,36 岁的培根与 23 岁的弗洛伊德相识于英国伦敦。也许是因为祖辈上的相似——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的后人;弗洛伊德则是精神分析学派始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孙子,二人第一次见面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自此之后,他们几乎天天见面,并常在伦敦苏荷区的一家酒吧讨论艺术。

两个执拗的天才 一段相杀的友谊

《自画像》 培根 作品

两个执拗的天才 一段相杀的友谊

《自画像》 弗洛伊德 作品

偶尔,他们会为对方创作肖像画。

从弗洛伊德创作于 1956 年的作品《培根像》来看,培根显然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他虽然坐着当模特,却一直在抱怨,最后甚至彻底放弃,所以弗洛伊德的这幅画最终没能完成。

与弗洛伊德的创作方式不同,培根并不需要实际的模特。

1964 年的一天,当弗洛伊德像往常一样来到培根的工作室,自己的画像已经在画架上,即将完成。画里的弗洛伊德有着大头针一样的眼睛和宽大厚实的下巴,完全不像本人。不过,这就是培根眼中精神性的弗洛伊德。

两个执拗的天才 一段相杀的友谊

《培根像》 弗洛伊德 作品 1956 年

两个执拗的天才 一段相杀的友谊

《弗洛伊德像》 培根 作品 1964 年

感情上,二人都有着旺盛的精力,留给世人充分的八卦空间。

弗洛伊德长相俊俏,风度翩翩,拥有无数情人;培根则不同,他与其同性恋人是充满性暴力的感情。

对于培根的“苦难”,弗洛伊德始终无法理解,他不明白为什么培根每天心甘情愿的在挨打和被暴力中度过,这让培根觉得弗洛伊德无法理解他,甚至讥笑他只是一个“天真少年”。

60 年代初,乔治·戴尔( George Dyer )走进培根的生命中,并成为他最重要的爱人。在他们相处的 10 年里,戴尔成了培根最伟大的缪斯,他出现在培根的许多画作中。也是在这个时期,弗洛伊德通过培根与戴尔渐渐熟络,他也曾画过这个有些脆弱的男人。比较来说,二人的风格相去甚远,一幅强烈扭曲,一幅则是平静松弛,但他们都是真实的戴尔。

两个执拗的天才 一段相杀的友谊

《乔治·戴尔像》局部 弗洛伊德 作品

两个执拗的天才 一段相杀的友谊

《乔治·戴尔像》 培根 作品

从戴尔的绘画中可以看出,培根和弗洛伊德对肖像画有着不同的认识。

培根认为传统的面部肖像几乎无法表现出动态,更谈不上体现心理活动的丰富。它们无法传达出人类对于死亡的认知、对徒劳的担忧以及对近代历史这场梦魇的恐惧,而这些恰又都是培根所认为现代背景下最为重要的根本和真实。

弗洛伊德的绘画则是建立在素描功底上,但在培根的影响下,他渐渐放弃了以往的工作方式,“我想,培根自由的画法确实促使我变得更加大胆了。当我意识到自己是在线描而不是绘画时就会非常恼火。于是从那以后,很多年来我再也没有画过素描。”

这种方式虽然激进,却启发了他不过分专注于眼前人物和气场的描摹,从而通过一些模糊化的处理和主观情感的添加,使画作更具有人性的洞察力。

两个执拗的天才 一段相杀的友谊

两个执拗的天才 一段相杀的友谊

两个执拗的天才 一段相杀的友谊

培根 作品

两个执拗的天才 一段相杀的友谊

两个执拗的天才 一段相杀的友谊

两个执拗的天才 一段相杀的友谊

两个执拗的天才 一段相杀的友谊

弗洛伊德 作品

二人绘画语言上的迥异,或许源自不同的成长环境,同时,这样的差异也为彼此的友谊埋下了隐患。

培根出生在军人家庭,父亲严格而暴戾。作为家庭的“异端”,患有严重慢性哮喘的培根,16 岁便被赶出了家门;弗洛伊德有良好的文化底蕴,机智热情,在母亲的宠爱下,他既温柔体贴,又无法无天。

1971 年 10 月,巴黎大皇宫为培根举办大型回顾展,这是他艺术家生涯的巨大成就。培根是第二位享此殊荣的在世艺术家,前一位是他的偶像毕加索。但就在展览开幕前的两天,戴尔因药物过量死在了酒店中。这件事深深地困扰纠缠着培根,不久,他与弗洛伊德在一次争吵后不欢而散,最终彻底决裂。

后来,培根公开说:“我其实并不是很喜欢弗洛伊德,只不过他老是不停地给我打电话罢了...”

弗洛伊德回应,“当我的作品开始一步步走向成功时,培根就变得刻薄又恶毒了,”他说,“他真正介意的是我作品的价格开始一路攀高。有时会突然转过头来对我说:‘当然了,你现在多有钱。’这种感觉很奇怪。”

两个执拗的天才 一段相杀的友谊

两个执拗的天才 一段相杀的友谊

两个执拗的天才 一段相杀的友谊

培根的工作室

两个执拗的天才 一段相杀的友谊

两个执拗的天才 一段相杀的友谊

两个执拗的天才 一段相杀的友谊

弗洛伊德的工作室

友谊虽已终结,但二人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却不容忽视。在混乱的 20 世纪,培根与弗洛伊德的作品共同显示了一种反理想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对他们那个真实时代的自然回应。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相似之处——凌乱的工作室,但不论如何,那是每一位艺术家作品的一部分,如培根所说,“在这片混沌中,我感觉这是我的家,因为混沌为我开启了形象。”

1961 年,52 岁的培根搬进伦敦南肯辛顿一处马厩改建成的二层楼房,这是一个长 8 米、宽 4 米的小屋,地板上堆积着杂乱无章的材料:纸箱里装满从艺术画册和杂志上剪下来的图片,地板散落着上百张被撕裂的照片、犯罪现场的插图、病理学的图片、报纸、电影明星和田径运动员插图的碎片...

不过,培根在这个神奇的空间里度过了生命中最辉煌的 30 年。

弗洛伊德的荷兰公园工作室也是污迹斑斑——鱼子酱罐散落在厨房的工作台上,旁边是盛满画笔的缺口花瓶,画笔上的颜料已经凝结成痂,还有落满灰尘的旧磁带和几把红酒开瓶器。

或许他们唯一真正的目的就是要为自己打造一间可以作画的圣所,就像弗洛伊德逝世前说的:

“这是每天起床的唯一目的:去画画,去创造美好的事物,去创造比昨天更好的事物,不放弃,与人竞争,并且雄心壮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