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许多70、80后已升格为父母, 不过在“带娃修行”的这条路上, 个中辛酸,恐怕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有时候实在没办法, 也会祭出“动画大法”,求个片刻清净。 《小猪佩奇》《熊熊乐园》《彼得兔》 翻来覆去不知多少遍后, 有时也会突发奇想: 给孩子看看自己小时候的动画片。 《天书奇谭》《大闹天宫》 《哪吒闹海》《葫芦兄弟》…… 最经典的还要数《三个和尚》, 虽然一句台词都没有, 却还是可以凭借风趣幽默的造型 和好玩的故事情节 让孩子们哈哈大笑。 不愧是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 还是第一部在柏林获奖的中国电影 (第32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几十年后仍能镇住熊孩子。 三个和尚的造型 是韩羽先生设计的 可是,你知道吗? 《三个和尚》中和尚的造型 竟然是韩羽先生设计的。
以前只知道韩羽先生很厉害, 是著名的画家、书法家, 收录20世纪国内美术界顶级人物作品的《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中国画卷、漫画卷、书法卷、 插图卷,卷卷有韩羽。
而在名人光环的背后, 韩羽先生更像一位风趣幽默的邻家大爷。 写文章,他会在一番某某曰之后, 来一句“河心撒尿,顺了大溜了”。 自己的展览研讨会上, 他的开场白是: “老头说话,就像老头撒尿。”
他把“推陈出新”说成“是和死人(前人)较劲儿”; 把“善于学习”,说成是会“偷”。
果然是“真佛只说家常话”, 韩羽先生的人质朴、幽默、好玩, 用方言说就是“嘎咕”; 韩羽先生的绘画、书法稚拙天趣、别具一格。
四川鬼才魏明伦评价他“画如孩儿体”, 他画戏、画《水浒传》、 画《聊斋志异》、画《红楼梦》、 画山山水水、画人生百态…… 不管画什么,都线条简单, 形象变形,色彩也极为夸张, 像孩子涂鸦。 闻章说他的画, “不会画的人画不了,会画的人也画不了”。
韩羽说,画画就是玩儿, 但要“玩之以恭”
他的画除了表面上的诙谐幽默, 细读还有一种精神上的凌厉。 没错,韩羽先生的作品不仅要看,还要读。 除了是画家、书法家, 韩羽先生的文章也写得通透, 他曾荣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
这种通透不仅要学养深厚,还得活明白了。 他画画实际上是借画表达 他的思想认识,意趣在画外, 而且往往出人意料。 比如他画两个西门庆对坐, 论“西门庆该不该杀”, 一个有头,抱臂而坐、得意洋洋: “试想我上有官府下有帮闲打手, 凭他一个草莽汉子怎能轻易动我一根毫毛?” 一个无头,扬臂竖指、不甘示弱: “在狮子楼上武松杀了我是顺于民情, 有谁不说杀得好,杀得解气!” 有种别样的幽默感。
一张白纸,韩羽画一个边框, 题一行字:漫天大雾什么也瞧不见。 白纸立马有了内容, “既有点现代派的意思,又有老庄的意味了”。 坊间流传,20世纪80年代初, 韩羽刚调到河北美术出版社任总编辑时, 一次单位组织职工看电影, 韩羽抢先上了大巴车, 占了个靠窗的“宝座”, 专为他准备的小轿车空等了半天。 人们传他跟群众“打成一片”, 韩羽却说,哪是打成一片,自己抢座去了。 他没有当“领导”的自觉, 对于大师、大家之类的恭称也浑不在意。 他为自己最新出版的作品集 命名为“涂涂抹抹集”。 并题曰:“挥毫弄墨,涂涂抹抹。 忽焉兴奋若狂,忽焉嗒然若丧。 不计肥瘦,但求抒发。 为公乎,未敢说是,为私乎,亦不尽然。 前人有言,堪可对号: 屡败将军,空挣猿臂, 厚颜老女,犹画蛾眉。 不待人笑,我先自笑。 转而又想,小车不倒照常推,余勇可贾。”
“涂涂抹抹”是韩羽先生的自谦之词, 书中收录了他精选的73幅绘画作品 和51幅书法作品,皆是得意之作。 有他最广为人知的戏画, 《单刀会》《盗御马》《女起解》 《白蛇传》《失街亭》《打金砖》 《四郎探母》《龙凤呈祥》 《打渔杀家》《贵妃醉酒》……
不同的是, 这些戏都别人唱正调,韩羽唱反调。 人家是《萧何月下追韩信》, 他偏画《韩信月下追萧何》, 画面中韩信托着自己的脑袋追萧何, 前一追是爱才,这一追是索命, 越看越觉得新奇有趣。 《韩信月下追萧何》
一出《三岔口》,韩羽画过多次, 每次都不太一样, 但那种自己人和自己人 暗夜里打斗的惊险感, 都令人捏着一把汗。 《三岔口》 “耙子与老猪最为默契, 一见娇美的女妖精立即酥软弯曲了”, 《猪八戒与女妖精》中 一柄弯曲的九齿钉耙, 就把猪八戒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猪八戒与女妖精》
绘画还收录了一组红楼人物, 画贾宝玉,他选了这位 怡红公子祭祀晴雯的场景; 画袭人,只有一个擦拭妆台的背影, 但镜中那双眼睛让人联想万千。 最妙的是《焦大》那幅, 一个老头双手被缚于身后, 醉眼惺忪,题跋却是“贾府屈原”。 配图《焦大》 此外,书中还有一部分 韩羽回忆农村生活的作品。 《童年看戏》画了几个小孩 踩着板凳透过地板缝戳戏台上演员的鞋底, 不知道韩羽先生小时候是否也这么顽皮。 还有举着篮子在牛屁股后等着接牛粪的小孩, 两个围着草垛捉迷藏的小孩, 以及滂沱大雨中独自在瓜棚思考人生的少年…… 配图《童年看戏》 让韩羽成名的《三个和尚》, 书中只选了一幅。 题曰:“俗谓‘三个和尚没水吃’, 又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同为三数,何抑此而扬彼耶? 包蕾、阿达亦有同感, 相约作美术片自开户牖, 让和尚舒一口气。” 跟他后来为《三个和尚》题写的对联 ——由没水吃到有水吃, 看假和尚成真和尚, 一样的平白却有味。 《三个和尚》 韩羽先生的书法更是自成一格, 他自题对联: 一贯写丑字,偶尔画美人。 其实跟《钟馗》一样, 也是一种“美哉奇丑”。 而且韩羽先生的书法内容 多为生活感悟,文风质朴, 每每读来令人赞叹作者的率真和敏锐。 以下精选几幅与大家分享—— 河北美术出版社的这本 《韩羽——涂涂抹抹集》, 入选了河北青年报主办的第五届 “我最喜爱的河北十佳图书”。 让我们翻开这册本着 “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 精心为大家奉上的大家书画集, 一起体味最质朴的语言, 最纯真的趣味吧。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张翠平 编辑/王亚伟 更多热文 河北这个大腕儿9岁成名!67岁还排新戏火遍全国!你有什么资格不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