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羽作品欣赏

 半山记 2023-01-18 发布于陕西

读画|韩羽先生的文人画

文|陈子游

今日有幸读到一批韩羽先生的作品,如果按题材来分,恐不合适宜。怎么看待韩羽先生的书与画呢?我一直在想,最重要的他首先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作家,又是美术领域有品性的艺术创作者、漫画家、书法家。从来没有人会轻视他在动画片《三个和尚》中刻画的人物,也不会轻视他的文集和那些过往留下的精彩。他如涓涓溪流般清澈着我们这个时代,他好像一盏明灯。有人在《韩羽文集》前面写下这样的评语:“先生为文为画,亦庄亦谐。谐中有庄,庄处亦谐。谐时得趣,庄时得意。意趣之间,作者陶然,观者粲然。”韩羽先生自称画坛布衣。他从来不跟风,不主张有多大的主义和观念,他只做他自己,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有智慧有趣味好玩的一个老头。他是一位平和幽默的长者,影响着河北乃至全国众多年轻一代艺术家追求的走向,他又很难遇上,恰若神仙。在许多时候,他随和,喜欢讲故事,讲他的往事,讲好玩的事,他是当代流行书风里最年长的一位。他说“他只'看帖’不临摹碑帖,'看帖’也要有度,要适可而止。又说“他喜欢绘画,也喜欢书法。一字虽小,方寸中大有天地。”而他的小说、散文出版很容易脱销。他的画,让许多人着迷,好事者们拿着画款到石家庄找他,多数是空手而返。他不仅经历丰富,花花世界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以最极简的画品来应对。他喜欢画戏曲人物,可以想象,可以畅达,他的很多形与色都是自己的一种主观印象,他说:“艺术就是'玩’。说它对人生不重要,就是因为它是'玩’;说它对人生重要,也因为它是'玩’。”所以我们今天很难解释他的画。他曾读齐白石的画,写了出来,成为《我读齐白石》,读了他里面的文字,觉得太有意思了,其中每一句每一篇都充满着别样的心思,那些画与人,人与人,艺术家与艺术的关系在他眼里就是故事,把故事讲好了,认真地讲,诙谐地讲,节奏快慢里能妙处横生,玩味无限。

文章图片1

石曼卿

文章图片2

小放牛

比如他评齐白石的《柳牛图》,讲:“齐白石也曾偶尔背上着笔,不是人的背,是牛背。更确切的说,不是牛背,是牛屁股(反正是牛的后面)。之所以画牛屁股,实则是为了画牛尾巴。且细看这牛尾巴,呈S状,似乎是轻轻地愉快地在拂动着。正是这拂动,可想见出牛的悠闲,如牛会作诗,当曰:'伫立柳荫下,悠然对春风。’'夫风,起于青萍之末’,画中的田园诗意,其起于牛尾巴亡梢乎。”

文章图片3

画蚓涂鸦

文章图片4

龙凤呈祥

另有一则:“齐翁有一跋:'借山吟馆主者齐白石,居百梅祠屋时,墙角种粟,当作花看。既能将粟当作花,又何尝不可拿白菜玩其趣,甚而借'春雨梨花’流其泪。'春雨梨花’见《白石诗草自叙》:'己未,吾年将六十矣,乘清乡军之隙,仍遁京华。临行时之愁苦,家人外,为予垂泪者,尚有春雨梨花’。中情所激,脱口而出,自傳也当必为之击节。”

文章图片5

猪八戒与耙子

文章图片6

抬箱子

其中,还写道一段故事。他听到“作画,妙在是与不是之间”这句话,是在20世纪50年代。有的说是齐白石说,有的说齐白石之前也有人说过此类的话,秋风过耳,未深推。”又例举董其昌、郑板桥关于作画生与熟的论点;还有例举朱光潜将“似与不似”改换成“不离不即”,谓诗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保持“不离”,是为了真实感,保持“不即”是为了有新奇感。

文章图片7

三岔口

文章图片8

打金砖

文章图片9

盗御马

当然,读这些文字便可以从中透析出一个人的审美和思想,读《韩语文集》里的文字更让人大开眼界。许多文字里的神妙、精神的能量会把人带入其中,这其中的理,其中的妙,自然是人文价值,人文思想和个人生命朴素的表达。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中国文化表现被遮蔽,有言论说因为当代无文人,无文人画的声音很强劲,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成为当代社会上传承和研究的主要内容,更多的是被打压、摒弃和被边缘化。文人画的意义,我们可以从陈师曾先生《中国文人画价值》中去领悟。他说:“中国文人画的价值最重要的,观文人之画,识文人之趣味,感文人之感者,虽关于艺术之观念浅深不同,而多少必含有文人之思想。”进一步阐明说:“文人画之要素,第一是人品,第二是学问,第三是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文人画是文脉,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在当代,有韩羽先生这种楷模,他内心的坚守从不被打倒,不背雪藏。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他一直守护着自己的信念,关注传统文脉,一直表达自我的文质,以身为镜,这些精神的注入,均可以通过他的作品来感受他个人品性和审美趣味。比如《戏曲人物》,熟悉这一类题材的有他的前辈关良,关良先生受西洋画影响之后画出来的戏曲人物,也颇具特点,讲究语言的变化,松脱有韵致。而韩羽先生的戏曲人物是从文学里长出来的,那些造型和笔墨的表现很有识别度,慢悠悠地画来,加上跋文的补白,一看便是韩羽,不是关良。在戏曲人物的单人或组画中自如自在,他其实是个老戏迷。他笔下的《三岔口》《打金砖》《杨贵妃》《盗御马》《夏侯惇拔矢啖睛》《时迁盗甲》《狮子楼》《三武将》等,每一幅每一场的神韵,看到画就会想到小说,想到台上的腔调,延伸出诸多的想象的空间,其声型、姿态、韵味、场景、对白、意象了无边际,沉迷其中。

文章图片10

三个和尚

文章图片11

三个和尚

再比如《三个和尚》是韩羽先生当年的成名之作,无数幅《三个和尚》,每一帧的效果和趣味都不一样,其中的缘由自然是与文人画的精神相关,作者的心情、才思、状态感受非常重要,因为每一刻的变化,这种如妙法莲花般的心意承载着画家对文脉的理解。当年,赵孟頫有言:“用笔千古不易”,所注重的是文人艺术家的品格气质,印证着文人画的价值。

文章图片12

古道西风

比如作品《古道西风》属于山水画。这种只有点、线、浓、淡、疏密、留白、跋文中,满纸间很难寻得具体的形,这样的意象形色所表现出的是一种玩味,一种感觉,一种理想,以此可以别出心裁,层层造境而生,打动观者。

文章图片13

杨贵妃

文章图片14

夏侯惇拔矢啖睛

当然,许多年里,韩羽先生并没有在某一种画法里被规制,而是随着自我的认识不断拓展,打破了一些藩篱,包括形与色,画得很轻松,能在精益求精中玩得自如。在他的手上、眼里、心中恐怕不仅仅是那些可以塑造的物象,而在他的画里有文学,文学里有画,时常会重叠在某一时空当中,既不可分辨,也不可分离,达到了一种纯粹不可复制的自我。正如齐白石先生所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观点,同样,韩羽先生的文字与绘画书法,具有同等的力量,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内力和品性,是晚学后辈们最值得吸纳和研究的能量所在。

文章图片15

时迁盗甲

文章图片16

狮子楼

文章图片17

三武将

读韩羽先生的文人画,无论是人物还是山水、书法,确实让我的形色认知有种破茧而出的感觉,有了许多打破常规的思维。我感觉,中国画,尤其文人画的价值,依然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守护。

文章图片18

戏曲人物

因为韩羽先生,以及喜欢中国文化传统的真正艺术家们的存在,中国文化的文脉得以传递延伸发展。那些一张一驰,妙笔生花,文艺载道,文心万象的局面,才是代表一个新时代最应该重视和珍惜的宝藏。

读画思境,

乐在其中。

2023年元月1日上午

子游于北塘

文章图片19

戏曲人物

文章图片20

戏曲人物

文章图片21

戏曲人物

文章图片22

戏曲人物

文章图片23

打金砖

文章图片24

戏曲人物

文章图片25

戏曲人物

文章图片26

戏曲人物

文章图片27

小放牛

文章图片28

战宛城

文章图片29

白蛇传

文章图片30

秦琼卖马

文章图片31

红楼梦中人

文章图片32

拾玉镯

……

书法欣赏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文章图片36
文章图片37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文章图片40
文章图片41
文章图片42
文章图片43

……

文章图片44
文章图片45

冷月葬诗魂

文章图片46

钟馗

文章图片47

关公战秦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