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壶嘴大学问,别再纠结紫砂壶流不流涎啦

 非亲似亲fhf 2018-05-1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市场上盛行着一个标准:会流涎的紫砂壶,不是好壶。这个说法并不正确,且听我细细道来。


一把好的紫砂壶壶嘴出水顺畅,收水果断,这是大部分以实用为导向的购壶人,选购紫砂壶时一定会考虑的问题。好的紫砂壶出水如柱,刚劲有力,弧线流畅,水束圆润不打麻花,直入杯底静默无声;断水时,即倾即止,简洁利落。



好的出水,实际上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壶型、流型、流的位置、流管内壁、嘴的口径、网孔形式、网孔孔径、网孔出水的有效面积等等,但有一细微之处常被忽略,那就是壶盖上的“气孔”。


壶内满水后,倾倒出水时,若其水流呈现出跳跃状,还伴有“突突突”的声音,或水流扭转泛花,伴有“吱吱吱”的声音,此现象是由于在倾倒出水时,壶体内立即处于负压状态,并通过壶盖上的气孔,吸入壶外的空气进行补充。



若气孔的孔径过小,则空气进入壶内时受阻,形成间歇性“气塞”,最终影响到水流呈现脉冲式跳跃状,并伴有“突突突”的声音;或由于气孔的孔径过大,空气进入壶内时的流速过高,产生啸叫现象,发出“吱吱吱”的声音。


由此可见,气孔直接影响到了紫砂壶的出水流态,犹如画龙点睛,“点”好了,功得圆满,满盘皆活,“点”不好,功亏一篑,徒留遗憾。



  • 壶流的制作要满足两点基本要求:

    根部大于口部

    内壁光洁顺畅




出水孔的总面积要大于流口面积,以增加出水压力和收水回力。流身斜出壶身以45度左右为宜,欠则“喷”,过则“漫”。


  • 一把紫砂壶出水时是否流口水,与以下几点有关:
    盖口的宽度
    出水口(流根部)的方位
    壶内出水口与盖口边的间隔




壶流的形状、长度、水孔的方位等,决定了一把壶能否“出水七寸不散花,收水利索不流涎”。可是,壶流的形状、长度、水孔的方位等,又必须和壶型般配。但是,有些壶型如“龙蛋”、“西施”等,壶流的特定形态就是容易流涎的。


所以,不能要求所有的壶都不涎水,只能在使用的过程中对症解决。


  1. 注水不要过满

  2. 收水手势要干脆果决

  3. 斟茶时不要壶身直接歪斜90度,这样一切的水都压向口盖,口盖不流水的概率很小

  4. 备有茶巾随时擦拭




至于购壶时注入清水不流涎,回家泡茶则有流涎的状况,是因为清水和茶汤的张力不一致的原因。如果有茶渣堵塞了流孔,流涎则会更严重。




其实紫砂壶上手多了口盖流水现象普遍,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例如器形、泡的茶叶、使用习惯。这些都和一把壶的好坏以及做工并无太大的关联,并不能以此断定一把壶的好坏。



如果有其他紫砂问题,可以长按关注文末公众号了解更多

感谢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