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卫夫人真是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吗?

 海航润泽馆 2018-05-11

近日读到了台湾学者蒋勋先生一篇流传很广的文章——《卫夫人的三堂书法课》,使笔者对人们虚衍这些资料的动因有了些许思考。蒋先生的文中有一段:

卫夫人教王羲之写字的时候,前朝并没有太多可以学习的前辈大师,卫夫人也似乎并不鼓励一个孩子太早从前辈书法家的字做模仿。因此,王羲之不是从前人写过的“一”开始认识水平线条的。认识“一”的课,是在广阔的大地上进行的。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户外,一个年幼的孩子,在广阔的平原上站着,凝视地平线,凝视地平线的开阔,凝视辽阔的地平线上排列开的云层缓缓向两边扩张。卫夫人在孩子耳边轻轻说:“千里阵云”……

看过这篇文章,不得不佩服蒋先生优美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既有情节,又有细节,仿佛他是这个教学过程的亲历者一般,这篇文章被多个期刊转载,并被收录到了中学生的阅读习题之中,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并对卫夫人的教学方式神往不已。

优美的文字和动人的故事绝不是真实的历史,但人们却愿意读诵这种虚衍的文字和故事,并信以为真,从而在其中获得鼓励或启发。于是,这种对于优美文字和动人故事的向往,往往促使着更多虚衍的文字和故事的生成,层层叠加,虚衍竟成事实。这或许就是人们“创作”这些文字和故事的动因罢。

初唐时,李世民偏爱王羲之书法,亲自为《晋书》撰写了《王羲之传论》,把王羲之推到了“书圣”的地位,使得王羲之书法为世所宝,成为学书者的仿效楷模。人们在“书圣”王羲之身上汲取到了极大的滋养,但原有的资料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书圣”的多方需求,于是便有了围绕着“书圣”王羲之展开的一系列再创造活动:

怀仁和尚花费了二十一年时间集王羲之书法刻出了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大雅和尚集出了《兴福寺碑》。作伪王书者也趋之若鹜,内府不得不委派褚遂良、徐浩等专家去鉴定真伪,后人所作《草诀歌》也伪托王羲之之名而传世。为了使“书圣”的形象更加充实、更加尽善尽美,人们代他做了理论文章,并为他创作了诸多的成长故事和励志故事。

卫夫人的形象极有可能就是在充实“书圣”形象的创作过程中虚衍而来,一方面,探知“书圣”的受教情况并从中受到启发,这是人们见贤思齐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揭示“书圣”的师法传承这是充实完善“尽善尽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书圣”形象的谱系书写需求。

中国古代讲究门阀出身,在唐代谱牒之学尤盛,人们在谱牒的修订书写中为自己和家族确立社会地位。学术传承上、宗教传承上也同样构建着各自的谱系,在其中记录法乳流传和衣钵流传。张彦远在《法书要录》中所作的《传授笔法人名》就是书法传承谱系的代表之作,刘有定在《〈衍极〉注》中记录的笔法传承是张彦远《传授笔法人名》谱系书写的延续。祖述“书圣”的法乳渊源,这对完善充实“书圣”的形象至关重要。如果仅仅把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定为王僧虔《论书》中记载的王廙,这样的法乳渊源的确显得不够厚重。但若将王羲之与卫夫人续接,那么,王羲之的法乳渊源就可以借由卫氏三世上溯到钟繇、蔡琰、韦诞、张芝、蔡邕等等,百川归海,从而使王羲之成为汉魏以来最优秀书法家笔法的集大成者,这是王羲之由凡入圣的资本。师以徒贵,有好事者为“书圣”的老师创作一篇书论,书写几件作品,这是情理中的事,也是树立“书圣”光辉形象的铺垫工作。试想,如果抽离了王羲之,没有了那些“生动”的教导故事,卫夫人的历史形象会是怎样?

世传卫夫人为王羲之之师,所据文献有以下几种:

《和南帖》

(一)《淳化阁帖》中收录的伪托卫夫人之作《和南帖》记曰:

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笔势洞精,字体遒媚。师可诣晋尚书馆书耳。仰凭至鉴,大不可言。

此帖为伪,帖中文字也经苏轼考证篡改自《梁书·萧子云传》,不可采信。

(二)传王羲之所著《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云:

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时年五十有三,恐风烛奄及,聊遗于子孙耳。可藏之石室,勿传非其人也。

此文首见《法书要录》,与伪托卫夫人之名的《笔阵图》一并录入。传卫夫人《笔阵图》既伪,题后焉能为真?对于此作前人从多方面进行过证伪,尤其是陈滞冬先生在《中国书学论著提要》一书中总结得最为全面:“首段先以战阵比譬书法,此明显为附会‘笔阵’二字而来,后说用笔,多与《笔阵图》文字重复。第二段谈草书,言辞几近。第三段作伪之迹最为明显,其中云:‘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墨池编》指出此段文字‘不通事理’,以为当时‘许、洛未平,逸少必不可往’。《书画书录题解》指出‘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一句,‘安有后书而作此等语者?’此外,蔡邕所书《熹平石经》并非三体,所谓‘三体’者当指魏石经,晋人去古未远,必知原委,此云蔡邕《石经》三体者,当是唐以后人以讹传讹。历来多认为本文为六朝人伪作,但从文字上看来,当是唐初人所为。’”故,此文关于王逸少师法卫夫人的故事亦不可采信。

(三)晚唐《墨薮》中收录《王逸少笔势传》中记载: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少,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张天弓先生在《王羲之书学论著考辨》一文中对此文的真伪做了详细的考证,认为:“斯篇非王羲之自撰,盖唐时好事者所为。”是篇亦不可采信。

(四)元人刘有定在《〈衍极〉注》中记载:

初,蔡邕得法于嵩山,以授崔寔及其女琰,张芝之徒咸受业焉。魏初韦诞得之,秘而不传。锺繇令人掘韦诞墓,得蔡氏法,将死,授其子会。宋翼,繇之甥也,学书于繇,繇弗告也。晋太康中,有人破锺公冢,翼始得之。魏晋间卫氏三世能书。卫觊与其子瓘及见胡昭、韦诞、锺繇。瓘及子恒俱学于张芝。恒从妹卫夫人亲受于蔡琰。卫与王世为中表,故羲之父旷得之。旷以授羲之,羲之传其子献之及王濛之子修。故诸王世传家法。献之传其甥羊欣,欣传王僧虔,僧虔传萧子云。晋宋而下,能者颇多,其流皆出于二王也。隋释智永,羲之九世孙也,颇能传其学,又亲受法于子云。虞世南亲见永师,故其法复传于唐焉。

此文显然是在张彦远《传授笔法人名》之上增益而成,但所记漏洞极多。钟繇先死于韦诞二十三年,焉有先死人盗掘后死人坟墓之理?蔡琰死于卫夫人出生之前二十三年,如何“亲授”笔法?确实荒诞不经。清人王国栋根据明代底本重修的《王氏宗谱》中,王羲之之父王旷条下记载:“旷,……配卫夫人。”可知王旷的夫人姓卫,王氏与卫氏为中表关系可以确定,但与卫铄有无关系不得而知,王旷得卫铄笔法更是依据不足。又,《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由此可知,王羲之与卫夫人之子李充交好,由此判断王羲之见过卫夫人似有可能,但言师法卫夫人,证据不足,不可臆断。

虚衍竟成事实,文献的层累为我们呈现了一位家世显赫,学术、艺术兼善的女性书法家、书论家、书法教育家的形象。但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梳理考辨,结论是令人失望的,我们无法还原一个血肉丰满的卫夫人本人,但却发现了许多装扮她的妙手。

节选自《书法》杂志2018年第5期

原文标题《虚衍竟成事实的“卫夫人”——传世卫夫人文献考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