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马说》导学案答案

 romini 2018-05-11

班级 姓名
一、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寓意,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2、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遭遇。
二自主预习
1、本文作者 _韩愈 ,字 退之 , 唐 代 文学 家 。其散文尤为著名,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是唐 代 古文运动 的领袖。
2、给加点字注音。
骈 . 死 (pi án ) 槽枥
.. ( c áol ì ) 粟 . (s ù) 外见 . ( xiàn )
食 . 马 ( s ì )
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食马者 食通饲,喂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吗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骈 . 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 )⑵不以千里称 . 也(著称 )⑷食 . 不饱(吃 )⑸且 . 欲与常马 等 . 不可得(犹,尚且 )(等同 )⑹策 . 之不以其道 . (用鞭子打 ) (正确的方法) ⑺鸣之而 不能通 . 其意(通晓 )⑻执策 . 而临 . 之(鞭子 )(面对 )⑼ 祇 辱 . 于奴隶人之手(屈辱,埋没 ) 5、一词多义:
策 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动词) 能 虽有千里之能 能力
执策而临之 鞭子 (名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其 食之不能尽其材 它的 以 不以千里称也 因为
其真无马邪 难道,表反问语气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其真不知马也 大概,表猜测语气 能以径寸之木 用
之 祇 辱于奴隶人之手(结构助词,的) 食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食 不饱 (动词, 吃 )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指代千里马)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 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②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 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③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 千里呢?
④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 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它的意思, (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 前
⑤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7、填空:
本文采用“ 托物寓意 ”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 、 “伯乐” 、 “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 人才 ; “伯乐”指 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
“食马者”指 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
8、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⑴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⑶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⑷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⑸文中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 之而不能通其意。
⑹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⑺对 “食马者” 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⑻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 一句话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三、整体探究
1、分别概括各段内容:
第一层(第 1段) 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 2段)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第三层(第 3段) 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2、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愤世嫉俗,对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重用人才的不满,对被压制的人才的同情,以及自 己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3、 “安求其能千里也?”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反问。表达作者愤怒谴责“食马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4、读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时”你有什么感受?
对千里马的遭遇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表示强烈愤慨。
5、本文结尾两句,对全文有何作用? 点明文章主旨。 “不知马”三个字是文章主旨所在。
6、你怎样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7、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 这几句话的理解?
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能被人发现,也就等于 没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8、在当今社会,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请举例说明。你认为“千里马”应该 具备怎样的素质?
言之成理,例证恰当即可。如认为千里马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 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还要在 黑暗中徘徊多久?“千里马”应该具备素质: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 的意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才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 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四、阅读理解
(甲)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 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 ① 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 ② 有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 市,人莫与言。愿子还 ③ 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 ④ 之贾。”
伯乐乃还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二》 )
注:①比:连接,接连。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③还:同“旋” ,围 绕,绕圈子。④朝(zh āo ) :早晨,也指一天。
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在集市上待了三天,却没有人知道他卖的马是骏马。 他拜见相 马的专家伯乐说:" 我有匹骏马想要卖掉它,连着三天站在市上,没有人来问过。希望您 能围着我的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来看它一眼,请让我奉送给您一天的报酬。 " 伯 乐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一会儿这匹马的价钱(成 了原来的)十倍。
1、解释加点词语:
然后
.. 有千里马(这样以后)故虽 . 有名马(即使 )祇 . 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 )
且欲与常马等 . 不可得(等同,一样 )臣请献一朝之贾 . (费用,钱财 )人莫 . 之知(没有人 )伯乐 乃还而视之 . (代词,这里指千里马。 )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c )
A .不以 . 千里称也 举一隅不以 . 三隅反
B .人有卖骏马者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 耳
C .人莫之 . 知 何陋之 . 有
D .足下有意为 . 臣伯乐乎 行拂乱其所为 .
选 C (代词,代千里马;宾语前置的标志。 A .用,把,拿; B .定语后置的标志; D .做。 )
3、甲文第 2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一句话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伯乐乃还视之,去而顾之, ” 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这一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呢。
4、从两则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示例:要善于发现人才,善于选用人才;权威的重要;不可盲目崇拜权威,要注重实践等等。 5、你能从选文外再写出一句有关人才的名言警句吗?试试看。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丙)曹操割发
(太祖)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于是太 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 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译文:有一次, 曹操率军经过麦田, 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 有违反的处死! ” 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的马竟然窜进了麦地,招来 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曹操 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是不能 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于是拿起剑来割断头发投掷在地上。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士卒无败 . 麦(毁坏 ) 敕 . 主簿请罪:敕(下令 )
请自刑 . (惩罚 ) 因 . 援剑(于是 )
2、翻译句子
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 我制定的法令而自己违反它,怎么统率部下?
3、太祖军纪严明而割发自刑的做法可以用个一成语概况为
4、曹操不仅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请你写出他的两首名诗
五、古诗鉴赏
(一)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 、首句借用班超的典故,表达了此人报效祖国的壮志。
B 、 “梦断”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 、词的上片主要描述了词人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D 、词下片中的“未” “先” “空”三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2、 “当年万里觅封侯”一句中的“觅封侯”用得好,试简析其妙处。
典故,表现了此人执着追求,渴望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3、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译文: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 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 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