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要孩子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这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

 yuan_2016 2018-05-11


世间最美的花朵

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

成长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

孩子如是

父母亦如是





01



前段时间知名主持人、教育人王芳来济南开讲座,我有幸采访了她。


我问的第一个问题:你每天工作15个小时,一年录一千期节目,是怎样做到工作和教育孩子两不误的?


谈到教育孩子,她说是因为“高效陪伴”和“勤奋好学”。


我充分利用了我零碎的时间,比如这次来济南,我会带着我女儿,在路上我可以跟女儿交流。来济南之前,我会提前做功课,济南的历史文化、古迹景点,我都会重新学习一遍,等到了济南,我会给女儿讲。这样一次出差,既能完成自己的工作,又能增加亲子交流的机会,同时还能让女儿学习很多知识。


如果经常看教育类公号的话,“高效陪伴”这个词,相信大多数家长并不陌生。


而“勤奋好学”着实不多见!


在王芳的教育下,女儿婉儿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都有了根本性的提高,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开朗。




02



把女儿成功送到北京大学的刘称莲在自己的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中写道,在一次爬山中,女儿在半山腰停下来观察三只蚂蚱的前后经过:


整个过程持续了足有半个小时,不到7岁的女儿非常专注,时不时地小声问我一些问题,我便尽所能给她讲述关于昆虫的知识。同时在昆虫交尾的时候,我也简洁地给她讲了讲平时难以启齿、关于男女之间性的问题。


在这半小时里,女儿上了一堂精彩的自然课,而且我相信,比起老师在学校里讲的课程,这堂课会给她留下更深的印象。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刘称莲也是一位知识储备深厚的妈妈,不然她怎么能回答孩子提出的昆虫问题及性话题呢?


换作是已经结束读书生涯的你,可以做到吗?是不是也需要提前给自己做做功课,才能有底气给孩子上课?


要知道孩子的问题可都是五花八门,最考验成人的智力和知识量了!




03



父母本就应该是孩子的百科全书,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如果不能做到,那也至少要掌握80%。


一个有知识,文化底蕴深厚的父母,孩子在学习方面都不会太差。


这点不光在王芳和刘称莲的家庭中有所体现,纵观所有成绩好的孩子,大多数背后站着的是一个勤奋好学,乐于钻研,不断丰富自己知识的父母。


尤其在高考状元的家庭,这种情况更为多见。


一位高考理科状元在接受采访时说,父母对她的影响最大。


我的父亲擅长数学,我小学时就跟着父亲学解奥数题。那时父亲为了教我,自己先去学。现在回头看,父亲鼓励我钻研奥数题,引导我对数学产生兴趣,真的帮了我很多。


山西高考理科状元王江珊也认为,父母从小引导式的教育令她受益良多。


“母亲爱看书,她曾在几年前用业余时间研究红楼梦,也研究过魔方,九连环之类的,还有易经,家里从小就有不少书,这也是我非常感激我的家庭的一点。


在成绩优秀,出类拔萃的学生中,这样的父母比比皆是。


孩子懂的,他们懂;孩子不懂的,他们也懂,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他们始终是孩子知识学习和精神世界的强大后盾。


而那些文化层次较低、知识薄弱、不爱学习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大多数较为落后。


即便是我们信奉,“教育就是拼的父母的心态”这样的教育理念,可大多数情况是,你的心态好不好,跟你的知识结构和储备有很大关系。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给人安全感,知识量越大越精,心态也会越稳定。


或许会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也有很多父母不优秀,但孩子优秀的案例。


当然,我不否认,在我身边也有这样的同事和同学,父母是农民,儿子竟考上了博士,父母大字不识,孩子竟成了社会名流……


可是,你想过没有,这样的情况,比例有多少?


曾有数据显示,这是百分之一的比例。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得到父母的引领和教导,才能对自己的智力和天赋最大限度的开发,以至于在校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人后轻松实现自身价值!




04



父母要拥有一个强大的知识宝库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到底有多重要?


我们先来看看学习的本质。


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不好,跟理解力有很大关系,可以说,是孩子的理解力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成绩。


所谓理解力,是说对文字及文字背后所代表的意义的理解。


所有的科目都需要用文字来表达,无论课堂上的学习还是每学期的考试,每个学科都在考验孩子的理解力。


一个人的理解力是与他的知识储备量有直接的关系。知识储备少,理解力就会差,理解力差,学习成绩当然就会差。


知识储备越大,理解力就越强,自然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更轻松更容易!


这才是为什么同一个老师教,孩子的成绩却千差万别的真正原因!


那如何让孩子做更多的知识储备呢?


如果你依赖于孩子自己主动去学习,或是将孩子送去补习班,甚至依靠学校,那就太天真了!


事实证明,补习班治标不治本,而课堂上的知识掌握更要依赖课堂之外的积累。


想要孩子有更多知识储备,关键还是要靠父母用心的引导和灌输。试想一个不愿意学习,知识浅薄的家长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储备更多知识和内容呢?又如何培养出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孩子呢?




05



一旦有了孩子,很多人陷入了一种“人生赢家”的虚幻世界里,认为自己自此不再需要成长,进而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


孩子懂事、听话、成绩好时,你会和颜悦色,万事好说;孩子反叛、淘气、成绩差时,你会心灰意冷,脾气暴躁。


孩子反倒成了你的情绪遥控器,掌控着你的喜怒哀乐。


这种偏执的信念和病态的关系,看上去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也自然会有人认为合情合理。殊不知,这正是为人父母自己停滞不前,抗拒成长才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一塌糊涂,被动地陷入了无限的烦恼之中,幸福指数越来越低,孩子的成长也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迹。


不仅如此,随着孩子的成长,懂得的越来越多,停滞不前的父母跟孩子的距离,尤其在精神世界方面会越来越远,孩子的安全感也会逐渐缺失。


最终的结果是,时代在进步,父母在落后,孩子想与时俱进,却发现内在动力不足,才华撑不起梦想,最终平庸且痛苦纠结地苟且度日。


学无止境,这不只是给年轻人的忠告。孩子的到来,他的使命之一就是让父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督促父母成为更好的自己。


孩子的命运跟父母的用心紧密相关。选择安逸,不思进取的生活不是错,但这会耽误孩子的一生,而且不可逆转!




06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光做好知识储备就够了吗?


当然不是,但这是必须的一项。


除此之外,强大的内心、耐心、接纳自己和孩子,以及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都是需要父母学习的。


父母才是最需要学习的对象。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执着地栽培自己。知识薄弱的父母需拓展知识面,并扎实记忆;知识深厚的父母,也不应该止于此。要成为一个真正有教育智慧的人,必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是不可少的。


想要孩子成材,这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方法。


谨以此文,献给一直对教育存有疑惑的家长们,共勉!


作者:秦召,资深媒体人,阅读推广人,小学生阅读指南签约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