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步广陵:打马而过游古街(上)

 老苞米的书屋 2018-05-11


   游览一座城市,我说的是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一定要逛一逛这个城市的街道。
   近二三十年来,一些历史名城都兴建了古街,如苏州、杭州等,成为一道靓丽的景观。谁都知道,这些所谓的古街早已不复存在,能保留一些零星的古建就算是不错了,大多都是“80后出生”的仿古建筑。
   即便如此,也让各地来此的游人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更加体味到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的久远或厚重。
   或许是前些年,兴建古街成为一种风潮,在我的家乡的牡丹园附近,也出现了一条不伦不类的“古街”。虽然那些拔地而起的粉墙黛瓦的仿古建筑也曾让人眼睛一亮,亮过之后,便会说,哥们儿,你真会搞笑,一个只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新兴城市,哪有什么古街呢?然后对此就不以为然了。或许是这条所谓的古街自己也觉得没意思了,会被世人贻笑大方的,不知道在哪一天悄悄地消失了。
   这次来扬州,自然要去古街的,曾经在书上看到,扬州古街是真正的古街,它本身包含的诸多历史元素,会让它在众多古街中鹤立鸡群。
   说句心里话,这几年走了几个江南历史名城,逛了一些古街,除了第一次见到苏州的平江路,出现了如梦如幻的惊艳感觉,此后便出现了审美疲劳,出现了千篇一律、不过如此的感觉。
   “千篇一律、不过如此”这样感觉的产生,就是觉得其他古街的样式没有多少新鲜感,街路格局没有鲜明的特色,建筑都是清一色的仿古建筑,像是一些面孔相似的孪生多胞胎……这样的古街看得多了,自然就没有什么可以让人咂摸、品味的味道了。
   扬州的古街,虽然与其他城市大体相似,但是这条古街有厚重的历史积淀,这就赋予了它不同凡响的内涵,逛起来自然兴味盎然。
 
 
   这是扬州古街城门左侧介绍扬州东门遗址的一段砖墙。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等,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历史了。
   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代表性的一条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3米,原街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
   据史料记载,古时的东关街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十分繁华,店铺林立,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竹木行、瓜果行有近百家之多。
 
 
   这是砖墙上的一幅铜浮雕的地图。
   图为清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中的宋三城图。
   图中左面的是宋大城,也就是现在的东关街、彩衣街、大东门街一带。
 
 
   这就是宋代扬州的东门城楼。当然是今天复建的。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高宗赵构以扬州为“行在”,扬州知州吕顾浩被任命为兼职户部侍郎,宣又升为户部尚书。建炎二年十月,赵构于扬州诏命“扬州浚隍修城”,吕顾浩主其事,调动国力,以都城形制,用大砖修砌,史称“宋大城”。略成方形的宋大城,东西约2200米,南北约2200米,设有四门。
   历经千年的变迁,原来的宋大城东门城楼早已消失了。2009年,参照宋代《营造法式》,复建城墙及重檐歇山顶门楼,以再现“壮丽压长淮,形胜绝东南”的雄姿。 
 
 
   城门前,有三座雕塑,也就是与扬州有关的三个人。
   这个叫曹起溍,雕塑的底座上有他的小传。孤陋寡闻,以前没听说这个名字。读后,知道个大概。
   曹起溍(1906-1931年),曾任中共扬州临时县委书记,城区区委书记等职。1929年8月在泰州被捕,1931年从容就义于镇江北固山下,年仅25岁。 
 
 
   这一位叫熊成基(1887-1910年),扬州人,清末民主革命者。1904年考入安徽武备学堂,参加光复会。    1908年秋,熊成基等组织岳王会成员和安庆新军发动了马炮营起义,以失败告终。1909年辗转日本,参加同盟会。1910年1月,熊成基在哈尔滨谋杀清廷海军大臣载洵,因叛逃告密而被捕。1910年2月27日于长春从容就义,年仅23岁。民国元年(1912年),熊成基灵柩运回扬州,葬于平山堂万松岭。
 
 
   第三位是马可·波罗,这个老外的名气显然要比前两位大得多。
   很多人都知道,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人,闻名中外的的旅行家。
   资料上说,
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沿陆上丝绸之路前往东方,历时四年,于1275年到大元朝大都(今北京)。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并自称担任了元朝官员,访问了中国很多地方, 
   回意大利后,马可·波罗在一次海战中被俘,在狱中他口述了大量有关中国的故事,其狱友鲁斯蒂谦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
 
 
   非常有趣的是,这个高鼻深目的老外,曾经在扬州当过三年地方官,东关古街是他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
   关于
马可·波罗在扬州做官的事,见于马可·波罗游记》。在书中关于扬州的叙述,提到了元代扬州的行政建制、百姓的宗教信仰以及制造兵器和驻军的一些事,可以证明马可·波罗到过扬州,或者曾经在这里生活过。
   唯有“曾奉大汗命,在此城治理亘整三年”这件事,除了他自己这样说,中国史料并无记载。但是从当时的种种情势来看,外国人在中国做官的不少,应该说
马可·波罗并非没有在扬州任职的可能,只是不清楚他担任的何种职务。
 
 
   城门外还摆放着两门大炮,由于一些游人围着大炮拍照,无法近前去看说明。
   回来查了一下资料,知道这是民族英雄史可法当年保卫扬州,浴血抗击清兵时使用的武器。
   这两门铸铁大炮出土于东关遗址。 
 
 
   穿过城门,进入东关古街。
   乍看来,这条古街也与我见过的其他古街样貌也差不多。知道这样似曾相识的最初印象,就是所谓的审美疲劳。
   就如同在电视是看了太多的女明星,那千篇一律经过韩国刀子雕琢的面孔,一个个乍一看都觉得脸熟,却又叫不出姓甚名谁。
 
 
   满街尽是大同小异的店铺,除了卖当地的小吃,就是卖各种旅游纪念品。
 
 
   好多店铺都卖葫芦。
   因为葫芦二字发音与福禄相近,所以会吸引部分为了讨吉利的游客。看了看价格,都很便宜。那种适合把玩的微型手捻葫芦花几块就可以买一只。
 
 
   再就是各种卖字画或者文房用品的这个斋那个斋。显然,这些并非扬州独有,我想象中的扬州古街应该不是这般样子的。
 
 
   这又是一个斋,是文房用品的专卖店。
 
 
   此时天色已近黄昏。东关古街的游人依然络绎不绝。
 
 
    古街上的串店。看来北方人喜欢的撸串喜好,已经遍布大江南北。

 
 
   这两年,这种看图说话似的日志已经写了几十篇了,弄得连标题也做不出来了。
   这一篇叫《打马而过游古街》。
   想象自己像当年的
马可·波罗一般,骑着高头大马,神气活现地漫步在长条石板铺成的古街路上……
   其实,我哪儿有什么马啊,我的马就是我的两条不争气的腿,累了或者遇上天气变凉就不玩活儿,骑着这样两条腿的驽马,实在是神气不起来。
   走累了,患了风湿的腿酸疼起来,我便弯下身,用手敲打膝盖部位几下,自己称之为“打马”。
   打马而过这四个字源于海子的一句诗——“只身打马过草原”。
   在实在想不出合适的日志题目时,便用上了打马而过这四个字,自以为是走马观花的意思。
 
   望着古街上那些兴味盎然的游人,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越来越“小众”了。
   我不知道别人游古街的兴奋点在哪里,只是觉得自己的兴奋点始终没出现,问自己,你到底要看什么?    自己回答,不知道,可能是在希冀出现什么亮点吧。 
 
 
   说自己“小众”,应该是批评自己的旅游理念太过狭隘,过于偏爱名胜古迹(当然包括有特色的民俗民风)。
   其实就是一个矫情。
   中国作为一个古国,不乏名胜古迹,只是经历了千百年风雨的浸湿,加之战争、动乱以及近年来大拆迁带来的人为破坏,现在的人已经很难看到原滋原味的古迹了。
   曾经在电视上听到钱文忠教授说过一句令我失望的话——唐代以前的地面建筑,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不是东关古街不好,是我兴趣出现了问题。
 
 
   亮点终于一点点显现了。
   扬州古街毕竟历史过于悠久,它还是有自己的特色的。
   这是一家书场,书场的名字并不陌生,上面有“皮五”二字。
   皮五我知道。
   前段时间看过一部电视剧,名字叫《皮五传奇》,知道这个皮五是扬州平话《清风闸》中的主人公,人称“皮五辣子”,是扬州家喻户晓的人物。
   扬州平话很有名,虽然没机会听过,但是上中学时读过一本根据著名的扬州平话艺人王少堂先生整理出版的《武松》。 

 
 
   这家店的名字叫“扬州皮包水”,店门外悬挂标语,原话记不得了,大意是央视在这个店拍摄过什么片子。
   想起来了。曾经看过一部纪录片,名字叫《扬州盐商》,里面介绍了扬州的一些民俗民风,印象里是有一家“皮包水”的店。
   扬州有两句俗语——“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皮包水”,意思就是胃里包水。所谓皮包水店铺,其实就是茶社。老扬州人都有进茶社吃茶的习惯,名曰“皮包水”,不仅可以“包水”,还可以“包”进各类风味食品。邀三两好友到茶社里聚聚,一壶香茗,一碗煮干丝或一碟烫干丝,一盘肴(镇江人的叫法为消)肉,几笼杂色点心,真是够惬意的了。
   在扬州,我吃过几次烫干丝,味道不错。所谓干丝,就是北方人所说的干豆腐,只是人家扬州人做得很精致罢了。 
   肴肉也吃过一次,是在镇江一家本帮菜馆吃的,价格不便宜,感觉与罐头肉差不多,只是没有罐头肉那般酥烂。 
 
 
   渐入佳境。东关古街上有许多这种样式的古建,多与盐商有关。
   这一处叫冬荣园,原为陆姓盐务官住宅,旧称“陆公馆”。
 
 
   据门旁的牌子介绍说,这座宅子里面曾经有过园林,植以怪石,参差错落,间种松树,极具特色。现冬荣园的园林部分已经被毁,花厅于1984年移至瘦西湖“西园曲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