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阿倒持,皇帝引虎驱狼引发大唐最惨宫变

 花小鼠 2018-05-11

唐文宗在太监们的扶持下登基即位,虽为少年天子,却与哥哥敬宗有着天壤之别,一登基就放宫女,裁冗员取消所有皇帝所需的物品以外的进贡,准时上朝,向宰相和百官询问政务,这样的开局令人振奋,长安士民争相庆贺,认为天下太平大有希望,帝国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好。

但是此时外有藩镇割据,朝堂上有朋党之争,宫里有宦官为祸,在这三者中,藩镇和朋党固然可恶,但文宗还可以忍,毕竟他们不会直接颠覆他的帝位,危及他的生命,充其量只能算是远患。让李昂感到最可恨也最可怕的,就是擅权乱政的宦官。李昂心里很清楚,宪宗和敬宗都是死在宦官手里的,但是现在还不是清算的时候,需要忍耐,所以文宗登基后,为了报答王守澄的拥立之功,在枢密使的职位上又兼任神策中尉,不久又拜为骠骑大将军,荣宠至极。王守澄从此招权纳贿,干预朝政,视皇帝如无物。

文宗

对文宗来说这种大患必须要除去,这群宦官不死,他自己的性命随时有可能不保,他们既然敢杀宪宗和敬宗,也就不会在乎在多杀一个皇帝,只是看他们想不想想除掉这些宦官需要帮手,但是文宗身边的人几乎全是太监们提拔起来的,文宗先是找到大臣宋申锡两人制定了剪除宦官的计划,可是宋申锡将计划告知心腹王璠,老王也很给力,出门就去了王守澄的府邸将计划和盘托出,宋申锡因此差点丢了老命,最后在文宗的力保之下被贬到开州,死在任所,文宗第一次努力失败,但是其剪除宦官的心并没有死,一直在寻找机会,文宗登基七年时得了风疾,太医束手无策,大太监王守澄推荐其心腹郑注给文宗治病,郑注的几副药使文宗病情大为好转,从此成为文宗身边的第一宠臣,

郑注此人长得干枯瘦小,眼睛向下看,善于洞察别人的心理活动,为人狡险诡谲、心机极深,是个江湖游医,但是混得不怎么样,经常穷得叮当响。郑注的发迹,始于徐州。当时,淮西名将李愬担任武宁节度使,镇守徐州。他麾下有个牙将有一次生病,老是看不好,后来不知怎么就找到了郑注,结果郑注一来,即刻手到病除。这名牙将很高兴,赶紧把他介绍给了李愬。李愬当时身体也不好,就让郑注试着给他开些方子,服用之后,果然感觉神清气爽,李愬大喜过望,马上给了郑注一个官职,把他留在了身边。郑注就此时来运转,从一个卖膏药的野郎中中变成了节度使的座上客,

但郑注是个野心很大的人。很快,他就利用李愬对他的信任频频干预军政,他心机过人善于言谈,将很多棘手的军政要务处理的很是得体,所以李愬对他越发信任,他手里的权力也越来越大。郑注得势之后,开始擅权自专起来,日子一长,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最讨厌的郑注的就是武宁监军王守澄,恨不得马上把他赶出徐州,王守澄找到李愬,说,这个郑注擅权乱政,危害地方,请节度使将他治罪或者赶走他,李愬却笑着说:“郑注虽然有些毛病,但却是个奇才,王大人要是不信,可以找他谈谈,要是实在没什么可取之处,再让他走也为时不晚。”随后,李愬就让郑注去拜访王守澄。王守澄一开始很不屑于见郑注,后来一想李愬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挑他一些毛病,也好把他赶走。然而,王守澄万万没有想到,此次会见的结果,竟然会与他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宾主双方坐下来后,才讲了一会儿话,王守澄就对这个丑陋的郑注刮目相看了,以至彻底忘记了自己跟他谈话的目的。一席话下来,王守澄就对郑注的见识和口才大为折服,立刻把他延请到“中堂”。然后,两人又进行了一番促膝长谈,其间笑语不断,聊得相当投机。王守澄大有相见恨晚之感,第二天马上对李愬说:“郑先生果然如您所言,是个难得一见的奇才!”

仇士良

从这一刻起,郑注再次摇身一变,成了王守澄的心腹;而王守澄对其也信任有加。长庆三年,王守澄回朝担任枢密使,就把郑注带到了长安,并在自己府邸旁边给他盖了座豪宅,而且很快又把他推荐给了穆宗。当时穆宗正苦于风疾,吃过郑注开的药后,虽然病情不见好转,但是病痛却能得到有效缓解,于是对郑注大为宠幸。

郑注由野郎中到节度使的门客又变成了皇帝的首席御医,人生实现了火箭般的飞跃,到了文宗年间,郑注已经不是一个御医了而是文宗的头号宠臣。然而,郑注并未满足,他还要更进一步这一步则是踩着王守澄的尸体实现的。

这时另一位被文宗信任的大臣也出场了八关十六子之首的李仲言,李仲言早年被贬,出重金求郑注王守澄帮忙疏通又回到了长安当了翰林侍讲,他改名叫李训,这两人帮助文宗出谋划策,先是打击朝廷朋党,李德裕被一贬再贬,宰相李宗闵被罢,随后一批看不起两人的朝臣都丢官罢职远放外地,

文官集团打击完了,就轮到了内廷的宦官,皇帝最恨的就是王守澄,这二位就拿老王公公开刀,先是提拔和王守澄关系一般的仇士良为左神策军护军中尉,老王不高兴心里不痛快,但是郑注很快就给王公公送来了顺气丸,他将王公公看着早就不顺眼的杨承和,韦元素,王践言三位大太监全部赶出长安,随后又被流放赐死,王守澄一看心彻底放到了肚子里,没多久老王又升官了担任了左、右神策观军容使,兼十二卫统军,这个职位和朝里的太师差不多,名气大但实权的没有,一个月后几位内廷宦官拿着皇帝的御赐美酒去了王府,老王公公这时才如梦初醒,一口喝下了美酒,从此在没醒过来,但朝廷没忘记王守澄的功劳,追赠为扬州大都督,并要进行隆重的葬礼日子定在太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这不止是王守澄一个人的葬礼,也是长安内宫所有太监的葬礼,文宗李训郑注早就商议好了在那天,由已经出任凤翔节度使的郑注率领亲兵来护卫葬礼,到时将所有宦官一网打尽,

但这时已经担任宰相的李训担心功劳全被郑注抢走,威胁自己的相位,决定甩开郑注和文宗自己单独除去宦官立不世之功,他召集心腹宰相兼刑部侍郎舒元舆、左金吾大将军韩约、河东节度使王璠、邠宁节度使郭行余、京兆少尹罗立言、御史中丞李孝本等人重新制定了一个计划比原计划提前六天,【王璠第二次出现在除宦官的密谋里】太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这天早朝左金吾大将军韩约报告,左金吾听事后院的石榴树上,昨夜天降甘露,朝臣三拜九叩之后李训请求皇帝带领百官去看看祥瑞,一个时辰后文宗准备出发李训又来报告说不是真祥瑞,要皇帝不要去了,文宗一听怎么会这样,就让左右神策中尉仇士良、鱼弘志去重新查看。

按原定计划,王璠和郭行余各带着数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等候在丹凤门(大明宫正门)外,一等李训宣旨,他们就要即刻带兵进入大明宫,与金吾卫里应外合诛杀宦官。可不知道为什么,只有王璠带着他的河东兵进来了,郭行余却是单枪匹马,邠宁兵一个也没有随他入宫。

计划开始走样了。李训感到了一丝不安。更让李训不安的是,没带兵的郭行余前来殿下听宣了,而带着兵的王璠却脸色苍白、双脚打颤地远远站着,一步也不敢靠近含元殿。看来,王璠和郭行余是靠不住了。李训忧心忡忡地想。一切只能看韩约的了。

此刻,含元殿左侧的金吾卫衙门内,宦官仇士良没有看见传说中那晶莹剔透的甘露,只看见了韩约那苍白如纸的脸上一颗颗滚圆的汗珠。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大冬天的早晨,这个左金吾大将军竟然会大汗淋漓呢?仇士良满腹狐疑地盯着韩约,问:“将军这是怎么了?话音刚落,一阵风把院中的帐幕吹起来,仇士良发现很多手执兵器的士卒,又听到兵器碰撞的声音。什么也不用再问了,所谓的天降甘露纯粹就是一个陷阱。仇士良和宦官们猛然掉头就往外跑。跑到门口时,守卫正准备关闭大门,仇士良高声怒斥,守卫一紧张,门闩没有关上。仇士良等人冲出金吾卫,第一时间跑回皇帝身边,奏称宫中已发生事变。

李训知道此刻谁把天子攥在手里,谁就能掌控整个局势。他立刻呼叫殿外的金吾卫士兵:“快上殿保卫皇上,每人赏钱百缗!”仇士良当然不会让天子落入李训之手,马上对文宗说:“事情危急,请陛下速速回宫!”旋即把文宗扶上銮轿,冲断殿后面的丝网,向北飞奔。李训抓住轿杆大喊:“臣还有事要奏,陛下不可回宫!”

这时,金吾兵已经登上含元殿。京兆少尹罗立言带着三百多名京畿卫戍部队从东面杀了进来,御史中丞李孝本也带着两百多名御史台卫士从西边冲过来。他们冲进含元殿,对着那些未及逃离的宦官挥刀便砍,顷刻间便有十余人倒在血泊中,喊冤哀叫声此起彼伏。天子的銮轿在宦官们的簇拥下摇摇晃晃地跑到了宣政门。李训仍旧一路死死抓着轿杆,不停地叫文宗落轿。早已吓得失魂落魄的文宗喝令他住口。仇士良的手下宦官郗志荣冲上去对着李训当胸就是一拳,将他打倒在地。还没等李训爬起来,銮轿已经进了宣政门,宫门立刻紧闭。宦官们知道自己安全了,齐声高呼万岁。

此刻,宫中的文武百官早已各自逃命,作鸟兽散。李训意识到行动失败,急忙换上随从人员所穿的绿色低品秩官服,骑马奔驰出宫,一路大声抱怨:“我犯了什么罪,要被贬谪出京!”借此掩人耳目。各宫门守卫一路放行,没有人怀疑他。经此变故,仇士良等人已经意识到李训等人要对付的就是他们宦官,而幕后主使就是天子本人。他们极为愤怒,在文宗面前骂骂咧咧。文宗惭愧恐惧,不敢作声。

随后几日长安城内禁军出动,大杀朝臣几位参与此事的大臣全都被抓被杀,事变第五天,仇士良下了一道密敕,命凤翔监军张仲清将郑注诱杀,随后全家诛灭。史称甘露之变,从此终文宗一朝天下之事皆出宦官之手,文宗束手而坐,成了太监的傀儡。

*本文及配图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若有侵权行为,请立即告知我们进行下架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