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阳晚报 南阳古宛城的河

 刘沟村图书馆 2018-05-11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网

人类总是逐河而居,城市因此滨河而建,因河而兴。

对一个城市来说,拥有一条河流穿城而过已属幸运,而在南阳,不仅有秀美的白河一路蜿蜒贯穿城市,还有梅溪河、温凉河、护城河、汉城河、三里河等8条内河如一条条飘带散落城市,与城市相依相绕。

其中,白河、温凉河、梅溪河,以及自梅溪河引水而挖凿的护城河,一度是明清时古宛城的重要屏障:古宛城地处梅溪河和温凉河两河之间,南面是古白河;明代挖壕沟引梅溪河水,入护城河绕城一周后,于城东南隅的闸口下泄至琉璃桥处入温凉河,最后汇入白河。至清代,除原护城河外,又西引梅溪河水、东疏温凉河以为寨河。

岁月悠悠,棹桨船歌远去,但这些河流的沧桑变迁,成为阅读古宛城时不可越过的浓重一笔,那或清或浊的河水,仿佛从历史长河中慢慢溢出,承载着南阳过往厚重的底蕴和历史传奇,也映照出南阳未来发展的轨迹。

作为南阳的母亲河,白河的故事早为我们熟知,今日,且让我们沿着梅溪河、护城河、温凉河河畔而行,从这些自古代奔腾而来的河流中,探寻流淌其中的古宛城的历史与文化。

梅溪河,流淌着一座城的故事

梅溪河正在进行综合治理,自文化路沿河岸一路向东再向北即可到达中州路,堤岸栏杆、亲水平台楼梯正在施工。栏杆已安装完大半,青灰色,透着雅,显着简洁。连绵秋雨,让河道内积了些水,恍然间有种水流潺潺的错觉。

从城区蜿蜒流过的梅溪河,可谓是古宛城极为倚重的河流,明清护城河、清代寨河都靠从它引水而成。这条发源于紫山的河流,河道全长二十多公里,弯弯曲曲地流过古宛城,曾名万湾河,清光绪《新修南阳县志》载,梅溪河屈曲如画,故名万湾河。

何以成了梅溪河?正驻足观望梅溪河八一路上游堤顶路下污水管道埋设工作的市民杨先生说,还不是跟朱王(即唐王)有关!噢,原来梅溪河之名,还有一个蜡梅和清溪的民间爱情传说。传说以前紫山脚下有个小山村,村里有个姑娘叫蜡梅,勤劳善良、水灵漂亮,许配给了朴实能干的小伙子清溪,两人青梅竹马,情投意合。谁知,一天蜡梅到河边洗衣被朱王看到,朱王看她如此美貌便要强娶。蜡梅和清溪抱头大哭,以死相抗,他们的眼泪汇成了一条河,就是梅溪河。

当然,这只是个民间传说。但梅溪河改名,的确与唐王相关。洪武年间,朱元璋分封二十三子唐王朱桱于南阳。除王府外,唐王还在紫山建造行宫,修筑王府陵园,又疏通万湾河河道,从南阳乘船逆河而上到紫山,且沿岸栽种垂柳,向北又栽柿树,更北两岸栽各种果树,东岸栽有桃树。后来南阳因此还有了柳河街、柿子园、白果园、红桃街等街名。据说,他还在寨外至紫山沿河两岸遍植梅树,每到阳春三月,便携带嫔妃乐妇登船,两岸用24对少女为他们拉纤,王室贵族们就坐在船舱里观赏着两岸绿柳成荫、万紫千红的美景,万湾河因此就改称梅溪河了。

旧事远去,偌大的唐王府如今仅剩一座假山,曾处于梅溪河与西北角城河交汇处的红桃街早因城墙拆毁、地形改变而消失,柳河街亦因新辟人民路部分路基占用而无存。但在市人民公园西门对面、梅溪河东,记者还是看到了里白果园的街巷名;在梅溪河西的八一路附近,外白果园街巷名也依然存在;文化宫街南侧,还有一条南北巷因位于旧时柳河街西边而被命名柳河巷。如此,也算留下一点点历史的痕迹了。

不过,对梅溪河附近的老南阳人来说,这条河还有另外的名字。在丝织厂桥南边,年过七旬的市民王青健站在梅溪河旁,瞅着河道中的大型机械发呆。听记者说起旧时梅溪河,他立时来了兴致,这河也叫娃娃河。我小时候这水清啊,哗哗地流着,鱼虾成群,也有人在河里洗菜淘米哩。至于为什么叫娃娃河,是万湾河念转音了还是出于对这条河的热爱,他也说不清。但这对他来说显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往事的回味,以及对这条河治理之后的期待和向往。

我们常说城池,当然其现代的含义只是泛指城市。但在古代,城即城墙,池即护城河。古宛城亦不例外,除了在四周高筑城垣,且在城墙外深挖壕沟,引梅溪河水入壕沟绕城一周,即为护城河。

站在丝织厂桥南侧梅溪河畔向东望,市人民公园内望仙台巍然而立,人民路上车辆川流不息。过往的人们大概不会想到,就在他们走过的道路下面,仍有暗涵使梅溪河与护城河相通。原本,人民路下面两河相通靠的是壕沟,而此沟开挖自明洪武三年(1370年),当年南阳卫指挥佥事郭云重修南阳城,除筑高、宽各二丈二尺的城墙外,还挖了绕城一周、深二丈二尺、阔四丈四尺的护城河,其水引自梅溪河。如今,此段壕沟变成了暗涵。

在丝织厂桥北侧的梅溪河中设有钢坝闸,可惜这些日子梅溪河施工,桥北侧甚至河道两岸都被围挡堵得严严实实,记者未能拍到钢坝闸。而就在钢坝闸处,管道向南过桥,至现人民路果园快餐北边后,向东通过暗涵到望仙台南边、公园内的河道——人们常说的护城河(严格来说,公园内部的护城河原是古代时梅溪河引向护城河的引沟)。

明代时自然没有人民路,梅溪河水翻着波浪一路欢歌从城外流过,流经现丝织厂桥附近时分流成两道,一条继续曲曲弯弯流向西南,一条则向东通过引沟流向护城河:引沟较长,经望仙台南侧向东、向南再向东后,一路继续东行走护城河北段河道;另一路向南走护城河西段河道,最后在菜市街闸口处相遇,形成围绕古宛城的环状河流——护城河。护城河,西在人民路东(市人民公园最东侧至大统百货西北角);北在北城河岸(人民公园至东城河岸处);东侧复杂些,其北段在东城河岸西、东马道街东,其南段在菜市街西、市场街东;南在中州路北侧(菜市街闸口至大统百货西北角)。就这样,矗立着高高城墙的古宛城被清湛的护城河严严实实地护围起来,人们出入,都靠城门吊桥。

当然,既有梅溪河入口处,古人自然还会考虑蓄水及排洪,设在城东南隅的菜市街闸口即是为此,闸口处开挖壕沟,于琉璃桥处接通温凉河,主要保证护城河中水位,但水多时便从此处下泄,汇入温凉河,最后进入白河。

公园东,北、西护城河在此处交汇

前面明晰地说了护城河的起止位置,估计会有人说:那是古宛城时候吧,现在护城河不是只剩公园内一段和人民路鸿德步行街一段了吗?事实上,古宛城城墙虽荡然无存,但护城河格局犹在,甚至可以说它还是呈一个完整的环形围绕着老城区。

看护城河,还得从市人民公园开始。公园望仙台南侧,即梅溪河穿过人民路到达公园的入口处,连日阴雨,河道内长了浮萍和绿藻,自仙桃形玉带桥处沿河东行再向南,便到了百鸟园西边的怡心桥,一路满池秋荷,红消翠减,亦别有一番韵味。

河道在怡心桥南侧酌湖亭开始分叉:一处河流自此向南,经游乐场西侧、动物园西外围直至动物园南门;一处河流自此向东,经游乐场北侧,过逸和桥直至公园最东端。

走过逸和桥南端,沿河从游乐场北一直向东走到尽头,便到了市人民公园的最东侧(游乐场东北处)。记者越过密密种植的冬青,便看到穿过公园一路而来的河流自此向南流去。随同的网友封晓升曾许多次踏访城区内河,他指着此处河流东岸说:看那儿的桥洞,水就从桥洞流入北护城河了。的确,河道转弯向南不远的东侧,有一两孔小桥可通河流。噢,原来,这里就是北护城河(且把护城河的东西南北分开称呼吧)和西护城河的交汇处,或者说是分手处”——梅溪河水被引沟引到此处后,分流入护城河河道:北护城河自此向东一直流到东城河岸,西护城河向南偏西一直流到大统百货西北角。动物园西外围的河流亦在动物园南门过桥汇入西护城河。

所以,尽管我们习惯称呼公园内的河流为护城河,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那只是梅溪河入护城河的引沟或引河。只是,何以有两条引河呢?或者说,为何在酌湖亭处向南,即游乐场西侧至动物园西外围也有条短河流呢?记者单为此就采访了数人,但说法不一,有说与红桃街相关,有说与万人坑相关,有说与动物园建造相关,等等。

记者站在动物园西边逸兴桥拍照时,恰好有两名市民过桥,一人边走边介绍:这就是护城河啊。闻之不由一笑,其实,就护城河现状来说,公园内引河可谓风景最美、最宜人的亲水空间了,既如此,也不必再探究其来历,就让人们在这波流中回味古宛城的历史吧。

护城河,格局犹在,600年拱守老南阳

尽管护城河格局犹在,但多段已失去了原有的面目:有的河段被上盖,有的河段为暗涵,有的河段被侵占得极为狭窄。看过了市人民公园的护城河河道起点,下面,且跟记者一起走走城河全程看看吧。

走出公园北门向东,沿西拐街向南、折西再向南,即到达北马道西巷与北城河岸交叉处——公园外的北护城河处。自公园东侧流来的北护城河在此被安设了一段护栏,河道也被民房挤占得极为狭窄。走北城河岸,沿着城河一路向东,不一会儿便到了工农路,当然,此处的工农路当为明清北城门——博望门所在地,因护城河在路下走了暗涵,所以工农路一马平川,丝毫看不到城河痕迹。

过工农路,继续走其东侧的北城河岸,除了数百米因民房遮挡看不到河外,其他地方都可看到长着水草的北城河。87岁的居民杨老先生从小住在城河边,他乐呵呵地说起旧时护城河河水有多清,又说起后来河水有多臭,不过,他觉得今年蚊子少多了,往年蚊子多得不得了,自打河里清了垃圾、种了东西,今年不显蚊子了

他所说的种的东西,实际上指的是我市在护城河进行水体修复和生物治污而种植的水生植物,包括投放菌种等。事实上,记者一路在河道街上随处可见这些植物,亦见到菌种活化间房子及曝气机。就在北城河岸与东城河岸交叉处,数个蓝色的曝气机正高速旋转,带动一大段河水上下翻转哗哗流动,这种曝气充氧的方式,记者还真是头一次看到。

东城河岸就在市实验中学西侧,这亦是东护城河的最北端,河道较为宽阔,两侧草蔓丛生,当为最接近古宛城护城河原貌的一段。自东城河岸过桥向西再向南折,便到了东马道街,走出东马道来到与之相交的新华东路,又不见了东护城河的踪影。是的,护城河就在新华东路路下穿过,虽有桥,但路、两侧房舍均建在桥上,所以桥便隐身了。

穿过新华东路,沿菜市街向南,东护城河隐身于街西的房舍中,除了热闹的商店,我们什么也看不到。直至菜市街与联合街口,才能见到西侧数米处包围东护城河的蓝铁皮,因包得严实,看不到向南流去的城河。于是,顺路从联合街拐入市场街南行,直到快到尽头,见一东西小道,东折进去是一小桥,站在桥上,向北望,东护城河被两侧自建房挤成了一条封闭的窄窄的脏脏的小河道;向南望,亦封闭狭窄、面目脏乱、孤寂地从两侧房舍后墙间流过。

默然走出东西小道,继续沿市场街走到最南头,这里,便是东护城河和南护城河的交界处了。站在这里东望,可看到东、南护城河交界处的一处两孔砖拱桥——闸口桥,这就是前文所提到的古宛城时闸口之所在处了。南阳民间文化学者吕风林回忆说,以前闸口处有青石垒成的五个横挡,水哗哗地流着,上下落差很大,在下面看着像瀑布。他说,闸口下面曾有两个石狮,后被移至医圣祠山门处。上世纪50年代初,为方便交通,在闸口上修建闸口桥,闸口不复存在,护城河水自桥下东流,经琉璃桥汇入温凉河。

看过闸口桥,方发现市场街自此处由南北改为东西走向,于是,沿南护城河,由市场街西行直到解放路。为防止人们向河内倾倒垃圾,解放路上的护城河桥两侧亦被封闭起来。穿过解放路向西一路走西河坡方又见城河,但见河道南岸自建房十分密集。不过,西行至西河坡与和平街交叉口小桥处,南护城河又开始隐身于原南阳市锁厂建筑物下。向南绕道锁厂门前东西小巷,向西行走数百米,便到了大统百货北、豪盛百货南的停车场最东端了,南护城河仅在此露出一小段,便藏身于停车场之下了。

对大多数人来说,西护城河应当是较为熟知的了。它南始自大统百货西北角(南、西护城河交界处,被上盖),接着沿人民路东、鸿德步行街西一路向北到联合街,护栏、砖砌、水面相对洁净。然而,人民路上匆匆而过的车流,步行街上逛街的人们,又有多少人留意过它的存在呢?它离人群很近,但较高的堤岸、停满车辆的空间,让人容易忽略了它。

自联合街西端至红都百货段,西护城河依然地下隐身。只有到了新华后街、明清西城门旧址处,才又看到城河踪影。当然,它是自公园东侧迤逦而来的。

以上,就是古宛城护城河的整体现状了。明清时泛着白浪护卫城墙的时代远去,城市快速发展,护城河却在城市的繁荣中日渐窒息,默然地停留在老城区四周。不过,尽管一身疲惫面目皆非,仍执着地或明或暗地继续奔流着,以此来渴盼一个全新的历史使命的到来。

因梅溪河治理做了临时封堵,护城河内的水来自天然雨水,当然,那些被民建房挤压严重的地方,除了雨水还有污水。其治理,除清淤、清垃圾等外,目前主要处于生物修复调试阶段,每年定期投放菌种以保持水质。只是,自建房侵压河道后直排污水、乱扔垃圾,仍是治理的难点。唯愿梅溪河治理后可向护城河供给活水,再加上综合治理,如是,未来的护城河才会迎来清澈与生机,才会在城市生态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等方面显示其活力和意义

 

 

温凉河,华丽转身,装扮大美南阳

水绕城走,城在水中,本是十分美好的画面。但对南阳来说,“黑臭”的内河状况,却一度成了城市之殇,因此有了对内河的综合治理工程。温凉河,既是围绕古宛城的河流之一,亦在内河治理中成效显著,华丽转身成为滨水景观岸线,人水和谐渐入佳境。

温凉河,顾名思义,河水非温即凉。清光绪《新修南阳县志》载,温凉河世传“水旧有泉,终冬不冰,盖汤谷之所泄也”而得名。探究其源头,温凉河发源于紫山东南火星庙,河道全长近十三公里。

自滨河路梅城公园绿植中穿行到温凉河畔,但觉河面平阔,清清流淌,云映水中揽镜自照,台地亭阁错落有致,草木扶疏满目葱郁,人们三三两两,或漫步台地,或静坐长椅,或徜徉石步,或品读楹联及诗文,说不出的养眼,道不完的惬意。

即使沿着河岸一路过中州路,穿仲景路,绕到医圣祠东,目光所及亦是水荡漾、柳依依,刚割过的青草送来饱满清新的汁液味道,空中鸟儿成队成队飞过,悠扬笛声葫芦丝声不时飘落入耳,连闲坐聊天的老人、蹒跚学步的孩子,都成了这闲适自在、雅致亮丽的美景中不可或缺的画面。

在古宛城的历史上,温凉河可谓天然的城市屏障,明清护城河水经由它汇入白河,清同治二年南阳知府傅寿彤修筑梅花寨,更疏通它作为寨河。被历代战争打怕了的古宛城,就这样高筑城墙,精修寨墙,并深挖城河寨河,让河流与城墙一起成为城市防御的依仗。

时光流转,温凉河在城市的发展中一度从古宛城的一池清波进入脏污恶臭、气息奄奄的颓废和阵痛期,还好,在内河综合治理中,温凉河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在城市钢筋水泥丛林中,华丽丽转身成为人们喜爱的一方亲水近水空间。

河流是一座城市的幸运,浩荡的河水,更是一座城市的福祉。唯愿那些从古宛城历史中一路奔流而来的河流,更加和谐交融于这个城市,成就一部部充满水之韵律和动感的新史。⑦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