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姓》续

 秋风_1233 2018-05-11

      ★345﹤jì﹥:
      据说颛顼裔孙陆终儿子名箴,箴的后人在商代时封于诸暨(今属浙江省),子孙遂以地名中的暨字为姓。
      ★346﹤jū﹥:
      春秋时晋国大夫先轸善用兵,先后统帅中军击败楚师,为襄公谋划大败秦师,后不穿胄甲勇入狄师战死。先轸之子先且居继其父职,辅佐晋襄公多有善策,子孙因以为荣,以其名字中的居字为姓。
      ★347﹤héng﹥:
      商汤辅国之臣伊尹,官拜阿衡,至太甲王时改称保衡,为执掌国政之臣,伊尹后代遂以先祖官职名称衡字为姓。又三国时袁绍在官渡被曹操打败,不久病死,其支裔子孙避祸于衡山(今属湖南省,五岳之一),后便以山名为姓。
      ★348﹤bù﹥:
      春秋时晋国大夫郤豹的裔孙名扬,封邑于步,世称步扬,其子孙后代以封邑步为姓。
      ★349﹤dū﹥:
      春秋时郑国大夫公孙阏,字子都,好强逞勇,长相俊美,闻名当时。郑庄公命子都与大夫颍考叔伐许,子都因为争功而将颍考叔射杀。子都后人中有以其字都为姓者。
      ——同本义,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没有的叫邑。
      ★350﹤gěng﹥:
      商代自祖乙王至阳甲王均于耿(今河南温县东)建都,后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留在耿的商王族后裔中遂有以耿为姓者。又周灭商后,分封周姬姓王族中一支建诸侯小国耿(在今山西河津南),春秋时为晋所灭,其王族遂以国名耿为姓。
      ★351﹤mǎn﹥:
      周初封舜的裔孙胡公满于陈建国,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春秋时陈国被楚所灭,胡公满的后代遂以满为姓。又伊斯兰历史上阿拔斯王朝统治者艾布·贾法尔又名满苏尔,意即胜利者。后满苏尔演变成穆斯林中的一支大姓,在与我国中原汉民族交往融合的过程中,我国回族遂效仿汉姓改满苏尔为满姓。
      ★352﹤hóng﹥:
      春秋时卫懿公大臣弘演出使在外,狄人攻卫,杀卫懿公后食尽其肉而丢弃其肝。弘演闻讯赶回卫国,呼天悲号,并自剖己腹将懿公之肝置于内而死。弘演子孙以其祖忠耿为荣,遂改姓弘。
【原文】二十三
          匡國文寇,廣祿闕東。
          歐殳沃利,蔚越夔隆。
【注释】
      ★353匡﹤kuāng﹥:
      春秋时鲁国句须担任匡邑(故地在今山东西南一带)宰,子孙遂以其居官的地名为姓。
      ——古地名: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
        春秋时郑地。
        在今河南省扶沟县。
        山名,即江西省的庐山。
      ★354国﹤guó﹥:
      据说夏禹时,为其掌管车马出巡的御者名国哀,国姓子孙认为国哀即其始祖。又春秋时齐国有上卿名国,子孙以国为姓,世袭上卿。又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公子发,字子国,后代遂以其字为姓。
      ——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
      ★355文﹤wén﹥:
      周武王灭商建周,追谥父亲姬昌为文王,文王后代中遂有以其封谥文为姓者。
      ★356寇﹤kòu﹥:
      西周初苏忿生任武王司寇,负责刑狱尽职尽责,他的后代遂以其官职中寇字为姓。又卫国始祖康叔为周武王弟,周公灭武庚后把殷民七族和商故都土地均封赏给了他,成王时又命他做了司寇,康叔后代中遂有以其官称中的寇字为姓者。又后魏时鲜卑族中的若口引氏改汉姓为寇。
      ★357广﹤guǎng﹥:
      据说上古轩辕黄帝时,有号广成子的高人隐居于崆峒山石室中,黄帝曾向他请教过治国之道,广成子后代有以广成为复姓者,亦有以广为单姓者。
      ★358禄﹤lù﹥:
      商纣王儿子武庚,字禄父,武王灭商后继续守其封地为殷君,周公旦摄政时他勾结“三监”谋反,被周公诛杀。武庚死后,子孙改以其字中的禄字做姓。
      ★359阙﹤quē或què﹥:
      相传春秋时孔子讲学授徒之所在洙、泗二水之间的阙里(故地在今山东曲阜北),孔子学生中有定居此地的,其后代遂以阙为姓。一说阙里有邑名阙党,封于阙党邑的鲁人中有以阙为姓者。
      ★360东﹤dōng﹥:
      传说帝舜有七位好友,其中的东不识乃伏羲后裔,东不识的后代子孙遂以东字为姓。
      ★361欧﹤ōu﹥:
      春秋时越国著名的冶炼锻造工匠欧冶子,曾为勾践王制作过湛卢、巨阙等五把名剑,与干将携手为楚王打造了龙渊等三把宝剑,因此名噪当时,他的子孙后以其名字中的欧字为姓。又越王勾践后裔有封为乌程欧阳亭侯者,其子孙遂以欧阳为姓,欧阳复姓在传继过程中又演化出了欧这个单姓。
      ★362殳﹤shū﹥:
      帝舜是传说中远古部落有虞氏的领袖,他曾命垂担任共工一职,负责执掌百工之事,垂让贤于殳斨(qiāng),殳斨后代遂以先祖名字中的殳为姓。
      ★363 沃﹤wò﹥:
      商王太甲之子名沃丁,他即位后名相伊尹已卒,沃丁任用贤臣咎单继续实行伊尹善政,天下大治。沃丁后代认为先王治理有方,遂以沃为姓。一说古代居住于沃(今山西曲沃)的人以居住地为姓。
      ——地名,春秋晋地曲沃的简称。
      ★364利﹤lì﹥:
     帝尧的理官皋陶后裔理利贞,为了躲避商纣王追杀,出逃至今河南嵩县伊水旁,曾以李子充饥,他的后代遂有以李、以理或以利为姓者,故利姓与李姓同出一祖。
      ★365蔚﹤yù﹥:
      北周宣帝时改代郡为蔚州(今河北蔚县东北)。代郡上溯至春秋时为诸侯小国代国,战国初被赵襄子所灭,其侄赵周受封于此。战国末期赵国为秦攻破,赵公子嘉由邯郸出奔到代,自立为代王。后代国终为秦灭,居住此地的古代国和迁徙来的赵国王公贵族后裔中遂有改姓代者。至北周宣帝改代郡为蔚州后,代姓中又有改姓蔚者,蔚姓由此而始。
      ★366越﹤yuè﹥:
      夏禹后裔夏朝第六代王名少康,少康庶子名无余,建立越国,都城会稽(今浙江绍兴),战国时越被楚灭,王族后裔以国名越为姓。
      ——古国名。也称“於越”,姒姓,相传始祖为夏少康庶子无佘。封于会稽。春秋末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灭吴称要霸,战国时为楚灭。
        周代诸侯国名。后用作浙江省东部的别称,也专指绍兴一带。
        古时江浙粤闽之地越族所居,谓之百越。越与“粤”通,百越亦作百粤。
      ★367夔﹤kuí﹥:
      西周时成王封熊绎建立楚国,其子熊挚受封于夔(今湖北秭归东)建夔国。后楚国以夔不敬祀先祖为借口灭掉了夔,熊挚的后代为免受株连纷纷改姓避祸,有改熊字为能字做姓氏者,有改以封国夔字做姓氏者。
      ——夔州,旧府名,府治在今四川奉节县。
      ★368隆﹤lóng﹥:
      春秋时鲁国境内有隆邑,居住此地的人后便以隆为姓。
【原文】二十四
          師鞏厙聶,晁勾敖融。
          冷訾辛闞,那簡饒空。
【注释】
      ★369师﹤shī﹥:
      上古至先秦负责掌管音乐的官员称做师,如轩辕时的司乐师延,传说他拊一弦琴则地祇皆升,吹玉律则天神俱降,听遍诸国乐声,可以从其中分辨出兴亡之兆。商代乐官师涓为商纣王制靡靡之音,武王伐纣时师涓投河自杀。春秋时卫国乐官也称师涓,晋国著名乐师为师旷。这些乐师的后代多以师为姓。
      ★370巩﹤gǒng﹥:
     周敬王时有同族姬姓卿士简公封邑于巩(今河南巩县),世称巩简公,他在辅佐敬王时主张选贤任能,弃用了不少姬姓王族子弟而录用了大批远道前来的异姓诸侯国人才,结果遭致王侯子弟的不满而被诛杀,简公的子孙后遂以封地巩为姓。
      ——河南省县名,以在洛水之间,四面皆山,可以巩固,故名,历代因之。
      ★371厍﹤shè﹥:
      厍为库的俗字,古代有守库大夫官职,其后代则有以库或厍为姓者。又我国少数民族中多有厍狄、厍门、厍傉官等复姓或三字姓,在与汉民族的融合过程中不少改成了单姓厍或库姓。
      ★372<聂niè﹥:
      春秋时齐国有丁公封支庶子孙于聂(今山东省境内),子孙后代遂以聂为姓。一说是卫国大夫(或说是楚国大夫)封地于聂,因以为姓。
      ——古代地名,在今山东省聊城县东北。
      ★373晁﹤cháo﹥:
      西周时景王姬贵小儿子姬朝在王位争夺中失败,被迫出逃至楚国,子孙后以朝的同音字晁为姓。又晁与鼌通,所以鼌姓亦作晁姓,例如西汉著名刑名家、景帝御史大夫鼌错,今多写做晁错。
      ★374勾﹤gōu﹥:
      传说上古有木正、火正等五行之官,木正为春官,主掌天地四时万物生死。勾芒氏为少昊时木正,其后代以勾为姓,勾姓又演化出句(gōu)姓、钩姓,实为一源。
      ★375敖﹤áo﹥:
      传说颛顼帝有老师名太敖,其子孙遂以敖为姓。又春秋时楚国称被废被杀没有谥号的国君为敖,他们的后代也有以敖为姓者。
      ★376融﹤róng﹥:
      传说高辛氏帝喾的火正祝融,执掌火事,他是颛顼后代老童之子,祝融子孙中有以祝或融为姓者。
      ★377冷﹤lěng﹥:
      传说黄帝时有乐官名泠(líng)伦,古代乐律就是由他发明创定的,泠与伶通,故乐官、乐人后便称做伶人,他们的后代遂有以泠或伶为姓者。又因为寒冷的“冷”字在表示清凉或象声时可写做冷冷(líng),与泠泠音、义皆同,所以泠姓又有演变成冷姓并读成lěng者。
      ★378訾﹤zī﹥:
      古代有訾陬(zōu)国,居其国者遂以訾陬为氏,据说帝喾的一个宠妃即訾陬氏人,訾陬后又演化做单姓訾。一说訾姓原本为祭姓,因祭祀要杀牲,祭姓的后代认为姓“祭”不祥,所以改为字形相近的訾姓,或将祭姓读音为zhài姓。(笔者认为訾又读做zǐ,有诋怨之意,也不能算做褒义吉祥之字,故訾姓来源祭姓之说略显牵强,聊备一说而已。)
      ——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巩县西南。
      ★379辛﹤xīn﹥:
      夏禹儿子启建立了夏朝,封其支庶子于莘(shēn,今河南开封东南,一说在今山东曹县北),莘国也称有辛、有莘、有侁(shēn)国,其后人遂以地名莘或辛等为姓,商汤所娶有莘氏即其国之女。又今陕西合阳东南亦曾是古代莘国故地,姒姓,周文王妃太姒即此国之女,居此国者也有以莘或辛为姓者。
      ★380阚﹤kàn﹥:
      春秋时齐国大夫止曾居住于阚(今山东汶上西南),世称阚止,他的子孙遂以阚为姓。一说黄帝后裔南燕国(与北方燕国并非一国,在今河南延津东北)王族中有封于阚邑者,后代以阚为姓。
      ——古地名,在今山东省汶上县。
      ★281那﹤nuó或nā﹥:
      春秋时诸侯小国权国(在今湖北当阳东南)被楚所灭,楚把权人迁徙至那城(故城在今湖北荆门东南),权国王公后裔遂有以那为姓者。
      ★282简﹤jiǎn﹥:
      春秋时晋国大夫狐鞠居食邑于续,号续简伯,他的后人或以简为姓,或以续为姓,或以狐为姓,故简姓、续姓、狐姓同源同宗。
      ★383饶﹤ráo﹥:
      战国时赵悼襄王封长安君于饶(在今河北界内),其子孙遂以饶为姓。又战国时齐有大夫食邑于饶,他的子孙后代也以饶为姓。
       ——古地名,在今河北省饶阳县东。
      当在今山东省东部昌乐县、潍县一带地方。
         当在今山西省西南部临汾市一带。
      ★384空﹤kōng﹥:
      古代有小国名空,居其地者称空侯氏,空侯氏后代遂以空为姓。又商代始祖名契,契的后裔中有封于空桐(今河南虞城)者,子孙遂以空桐为姓,继而又演化出单姓空。
【原文】二十五
          曾毋沙乜,養鞠須豐。
          巢關蒯相,查後荊紅。
【注释】
      ★385曾﹤zēng﹥:
      相传夏禹之后第五代君少康中兴夏室后,封小儿子曲烈于鄫(今山东苍山西北),建鄫国,历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时被莒国所灭。鄫国太子出逃到鲁国为官,其子孙后将原国名鄫去掉偏旁邑(即右阝),表示离开了故国都邑,只留曾字以为姓。
      ★386毋﹤wú﹥:
      战国时齐宣王封其弟食邑于毋邱,以延续田氏齐国的祖祀,其子孙后代遂以毋为姓。
      ★387沙﹤shā﹥:
      相传神农氏即炎帝时有大臣夙沙氏,他的后代遂有以沙为姓者。又春秋时商纣王庶兄微子启后裔中的一支受封食邑于沙(今河北大名东),子孙后代以沙为姓。
      ★388乜﹤niè﹥:
      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封邑于乜,子孙后代遂以封邑乜为姓。
      ★389养﹤yǎng﹥:
      春秋时吴国公子掩余、烛庸出逃至楚国,楚王封赏他俩大片田地以做养地食邑,其故址在今河南沈丘东与安徽界首西之间,他们的后代遂以养为姓。
      ★390鞠﹤jū﹥:
     相传周族始祖后稷的孙子出生下来时手心有菊形花纹,因古代菊与鞠字相通(一说生而有纹在手称做鞠),所以给他起名叫鞠陶,鞠陶后代遂以先祖名中鞠字为姓。
      ★391须﹤xū﹥:
      相传中古时东夷族首领太皞(hào)即伏羲氏的后裔,春秋时期先后在济水流域建立了须句、任、宿、颛臾等国,其中须句国人后来便以须句或须为姓。一说燕国有附庸小国密须国,密须国公族后代遂以密或须为姓。
      ★392丰fēng
      西周初周文王灭了商朝崇侯虎的封国酆(今陕西户县),将其改作酆邑,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文王第十七子)于酆为酆侯,酆侯子孙后去偏旁邑字作豐(丰)为姓。又春秋时郑穆公有子名丰,子孙遂以丰为姓。
      ——周国都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秦沛县之丰邑,汉置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
         传说中的古侯国名,丰侯(传说中的古代因喝酒而亡国的诸侯)。
         姓。春秋时鲁有丰愆。又如:丰将(复姓)。
      ★393巢﹤cháo﹥:
      相传远古时代巢居的发明者教民构木为巢居住在树上,以避免野兽侵袭,史称有巢氏。夏禹时封有巢氏后人建巢国,巢国人遂以巢为姓。
       ——“巢燧”有巢氏和燧人氏,传说中的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
      ★394关﹤guān﹥:
      夏朝末年有贤臣龙逢,因其封邑于关,世称关龙逢。当时夏帝桀荒淫暴虐,沉溺酒肉,不理朝政,关龙逢屡屡直谏触怒了暴君夏桀,结果被囚禁杀死,关龙逢子孙后便以关为姓。
      ★395蒯﹤kuǎi﹥:
      春秋时卫灵公太子蒯聩(kuì)欲杀灵公夫人南子,灵公大怒,蒯聩被迫出逃到晋国。后卫国内乱,蒯聩趁机回国即位,是为卫庄公,卫庄公后裔子孙遂以蒯为姓。一说晋国大夫蒯得后代以蒯为姓。一说商代有蒯国,故址在今河南洛阳一带,其国人后遂以蒯为姓。
      ——古地名,春秋周畿内陆,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
      ★396相﹤xiàng﹥:
      夏朝第五代王名相,建立都城相里,故城在今河北省界内,居住相里的王族后裔遂以相为姓。又商朝第十二代君名河亶甲,也曾居于相地,他的后代中亦有以相为姓者。
      ——古地名,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
      ★397查﹤zhā﹥:
      春秋时,齐顷公有子食邑于樝(zhā),“樝”通“楂”,故其后代子孙以楂为姓,后又去掉木字旁改姓查。
      ★398後﹤hòu﹥:
      传说古代东夷族首领太皞裔孙中有名後照者,他的子孙遂以後为姓。此“後”姓不同于“后”,“后”姓另有起源。
      ★399荆﹤jīng﹥:
      西周时鬻熊立国荆山一带,建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称荆国,为楚国前身,故楚国也称为荆楚,楚国后裔子孙中遂有以荆为姓者。
      ——古“九州”之一,荆州的简称,在今长江中游一带。
      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别称。
      ★400红﹤hóng﹥:
      西周周夷王时,楚王熊渠趁周室衰微,不断兴兵吞并周围小国,并封长子熊挚为鄂王。熊挚字红,故其支庶子孙中有以其字红为姓者。又汉高祖刘邦后代中有楚元王刘交,刘交之子刘富封地于红,刘富子孙后代遂以封地红为姓。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原文】二十六
          遊竺權逯,蓋益桓公。
          萬俟司馬,上官歐陽。
【注释】
      ★401﹤yóu﹥:
      春秋时郑穆公有子名偃,字子游,其子孙以其字游为姓。又晋国桓、庄之族后裔有游姓。
      ★402竺﹤zhú﹥:
      商朝末年孤竹国君长子伯夷与次子叔齐争让君位,后双双投奔了周,武王灭商后他俩因不食周粟而死,他们的后代中有以原国名中竹字为姓者,后又有改竹为竺者。又古代西域天竺国(印度古称)僧徒进入中国后,多以竺为姓,而我国僧人又常有取其师之姓为己姓者,如南朝宋时庐山名僧竺道生,本姓魏,出家后就以其师竺法汰之姓为姓。
      ★403权﹤quán﹥:
      商朝二十二代王武丁裔孙封地于权(今湖北当阳东南),其子孙遂以权为姓。
      ★404 逯﹤lù﹥:
      战国时秦有大夫封邑于逯,子孙遂以逯为姓。又楚国公族中有逯姓。
      ★405 盖(gě):
      战国时齐有大夫食邑封于盖(今山东沂水西北),子孙以盖为姓。
       ——古地名,战国齐盖邑,汉置盖县,北齐废。故城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406益﹤yì﹥:
      相传帝舜时掌管刑法的大臣皋陶有子名伯益,伯益为禹重用,助禹治水有功,被禹选为继承人,后被禹子启所杀。伯益支系子孙中有以益为姓者。
      ——古州名,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当今四川省折多山,云南省怒山、哀牢山以东,甘肃省武都、两当,陕西省秦岭以南,湖北省郧县、保康西北,贵州省除东边以外地区。
      ★407桓﹤huán﹥:
      相传黄帝时有大臣名桓常,其子孙遂以桓为姓。又春秋时宋国国君宋桓公后代,以其祖先谥号桓为姓。又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乌丸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乌丸氏改汉姓为桓。
      ★408公﹤gōng﹥:
      春秋时鲁昭公有两个儿子,名衍与为,他们的封爵是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一等即公爵,所以世称公衍、公为,其子孙以祖上封爵为姓,遂有公姓。
      ——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后成为诸侯的代称
      ★409万俟(mò qí):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鲜卑王族拓跋氏为汉姓元,故北魏亦称元魏。在孝文帝倡导下鲜卑族纷纷改姓汉姓,魏献文帝之弟即孝文帝的叔叔这个家族,被赐改称复姓万俟。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410司马﹤sī mǎ﹥:
      传说古代东夷族首领少皞设官职司马,执掌军政大事。但文献记载司马一职始见于西周,春秋战国至汉代一直沿用,负责军政、军赋,周宣王时程伯休父任司马,他的后代遂以司马为姓。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贬谪及闲散官员。
       官名。相传 少昊 始置。 周 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 汉武帝 元狩 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 后汉 因之,旋又改名太尉, 南北朝 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 隋 废。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
      ★411上官
     春秋时楚庄王小儿子名子兰,官为上官大夫,他的子孙遂以其官职上官为姓。又在今河南滑县东南三十多里处古时有上官邑,是河南通向河北的通道,居住此地的人遂有以邑名为姓者。
      ——高官、大官;复姓。
      ★412欧阳﹤ōuy áng﹥:
      战国时,越王勾践第五代孙越王无彊(qiáng)被楚威王杀死,越国被灭。无彊之子蹄被楚王封于乌程欧余山(在今浙江吴兴)南面,因山南为阳,故世称其欧阳亭侯,子孙后遂以欧阳为姓。
       ——阳,春秋国名 [Yang state]。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南
         春秋燕邑名,在今河南省唐县东北。
【原文】二十七
          夏侯諸葛,聞人東方。
          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注释】
      ★413夏侯﹤xià hóu﹥:
      西周时夏禹后裔东楼公被封于雍丘(今河南杞县),建杞国。战国时杞简公被楚所灭,简公之弟佗(tuō)出逃奔鲁,鲁公认为佗乃夏禹之后,尊称为夏侯,佗的后代遂以夏侯为姓。
      ★414诸葛﹤zhū gé﹥:
      相传远古有葛天氏部落,夏代诸侯葛伯即葛天氏后裔。葛伯其国被商所灭后,他的支族中有一支迁至诸(今山东诸城西南),并以迁居地名诸,加上原诸侯国名葛,组合成复姓诸葛。
      ★415闻人﹤wén rén﹥:
      春秋时鲁国大学问家少正卯因与孔子政见不同被杀,少正卯曾与孔子同时讲学,他的影响力使得孔子门下三盈三虚,在当时闻名远近,号称“闻人”,子孙在其被杀后遂以闻人为复姓,或单姓为闻。
      ★416东方﹤dōng fāng﹥:
      相传伏羲氏创八卦,以震为尊,认为震是雷之象,万物均出于震,与之对应的方位为东方,是太阳神居住之地,伏羲后裔中遂有以东方为姓氏者。
      ——古代指 陕 以东地区或封国。复姓。
      ★417赫连﹤hè lián﹥:
      东汉时长期活跃于漠北的匈奴族开始分裂为两部,留居当地的称北匈奴,南下的称南匈奴。南匈奴右贤王刘豹子后代刘勃勃拥兵自立,号称大夏天王,自创姓氏称赫连,因赫有显耀盛大之意,故赫连意思是光辉显赫与天相连。
      ★418皇甫﹤huáng fǔ﹥:
      春秋时宋戴公有子名充石,字皇父,曾任周太师,子孙遂以皇父或皇为姓。汉代时,皇父氏族后裔皇父鸾徙居于茂陵,将姓中的父字改为甫字,这一家族后遂姓皇甫。
      ★419尉迟﹤yù chí﹥:
      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鲜卑族纷纷改姓汉姓,与鲜卑拓跋部落一起南迁的尉迟部落,从此就以尉迟为姓。
      ★420公羊﹤gōng yáng﹥:
     春秋时鲁国有贵族公孙羊孺,他的子孙后代取其姓和名中各一字组成又一复姓公羊。
【原文】二十八
          澹台公冶,宗政濮陽。
          淳於單於,太叔申屠。
【注释】
      ★421澹台﹤tán tái﹥:
      春秋时孔子弟子灭明因家住鲁国澹台山(今山东嘉祥南),故以澹台为姓,称澹台灭明,他的子孙以后均以澹台为姓。
      ★422公冶﹤gōng yě﹥:
     春秋时鲁国季氏之族有大夫季冶,字公冶,子孙遂以其字为姓。
      ★423宗政﹤zōng zhèng﹥:
      汉高祖之弟楚元王刘交之子刘郢客官为宗正,封上邳侯,统掌皇族事务,他的后代遂以其官名宗正为姓,宗正也做宗政,故其姓后改作宗政。
      ★424濮阳﹤pú yáng﹥:
      古代称山之南水之北为阳,濮阳(今属河南省)为春秋时卫国都城,在濮水之北,居住于此的王公贵族后代遂以都邑之名为姓。
      ★425淳于﹤chún yú﹥:
      夏朝时有斟灌国,周武王时封淳于公在此建淳于国(今山东安丘东北),后被杞国所灭。杞文公时杞国迁都淳于,战国时杞国又被楚国所灭。居住于此的原淳于国公族贵戚中,遂有以故都名称为姓者。
      ★426单于﹤chán yú﹥:
      汉代时匈奴称其君长为单于,意思是象天一样广大高远,匈奴左贤王去卑单于归降汉朝后,即以其君位之称单于为姓。
      ★427太叔﹤tài shū﹥:
      春秋时卫文公儿子姬仪,人称太叔仪,姬仪后代遂改姬姓为太叔。又郑庄公弟弟段封邑于京,世称京城太叔,他的子孙也有以太叔为姓者。
      ★428申屠﹤shēn tú﹥:
      传说上古神农氏主掌四时、方岳之官称四岳,其后裔于周代时封国于申(故地在今河南南阳北),世称申侯。申侯支裔孙居住在安定(在今河南省境内)的屠原,其子孙后遂以封国申与居住地屠合为复姓申屠。一说夏代有贤人名申徒狄,申徒后转写为申屠,申徒狄后代遂以之为姓。一说春秋时楚有官职称申屠,子孙后代以祖上官称为姓。
【原文】二十九
          公孫仲孫,軒轅令狐。
          鐘離宇文,長孫慕容。
【注释】
      ★429公孙﹤gōng sūn﹥:
      春秋时列国诸侯王位按例由嫡长子继承,继位前称太子,太子的兄弟称作公子,公子的儿子称公孙,公孙的儿子如果没有封邑爵号的一般皆以公孙为姓,追本溯源可知姓公孙的人非常多,并非一族一姓的后人。一说黄帝本姓公孙,因居姬水故改姓姬,姓公孙者为黄帝之后。
      ★430仲孙﹤zhòng sūn﹥:
     春秋时鲁桓公次子名庆父,因排行第二,故称仲庆父、共仲,又称孟氏。庆父弑君作乱,畏罪出逃,后自而死,他的子孙遂改姓仲孙或孟孙。
      ★431轩辕﹤xuān yuán﹥:
      传说中中原各部族的共同祖先黄帝号轩辕氏,所以黄帝后裔子孙中有以轩辕为姓者。
      ★432令狐﹤líng hú﹥:
     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裔孙魏颗,与其父魏犨(chōu)一样均为春秋时晋国名将,魏颗以战功受封于令狐(今山西临猗西),子孙遂以封邑令狐为姓。
      ★433钟离﹤zhōng lí﹥:
      春秋时晋国有大夫伯宗,因遭受谗言被杀,其子伯州黎出逃到楚邑钟离(今安徽凤阳),伯州黎的后代遂以钟离为姓。
      ★434宇文﹤yǔ wén﹥:
      鲜卑族有部落首领名普回,据说普回有一次外出狩猎时拾获玉玺,上刻文字为“皇帝玺”,普回认为此玺是上天所授,而鲜卑族俗称天子为“宇文”,故普回改称自己部落为宇文,从此该部落遂以宇文为姓。
      ★435长孙﹤zhǎng sūn﹥: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guī)的曾祖拓跋郁律的长子沙英雄,号拔拔,是鲜卑族南部首领;拓跋郁律的次子就是道武帝的祖父。沙英雄的儿子名嵩,按辈分排列应是皇室家族中的长房裔孙,所以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后封其为北平王,授官太尉,并赐姓长孙,长孙一姓自此而始。
      ★436慕容﹤mù róng﹥:
      鲜卑族涉归单于自称仰慕天地二仪之德,承继日月星三光之容,因此改用慕容为自己部落的姓氏。
【原文】三十
          鮮於閭丘,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仉督子車。
【注释】
      ★437鲜于﹤xiān yú﹥:
      相传西周初武王封商纣王的诸父、贤臣箕子于朝鲜,箕子旁支子名仲,食邑封在了于地,仲的子孙后遂以祖上封邑中的鲜和于,组合成姓氏鲜于。
      ★438闾丘﹤lǘ qiū﹥:
      春秋时齐国大夫婴居住在闾丘,世称闾丘婴,子孙后代遂以闾丘为姓。
      ★439司徒﹤sī tú﹥:
      相传帝喾之子契因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命为司徒,掌管教化,契的后代中遂有以司徒为姓氏者。司徒也作司土,夏商周至春秋时期主要掌管国家的土地民众、田赋徒役,汉代以后司徒官职渐高,职权相当丞相。故祖上担任司徒官职之人的后代子孙,遂以司徒为姓氏。
      ★440司空﹤sī kōng﹥:
      西周时司空为六卿之一,主管建筑和制作业,春秋时夏禹后裔晋国的士蒍(wěi)担任司空,子孙后代遂以司空为姓。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相传 少昊 时所置, 周 为六卿之一,即冬官大司空,掌管工程。 汉 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与大司马、大司徒并列为三公,后去大字为司空,历代因之, 明 废。 清 时别称工部尚书为大司空,侍郎为少司空。
      ★441亓官﹤qí guān﹥:
       古代插定发髻(jì)和弁冕的簪子称笄(jī),弁(biàn)是贵族戴的一种帽子,冕是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自周代开始设立了专门执掌王侯冕服与等制的礼官弁师,又称笄官,因“笄”与“亓”通,所以也称亓官,他们的后代中遂有以祖上官职为姓者。 
      ★442司寇﹤sī kòu﹥:
      西周时六卿之一,主管刑狱,周武王时苏忿生为司寇,春秋时卫灵公之子公子郢的后代也担任过司寇,他们的子孙遂以司寇为姓。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司法和纠察的长官。夏 殷 已有之。 周 为六卿之一,曰秋官大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春秋”列国亦多置之。 孔子 尝为“鲁”司寇,因与 季氏 不合而去。 清 时别称刑部尚书为大司寇,侍郎为“少”司寇。
      ★443﹤zhǎng﹥:
      春秋时鲁国有大夫党(zhǎng)氏,是周公族之后,因“党”与“掌”音同,故又演化出掌氏,“掌”与“仉”通,故又有仉氏,所以党、掌、仉三姓不仅读音相同,而且源出一宗。
      ★444﹤dū﹥:
      春秋时宋国大夫华父督的子孙以其祖名字中的督字为姓。又战国时燕国督亢之地(今河北易县、涿州、固安一带)最为肥沃,燕太子丹为刺杀秦王,派荆轲带着夹藏匕首的督亢地图假作进献秦王的礼物,结果行刺失败荆轲被杀,督亢之人因此有以督为姓者。又汉末少数民族“板盾七姓”中,有改称汉姓督氏者。
      ★445子车﹤zǐchē﹥ :
      春秋时秦国有大夫子车氏,其族人中子车奄息与子车仲行、子车鍼虎三位贤臣同时辅佐秦穆公,号称“三良”。秦穆公卒,以三良殉葬,国人哀伤而赋诗《黄鸟》,今复姓子车即为秦国子车氏的后裔。
【原文】三十一
          顓孫耑木,巫馬公西。
          漆彫樂正,壤駟公良。
【注释】
      ★446颛孙﹤zhuān sūn﹥:
       春秋时陈国有公子颛孙在鲁国做官。他的子孙后来便以其名字颛孙为姓。孔子的弟子颛孙师,字子张,据说就是他的后代。
      ★447端木﹤duān mù﹥:
      春秋时卫国人端木赐,字子贡,为孔子弟子。子贡有雄辩之才,田常代齐时本想出兵伐鲁,孔子打算选派弟子游说田常而救鲁国,子路、子张、子石争相请行,孔子却点名叫子贡赴齐,结果子贡先后游说田常、吴王,越王、晋君,造成了史籍所称“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局面,子贡后代遂以其祖之名中的端木二字为姓。
      ★448巫马﹤wū mǎ﹥:
      周代设有巫马官职,掌管疗治马病等事务,子孙遂以祖上官职为姓,孔子弟子巫马期的先人就是周朝时的巫马官。
      ★449公西﹤gōng xī﹥:
      春秋时鲁国国君桓公的儿子名季友,季友的后裔季孙氏家族自鲁文公以后世代为大夫,权倾一时,以至鲁国公室日益衰卑。季孙氏中有一支子孙后以公西为姓,孔子弟子公西赤即其族人。
      ★450漆雕﹤qī diāo﹥:
      春秋时鲁国的漆雕氏中有漆雕开、漆雕哆、漆雕徒父三人同时成为孔子弟子。其中漆雕开,字子若,喜读《尚书》,不乐做官,最为孔子赏识,漆雕一姓由此为人广知。
      ★451乐正﹤yuè zhèng﹥:
      周代设有大小乐正官,掌管礼乐教化,其后代遂有以祖上官职乐正为姓者。
      ★452壤驷﹤rǎng sì﹥:
      据说周代时已有壤驷氏族,但最早见于史籍的是春秋时的孔子弟子壤驷赤,字子徒(一说字子从),以《诗经》、《尚书》见长,复姓壤驷者一般认为壤驷赤即其先祖。
      ★453公良﹤gōng liáng﹥:
      春秋时陈国有公子名良,他的后代遂以公良为姓,孔子弟子公良儒,字子正(一说字子幼),就是出自这一氏族。孔子经过蒲地时被蒲人所困,公良儒驾车仗剑为孔子解围,深得孔子赞赏。
【原文】三十二
          拓跋夾穀,宰父穀梁。
          晉楚閆法,汝鄢塗欽。
【注释】
      ★454拓跋﹤tuò bá﹥:
      鲜卑族政权北魏王朝自称是黄帝之后,受封于北土,谓黄帝以土德王,而鲜卑语称土为拓,称君主为“跋”,故北魏皇族以拓跋为姓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以《周易》解释“元”为万善之始,遂改拓跋为汉姓元,所以北魏在历史上亦称拓跋魏或元魏。
      ★455夹谷﹤jiā gǔ﹥:
      满族的祖先自五代十国时称女真,到辽代时完颜阿骨打统一各部建立金王朝,金代女真族有加古部落,后来写成夹古,遂成为复姓为子孙沿用。
      ★456宰父﹤zǎi fù﹥:
      周代设有掌管朝议、考核官员职守等级的宰夫官职,后演化成复姓宰父。孔子弟子宰父黑即出自此氏族。
      ★457穀梁﹤gǔ liáng﹥:
      春秋时鲁国有大夫食邑封于穀梁,后代遂以先人采邑为姓。孔子弟子子夏的学生战国鲁人穀梁赤,即这一氏族的后人,他后来为《春秋》作传,与《左传》、《公羊传》并称“春秋三传”。一说古代种植穀粱的氏族后代以穀粱为姓,后改粱作梁,遂姓穀梁。
      ★458晋﹤jìn﹥:
      西周时周成王封其弟叔虞建唐国,唐叔虞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国南有晋水,改封国称晋,自称晋侯,晋侯后裔遂以晋为姓。
      ——周代诸侯国名: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叔虞子燮父改国号为晋,春秋时居有今山西省大部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公元前403年被其大夫韩、赵、魏所分而亡。
        朝代名: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65—316年),共四帝,为前赵所灭。
        司马睿即位建康,保有江南之地,史称东晋(公元317—420年),共十一帝,为刘裕所取代。
        五代时,石敬瑭灭后唐称帝,国号晋,都洛阳,史称后晋(公元936—946年)。
      ★459楚﹤chǔ﹥:
      西周时鬻熊立国于荆山,建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至其裔孙熊绎受封于周成王,被称为楚子(子爵),其国则称为楚、荆楚或荆蛮。之后楚国疆土不断扩大,并迁都至郢(今湖北江陵西北),楚国被秦所灭后,公族后裔遂以楚为姓。
      ——周朝时国名: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熊绎受封于周成王,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战国末,屡败于秦,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秦楚之际,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
       五代十国之一。马殷据今湖南,都长沙,称楚王。后为南唐所灭。
      ★460闫﹤yán﹥:
      西周时周武王封周太伯(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曾孙姬仲弈于阎乡,其后人遂有以阎为姓者。阎与闫通,故闫姓与阎姓同宗,是阎姓的别支。
      ★461法﹤fǎ﹥:
      战国末期田齐被秦国所灭,齐襄王的子孙为避祸不再称田姓,而改以襄王名字法章中的法字为姓。
      ★462汝﹤rǔ﹥:
      西周末年幽王被杀,太子宜臼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东周,史称周平王。周平王封少子于汝(今河南省境内),其子孙后以封地汝为姓。一说殷商有贤人名汝鸠,汝鸠后代遂以汝为姓。
      ★463鄢﹤yān﹥:
      春秋时郑国有鄢邑(今河南鄢陵),《左传》载“郑伯克段于鄢”,记郑庄公讨伐反叛的弟弟共叔段至鄢邑,指的就是此地,鄢人后代遂以邑名为姓。
      ——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焉陵县一带。
        古邑名:春秋楚别都,汉惠帝时改为宜城,在今湖北省宜城县
        春秋莒邑。又名鄢陵、安陵,在今山东省沂水县境。
        周国名 [Yan state]。春秋时为郑所灭,改名鄢陵,在今河南省。
      ★464涂﹤tú﹥:
     相传夏代有涂山氏,其后代去了山字以涂为姓。又古有涂水(即今安徽东北部的滁河),居住水畔的人们遂以涂为姓。
      ★465钦﹤qīn﹥: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东胡的别支,于秦末被匈奴所灭,避祸迁徙至乌桓山(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北),由此改称乌桓族。乌桓族亦称乌丸族,其中的钦志贲(bēn)部落后裔子孙,在民族融合中改称汉姓钦。
【原文】三十三
          段幹百裏,東郭南門。
          呼延歸海,羊舌微生。
【注解】
      ★466段干﹤duàn gān﹥:
      春秋时道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老子的儿子李宗为魏国大将,受封邑于段干,其子孙后代以封地段干为姓。
      ★467百里﹤bǎi lǐ﹥:
      春秋时秦国大夫百里奚(姓百,名奚,字里)原为虞国大夫,虞亡后被晋国俘获当作陪嫁之臣送入秦国,后来一度出走入楚,又被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赎回用为秦国大夫,世称五羖(gǔ)大夫。百里奚与蹇叔、由余等共同辅佐秦穆公成就霸业,其子孙后代遂以百里为姓。
      ★468东郭﹤dōng guō﹥:
      古代城邑筑有城墙围护,称做城;在城的外围再加筑的一道城墙则称做郭。周代齐国公族大夫居住于国都郭墙内东、南、西、北方的,分别有以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为姓氏者。
      ★469南门﹤nán mén﹥:
      商汤时贤臣蠕居住在都城南门,人称南门蠕,其子孙遂以南门为姓。一说当时有负责开启、关闭都邑南门的管城官,他的后代于是以南门为姓。
      ★470呼延﹤hū yán﹥:
      秦汉时散居我国北方大漠南北的匈奴族有呼延(也写作呼衍)、兰、须卜三个贵族部落,匈奴鲜卑族拓跋部建魏并南迁洛阳后,呼延则成为了北魏的一个复姓。
      ★471归﹤guī﹥:
      周代有小国名胡或胡子,故址在今安徽阜阳西北,春秋时被楚所灭。胡子国公族中有归姓,即今归姓公认的始源。
      ★472海﹤hǎi﹥:
     春秋时卫灵公有大臣海春,被海姓公认为是氏族的先祖。
      ★473羊舌﹤yáng shé﹥:
      春秋时晋国公族靖侯封食邑于羊舌,后代遂以其封邑为姓。
      ★474微生﹤wēi shēng﹥:
      周代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裔中有以微为姓者。微生氏族认为自己的先祖是出生于微家,故姓微生,所以微生与微两姓同源同祖。一说鲁国有贵族微生氏,即微生姓氏的渊源所自。
【原文】三十四
          嶽帥緱亢,況後有琴。
          梁丘左丘,東門西門。
【注释】
      ★475岳﹤yuè﹥:
      相传唐尧时设有掌管四方诸侯的大臣,称之为四岳(一说四岳为羲和的四个儿子),四岳的后裔中有以岳为姓者。
      ——“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岳宗(五岳之中的嵩山);岳帝(东岳泰山之神、东岳大帝的简称);岳华(西岳华山);岳庙(五岳之神的庙宇。特指东岳庙)
      ★476帅﹤shuài﹥:
      上古至先秦掌管音乐的官称作师,其后代遂以师为姓。西晋时为避景帝司马师讳,将师姓去掉一横改姓帅,遂有帅姓。
      ★477缑﹤gōu﹥:
      西周时有卿大夫封食邑于缑(今河南偃师东南),子孙遂以缑为姓。又北魏鲜卑有渴侯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渴侯为汉姓缑。
      ——姓:周卿士食采于缑,因以为氏。
      ★478亢﹤kàng﹥:
      西周诸侯国宋国开国君主微子启后裔有伉氏,其后代有去掉人字旁以亢为姓者。又春秋时卫国大夫三伉的后人以亢为姓。又战国时齐国有亢(gāng)父邑,地势十分险要,故址在今山东济宁南,受封镇守亢父的士大夫后裔中,亦有以亢为姓者。
      ★479況﹤kuàng﹥:
      据说三国时蜀国有況长宁,是況姓之始见。一说況姓出自庐江郡,庐江郡即春秋时舒国,在今安徽合肥一带。明代苏州知府況钟,江西靖安人,以刚直清廉、断狱公正见称,是史籍中为数不多的況姓名人,但亦有人考证说況钟先祖姓況乃黄姓所改。
       ——況同况
      ★480后﹤hòu﹥:
     相传与颛顼争帝而发怒头触不周山的共工氏,有个儿子名句龙,句龙担任后土一职,掌管社稷,即田地和五谷。后土自夏、商、周三代以来,被尊奉为土地之神,句龙的后代遂以其官职为姓,称后氏。
      ——古代指列国诸侯。
      ★481有﹤yǒu﹥:
      相传远古巢居的发明者为有巢氏,有巢氏的后代中遂有以有字为姓者。一说孔子的弟子有若,字子有,是有姓的先祖。
      ★482 琴﹤qín﹥:
     春秋时卫国人琴牢,字子开,又字子张,为孔子弟子,他的后代遂以琴为姓。一说古代世世相承的琴师子孙中有以琴为姓者。
      ★483梁丘﹤liáng qiū﹥:
      春秋时鲁国有邑名梁丘,故址在今山东成武东北,有卿大夫封邑于此,后代遂以梁丘为姓。齐景公有下大夫名梁丘据,即出自其族。
      ——古地名。 春秋 宋 邑。故址在今 山东省 成武县 境。
      ★484左丘﹤zuǒ qiū﹥:
      春秋时鲁国有太史左丘明,相传是周代史官之后,世代为左史,故以左为姓,名叫丘明。一说他因家住左丘,名叫明,故称左丘明。左丘明家世代担任史职,故他能搜罗到列国之史以解释《春秋》,著有《春秋左氏传》和《国语》。今复姓左丘者,均以左丘明为其先祖。
      ★485东门﹤dōng mén﹥:
      春秋时鲁庄公之子公子遂,字襄仲,因居住在都城东门,世称东门襄仲。鲁文公死后他借助齐国之力而立鲁宣公,其子归父也因此受宠于宣公,他们的后代遂以东门为姓。
      ★486西门﹤xī mén﹥:
      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居住于都城西门,后代遂以之为姓,战国魏文侯时邺令西门豹即出此氏族。
【原文】三十五
          商牟佘佴,伯賞南宮。
          墨哈譙笪,年愛陽佟。
【注释】
      ★487商﹤shāng﹥:
     相传黄帝之兄有孙封地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遂以商为姓。一说商纣王有贤臣商容,他的后代于是以商为姓。又周武王灭商后,商朝公族后代以故国名为姓。又战国时卫国人公孙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任秦国左庶长,两次在秦实施变法,并因战功受封商十五邑,号称商君,秦孝公死后他被秦国贵族车裂,子孙遂以商为姓。
      ——古代朝代的名称: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所建,都亳。中经几次迁都,盘庚时迁殷(今河南省安阳县小屯),因亦称殷。传至纣,为周武王所灭。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
        春秋时诸侯国宋的别称,周灭商后,封商贵族微子的后代于宋,故宋又称商。
      ★488牟﹤móu﹥:
      春秋时有牟子国,故址在今山东莱芜东,相传是帝喾火官祝融后裔的封国,国人遂以牟为姓。
      ★489佘﹤shé﹥:
      佘姓起源不详,因古代有余字而无佘字,或是从余姓演化而来,余姓先祖为春秋时晋人由余。又春秋时齐国有邑名佘丘,齐国公族中有食邑封于此者,后代遂姓佘丘,佘姓或由佘丘演化而成。一说佘丘应作蛇丘,亦作余丘。另说五代时有余姓音讹作沙姓,又写作佘姓。总之,佘姓晚于余姓,由余姓声、形讹变的可能性极大。书册上最早著录的是唐代太学博士佘钦;而百姓知道佘姓大多是因为小说戏曲《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
      ★490佴﹤nài,又读mǐ﹥:
      佴姓极少见,起源不详,存世书册中以晋代《山公集》中的佴湛为较早。佴还可以读作èr,是随后,居次的意思,但在词汇中亦极少使用。
      ★450伯﹤bó﹥:
      相传帝舜时任命伯益为掌管山泽的虞官,后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被禹选定为继承人,最后被禹的儿子启所杀,伯益的后代遂以伯为姓。
      ——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笫三等
      ★451赏﹤shǎng﹥:
      春秋时吴国建都吴中(今江苏吴县),赏姓为当时“吴中八姓”之一,亦是赏姓可以查考的最早记载。
      ★452南宫﹤nán﹥又读gōng
      春秋时鲁人南宫括,字子容,为孔子弟子,言行深得孔子赏识,孔子将哥哥之女嫁其为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索隐》认为括又作縚(tāo),即鲁国大夫孟僖子的儿子仲孙阅,因为居住在南宫,所以以南宫为姓。在《论语》中南宫括又作南容或南宫适,其后代遂继用南宫为姓。
      ★453墨﹤mò﹥:
      商代孤竹国国君本姓墨胎氏,后改为墨氏。其长子伯夷姓墨名允,字公信;次子叔齐名墨智,字公达,两人皆因耻食周粟而饿死于首阳山中。孤竹国君即墨氏先祖。
      ——墨家。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九流之一,墨翟所创。
      ★454哈﹤hǎ﹥:
      我国少数民族回族的姓氏之一。回族的第一大姓为马姓,这是因为回族人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该教创始人如今译作穆罕默德,而在明清时代“穆”一般译作“马”。除马姓外,哈、白、沙、金也是用的较多的回族姓氏,此外满族中也有一些以哈为姓氏者。
      ★455谯﹤qiáo﹥:
      周代召公奭曾佐武王灭商,为燕国开国君主。他的儿子名盛,封地于谯,故址在今安徽亳州一带,其后代遂以谯为姓。又周武王弟弟叔振铎封于曹国,其公族中有食邑封于谯者,子孙后代遂以谯为姓。
      ——古县名:秦置,在今安徽省亳县。
      ★456笪﹤dá﹥:
      起源不详,宋代时有笪深、笪揆见于书册记载。
      ★457年﹤nián﹥:
      周代齐国始祖姜太公后裔中有以年为姓者。又有严姓因音近而讹传为年姓者。
      ★458爱﹤ài﹥:
      唐代西域回鹘国,其先为匈奴族,北魏时称高车或敕勒部,唐初称回纥,与唐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并从属唐朝。回鹘有一位国相爱邪勿曾出使唐朝,唐朝皇帝赐其汉姓为爱,名弘顺,其子孙后代遂沿用爱姓。
      ★459阳﹤yáng﹥:
      周代有国名阳,故址在今山东沂水西南,春秋时被齐所灭,国人后遂以阳为姓。又东周景王封其小儿子于阳樊(今河南济源),后为避诸侯间不断战乱举族迁往燕国,遂以原封地中的阳字为姓。
      ★460佟﹤tóng﹥:
      商汤灭夏后,夏朝内史终古归附商朝,终古后代以终为姓,因“终”与“佟”音形相近,后又演化出佟姓。又女真族有佟佳氏,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建立后金,自号满洲汗,女真亦称满族。满族后金于皇太极时改国号为清,清统一中国后在与汉民族融合过程中,佟佳氏逐渐演变为佟姓。
【原文】三十六
          第五言福,
【注释】
      ★461第五﹤dì wǔ﹥:
      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将战国原诸侯国王族后裔迁徙至关中,以削弱地方豪强割据势力。因原齐国田氏族大支众,需要迁徙的园陵太多,故从第一至第八按次第划分排序来代替其原来姓氏,划分为第五氏的后人遂以第五为姓。东汉光武帝时,第五氏族有名叫伦,字伯鱼的儒生被举为孝廉,拜会稽太守,以清廉著名当时,汉章帝时擢升司空,其子孙后亦陆续为官,故“第五”一姓因此而显。其余第一、第二等姓渐衰,子孙亦有改回田姓者。
      ★462言﹤yán﹥:
      春秋时吴人言偃,字子游,为孔子弟子,任鲁国武城宰,以礼乐教化治理武城人,其后代遂以言为姓。
      ★463福﹤fú﹥:
     春秋时齐国有大夫名福子丹,当为福姓始祖。又清代满族富察氏、蒙古族旺察氏等都有以福为称谓者,如康煕时进士、大学士福敏,乾隆时参赞大臣福禄,乾隆时大将军福康安等。
      ——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