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郓城清代武进士冯殿扬先生的德教碑

 zcm1944 2018-05-12

 

冯殿扬德教碑

正面正中大字

诰授宣武督尉四品衔即用守备赏戴蓝翎武进士讳殿扬字耀廷冯公德教碑

右侧碑文:

盖闻天地有正气而后乾坤宏其覆载,朝廷有正臣而后社稷巩如石,缙绅有正谊而后闾里仰若斗山然求之于晚近,乡邑间久鲜能之,立品盖若斯之难也。

恭维耀廷冯老先生,洵属正派中人矣。先生而端正,与众迥异,汉史所谓三正,先生殆秉受其全欤?其壮仪容魁伟风度端凝正大光明之气象, 见之者肃然起敬。

由同治辛酉科举人,中仕辛未科进士,奉旨外用守备,后因河工出力,蒙前抚宪丁文诚公保举蓝翎,里人咸劝其就职,先生淡如也,家居赋闲四十余年,其自持何其正也!为人寡言慎行,严气正性,终身不履公庭,识与不识皆津津称为正人君子

而于天伦尤笃封君   心朋公捐馆后,太夫人春秋高矣,先生色养无间,凡分所得为者,其力不留,蔼然孺子慕焉。古人云,势处其常而克行道之正,先生之谓也。其教人也,志正体直而外,别擅胜场,要惟以敦伦纪为正格。故及门之列武庠掇巍科者实繁有徒罔弗规翔,矩步守正不阿欤?先生之为人相符,则其教术之正,又吾乡共相矜式者矣。夫正直自处者 ,每多矫枉过正,与物无情,人生之能患也。先生独本正己之心,推而正物。当咸丰之初,发匪犯境,乡愚半靡然从风。先生戒里人曰:吾辈自有正轨,反侧子未可尤而效也。由是闾左罕有从逆党者。其扶持正类,大率如此。读《易》至“履”之初九曰:素履无咎尝不叹其难世人之躬为巨绅,或怙势以骄人,其乘时以射利,咎其可免耶!先生之品行,咸正无缺,“乾”卦云:“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先生其当此而无愧欤?

门下诸君,沐其教思其德,爰立石以垂不朽,属余为文,时余读礼家居,义不容辞,因即先生秉公持正之梗概大略,述之后览者,其庶兴景仰先生之思也夫。

左侧题名:

授承德郎五品衔乙丑恩科举人丁未拣选一等河南侯补知县姻愚侄祝汝鸿顿首拜撰

候补直隶州州同庚子辛声威并科举人丁酉科拔贡愚弟王遵南顿首拜书

注:

冯殿扬(18371906),字耀廷,祖居郓城潘渡镇冯店村,后迁居李河口村,清末武林名士。幼年勤于学文,二十岁未就,后拜吴皮村武举李占魁为师,苦心习武。长于拳腿,尤其善于使用兵刃,其所持之刀一百八十斤,可见其力大无比。同治年间考中武进士,时年三十岁左右,奉旨外用为守备。后因河工出力,保举为四品,戴蓝翎。

 在家乡捐资兴办了文、武义学两处,请老师教文学,自己亲自指导武学,收三期弟子四十人,得中者三十六人,武状元张宪周是他的门徒之一。光绪年间,率徒赴曹州应试,郓城县考中十三人,其中六人是他的弟子,名扬山东。郓城习武之风兴盛,据光绪十九年《郓城县志》载,仅清代全县就考取武进士、武举人73名。冯殿扬逝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以朝服入殓,御赐螭首石碑,其墓在冯店北首.。他教场多年,育才有方,为感激他的教育恩德,在他去世两年后,门徒三十九人为其立德教碑一座。此碑现位于潘渡镇李河口村南乡间公中一侧。本文稿所载,便是冯殿扬德教碑碑文。文革时,破墓之风兴起,其墓被打开,陪葬品很少,只有一套朝服贴身而已,可见其清廉。

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抚宪:下属对巡抚的尊称。《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放与不放,须得禀明抚宪,再作道理。”

    洵:此处假借为恂。诚然确实

     丁文诚,指山东巡抚丁葆桢。光绪十二年(1886年)丁宝桢去世,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诚”。

     封君:泛指拥有爵位和封地的人。中国的封君一般是男子,如王、公、侯、伯、子、男之类;也有女封君,如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之类。此处“封君”,指冯殿扬先生的父亲冯心朋,他因冯殿扬的功名而被封为“武德骑尉”。

     捐馆:是死的比较委婉的说法,“捐”指放弃,“馆”指官邸,字面上来说,就是放弃了自己的官邸,一般是指官员的去世。后遂以“捐馆”为死亡的婉辞。亦省作“捐舍 ”。

巍科:犹高第。古代称科举考试名次在前者。

  矜式,意思是敬重和取法、好比示范。

发匪:指太平军。太平军发匪”,是因为太平军蓄发的缘故。

履:复卦名。乾上兑下。初九爻辞:“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用白说文解释,应当是:“初九:以朴素坦白的态度处世,没有灾害。”《象辞》说“:以朴素坦白的态度处世,是说能独行其志愿。”

射利:即谋取财利。比如左思《吴都赋》:富中之甿,货殖之选,乘时射利,财丰巨万。

姻愚侄,指侄女女婿。

乾:复卦名,上乾下乾。

刚健中正,纯粹精也:《易经·乾卦》这几句,,是对乾道精神的诠释。

译文:

我们知道,天地之间存有正气,然后才有天覆地载的宏大气象;朝廷里头有刚正的大臣,然后国家社稷才坚如磐石;做官宦的人有正大的情谊,然后乡里众人才仰视他,把他看作北斗泰山。然而,查找近些年的情况,乡间好久时间以来,很少能做到正大气象的人,这是因为,能建立这样的品德,是很难的。

冯殿扬老先生,确实属于正派一类的人。冯先生幼小的时候就为人端正,与一般人大不一样。汉史所说的“三正”,大概冯先生是秉受其全部的吧。到了壮年的时候,他身材魁梧,容仪威武,风度端正凝重,有正大光明的气象,令人见到他肃然起敬。

冯先生由同治辛酉科举人参加辛未科科考,得中武进士。奉朝廷的任命,在外担任守备。后来因为治河工程中出力,受到前任山东巡抚丁葆桢的保举,享顶戴蓝翎之荣。乡里的众人劝他通过丁葆桢举荐去朝廷谋职,冯先生却对此看得很淡,没有去。他在家过着无官闲居的生活,其自我秉持是多么正啊!

冯先生为人,言语不多,行事谨慎,气度威严,性情端正。他一辈子不踩官署的门,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赞他是正人君子。他的这种崇高品性,在对待父母家人身上,表现更加突出。冯先生的父亲去世以后,他的母亲年事已高。冯先生悉心供养陪伺。凡是做儿子应当做的事,他都认真去做,毫不惜力,其和颜悦色,就象幼儿仰慕大人一样。古人说,势处于常规而能行做儿子的规范之正,这大概就是说的冯先生这样的。

冯先生教学生,除了教他们树立正确的理念和健壮的身体以外,更别有开辟,重点督促学生遵守论理道德和严整的纪律为主要内容。所以他教授的徒弟科举高中的很多,而没有违法乱纪的,这都是学习了先生守正不阿品行的结果吧。

冯先生为人言行一致,传授纯正,这又是我们乡人共同效法的模样。正直的人,常常矫枉过正,对待人和事不讲情面,这大概是世人的通病。而冯先生却独能本着端正自己的心,推而去端正别人和别的事物。在咸丰初年,太平军攻入郓城境内,有一半愚蠢的乡人跟着参加。冯先生告诫乡里的人说:我们这些人自有正路,切不可效仿那些跟着反叛的人。从此以后,乡间很少再有跟着太平军干的了。冯先生张扬正气的事,大致就是这样的。

我曾读《易经》,读到“履”卦的初九爻词,爻词说:“素履无咎”,何尝不感叹这难以做到。世上的人,一旦做了大官有了大财,或者就以势在人们面前显摆,或者乘机谋取财产和利益,由此观之,过错难道可以避免吗?冯先生的品行,端正完美,没有缺点。《易经》乾卦说,“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冯先生便是当得这样的话而可以无愧了吧。

冯先生门下的各位弟子,承蒙他的传授而缅怀他的美德,便为他立碑以使先生的永远被后人记住。他们请我写碑文,我这时候正赋闲在家,对此义不容辞。所以,便将冯先生秉公办事主持正义的事迹,举梗概大略,叙述给以后读此篇文章的人,大概也能表达我景仰冯先生的心情。

 郓城清代武进士冯殿扬先生的德教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