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茶情深

 老灰狼的图书馆 2018-05-13

武夷茶区即将进入採制集中期了,大量竹制茶器,即将闪亮登场,它与茶朝夕相伴,相濡以沫,像长辈对小辈的疼爱,像丈夫对妻子的关爱,更像兄弟之间的手足情深。


邹姐收到生日花篮的时候,喜悦之情不可言表,问道:“你们最喜欢的是哪一种花”。少女说是最具浪漫的爱情之花——玫瑰花,少年亦然。我看了看花篮,不假思索地说:“是兰花”,一种花篮里所没有的。


“是因为做茶才喜欢兰花吧”?


回答是肯定的,自从渴望能够辨别茶香类型起,便喜欢上散发着清雅淡逸香气的兰花。


我喜欢竹也是缘于茶,家乡盛产竹子与茶叶,茶山、竹林随处可见。


有片茶山,隔一条小路便是大片的竹林,春天到了,雨后的春笋破土而出,在周边的茶园留下了身影,据说,竹子是非常聪明的,哪里肥沃,竹根便往哪伸展,为了它们的后代,寻找并占据一方乐土,它“先天下之忧而忧”。


春笋破土的时候,茶农来了,抡起锄头,狠心地将它们连根挖起,斩断了伸来的竹鞭。嘴里念叨着“可恶,看你还敢过来”。只因竹子占领了茶的地盘,而茶农始终是更爱茶的,挖出的竹笋成了餐桌上的美食。“


手心手背都是肉”,我束手无策。


竹子成熟后,在冬天,竹农带来了锋利的柴刀将它们一棵棵地砍倒,去除尾部,削去枝丫运下山来,晾干的竹子在做蔑师傅的利刀下,无私地奉献了青春。


师傅将刀刃靠在竹子一头的中央,单手一拍刀背,随着“破”的一声竹子裂开了口,双手紧摁刀背,用力向下按推去,边走边按推,一声接一声的“破,破”声,几米长的竹子完全被平直地破开。


然后是对半又对半的将它们分成一指或是两到三指宽的蔑片。接着是一层又一层的将它们剥离开来,竹蔑以第二层韧性最好,而后三层,四层又次之……,


有些竹蔑削出倒角呈目鱼骨头状,有些削成小圆条分别编织成手工筛、竹匾、竹篓、竹筐、竹席以及竹焙笼、焙蓖以备制茶所需。


竹心部位不可用则丢弃一旁,用来生火起火苗。


春茶开采时,采茶姑娘头戴斗笠,背起了小背篓,小心翼翼地将采下的青叶放入了透气的竹篓内,而后又倒在了竹筐内,由挑茶工挑往晒青坪,早已等候的竹席一松绳翻了几个身平铺在地面,茶青被均匀地洒在了上面,青叶躺在洁净而舒适的床上,日光的照射让它们倍感温暖,它们悠哉地躺着。

晒好的鲜叶,随之被上上了水筛,薄摊的 鲜叶上下通气,萎凋程度面底一致,水筛又为高品质的茶叶提供了温床。

摇青阶段,青叶在浪青机中缓缓地翻着身子,渐渐地一圈圈的度上了金边,接着又在竹筐中完成了做青的最后一道工序---发酵。

拣完梗的毛茶被装上了筛,双手轻握手工筛做弧线运动筛出了长短,一上一下地运动分出了大小,再用竹匾将轻飘之茶簸了出去。加工好的茶用焙笼盛装在炭火的烘烤下渐渐地香高、味醇起来。

你看,竹子总是在如此的呵护着茶,像长辈对小辈的疼爱,像丈夫对妻子的关爱,更像兄弟之间的手足情深。

我爱竹也是因了它的不屈不挠。那茶山边上的竹林,四季清脆常绿,自破土而出,便节节高升展示着它青春向上的活力。竹林的一角,怪石嶙峋却时有竹笋从碎石缝中钻出,先是斜着身子出来而后挺直了腰杆继续向上生长。

郑板桥有诗云:“盖林之竹,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千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曲”。又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魔万击还坚劲,任而东西南北风。

竹中空有节却不容下肮脏的的东西,打开竹子,中间只有雪白的竹膜,新竹的内膜撕下贴于梆笛上发出了悦耳的鸣声,正所谓“君子坦荡荡”。

它的叶子两两向下生长,好像一个个的“个”字,它有着谦逊虚心的美德,是“个性”典型的君子。

苏东坡“从来佳茗似佳人”,将茶比作佳人,十分贴切。茶天生丽质,自脱苞起,茶芽便亭亭玉立,嫩叶油润有光,鲜绿可人,茶干遇水而化,遇水而活,正是“品佳茗如品佳人”。

竹与茶,一个是气节高尚的君子,一个是美若天仙的佳人。

云南有一种茶——竹筒茶,是将蒸汽蒸软的茶叶塞进凤尾竹的竹筒内,捣实后再填充直到满实,然后拿到阳光下暴晒一两天,待竹筒褪去青色,移入烘房干燥。这种的竹茶合璧,两情相悦,更似是缠绵的爱人,酝酿着天长地久的期许。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被竹子套种的茶山上,收下了些竹林下被虫咬过的伤痕累累的“梅占” 鲜叶,叶形较常态的更加修长,其叶色黄绿,叶质较薄豪不起眼。

做青阶段,明显地闻到了一阵阵的竹叶般的清香,一种难得一闻的味道,它让人心旷神怡。

冲泡茶叶,其“粽叶香”十分明显。难道是种在竹林的茶树吸收了竹子的精华,或是……


竹子一直是紫砂壶制作者的创造主题,有竹节状的壶嘴,壶耳加上竹叶连枝,其枝条紧贴壶嘴,竹叶镶嵌壶身的;有用小竹条将竹段扎成一捆,壶嘴壶把也做成竹段状的“一捆竹”;更有壶顶立一知了,壶身是一丛丛竹叶,竹叶一片片勾连的“知足常乐”。一边冲饮佳茗一边欣赏壶艺,君子佳人鸾凤和鸣,实是赏心悦目。壶上有竹更是一种“祝福”


武夷山有一慧苑寺,“民居院落布局门厅是儒家风格,正殿有佛家氛围,经阁含道家韵味,是一家典型的三教合一的宗教建筑”。著名理学家朱熹常到慧苑寺理佛参禅,在殿内抱柱写了一幅楹联“客至莫嫌茶当酒,山居偏隅竹为邻”。



在慧苑寺所处的慧苑坑方圆内奇峰怪石隐映,苍松翠竹掩映,生长着楠竹、花竹、苦竹、紫竹、斑竹、罗汉竹等百十种或平凡或名贵的竹类,而苍翠挺立的毛竹是这里的主角。更有闻名遐迩的铁罗汉、素心兰、醉贵妃、金柳条、石乳香等几百名丛,最具仙风道骨的品格,彰显了武夷茶道精神“节节青”名列其中。有茶联“名自奇岩丛丛翠,茶如人品节节清”以赞美与竹同有君子之风的名枞佳品。

寺院门口几十枝翠竹围作一团,形成了天然的遮阴屏障,其下几张长凳让走累的游客以暂时的休憩。

寺后的竹林郁郁葱葱、如诗如画不由得让人想起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常在山阳县竹林之下有时肆意酣畅、有时品茗论道、有时吟诗作画的情景。耳边似有传来嵇康弹奏的《玄歌》、《孤馆遇神》那悠扬悦耳的古琴声。

又是一年春来到,那片茶园边上的竹林又该是发春笋的时候,好想故地重游,只是不忍……

本文摘自《中华茶人》2009年第一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