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刚眼中的博士体系七(系统、心态、知行合一)

 明志tc0xknpme3 2018-05-13



       此篇原为前一篇《系统》的后半部分,原文实在太过冗长,不便阅读,不得不一分为二,把关键部分留到了这篇。这一类的讲底层逻辑的文章,枯燥又乏味,没图没真相,而且貌似跟实操关系不大,虚的厉害。其实不然,这些文章才是真金,投资投机最终能否持续成功,关键的就是底层设计。如果拿为自己烹饪美食来比喻的话,最后的买卖操作,就像是拿起筷子夹食物放到嘴里。能吃到的是鲍鱼还是臭豆腐,营养如何、美不美味,早在烹饪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单纯的执着于买卖细节,就好像过分精准要求拿筷子的角度和姿势,无异于弃本逐末,忽略道而偏于术。

        言归正传,上回书说道,系统的构建和阶段,那如何评价一套系统的良莠呢?有没有什么标准呢?普适?专精?盈利最大化?胜率最高?这些答案都对也都不对。某个优秀系统可以包括上述一个或几个标准,但是,所有优秀的系统必须有一个相同标准,那就是:能够保持良好心态。

       看到这里,上文中烤血里呼啦大腰子的那位仁兄肯定会说:“金刚开始扯犊子熬鸡汤啦,大家闪避哦!”金刚会扯犊子,但从不熬鸡汤,只会泼冷水。

       人人都说投资投机是反人性,需要克服贪婪与恐惧。那其实都是失败者偏差,都是从失败者的角度来解读,认为自己的失败就是无法克服人性中的弱点,然后给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接受失败的借口。因为失败者众,众口铄金,久而久之,要想投机成功必须克服人性就慢慢变成了真理。其实,人性根本不是用来克服的,也根本很难克服。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人性。人性的弱点是用来回避和适应的。但凡投资投机成功者,除了少数的幸存者偏差以外,大部分都是能够很好回避自身人性弱点,以达到轻松简单重复的复利目的。你的系统应该朝着人性中反作用力最小的那个方向去量身定做。而你对这个系统的反应就应该是“心态平和美好”。想想老巴的“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的感觉。

      这个“心态平和美好”的感觉,能使得系统易于执行,一件事情能够被自己不断地反复做,不是单靠毅力或者超强自制力,也应该有“享受”或者至少不难受的成分。如果单纯要坚强毅力去熬、去焦虑、到处找安慰拼命坚持,即使你真做到了,对身体健康都不利,这就违背了复利的一个原则:时间。

      看到这里,估计大部分人也意识到文章标题的含义了。没错,这两篇文章最终的目标就是讲清楚如何在投资投机市场中践行“知行合一”。

       我的祖先“阳明先生”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首先是要。何为知?你以为背过几本书,把买卖点分析的天花乱坠,就是知啦?不对,这只是你知了“知彼”部分,知了别人的“知”。这并不能保证你在市场“知识变现”。你会发现经常所做非所想,系统执行难。从而得出“知行合一”太难的结论。其实,这根本就是没有知全。你不能简单的抛弃你自己的“内因”部分,而套用不合适的“知彼”。你必须先知道你自己,先知己,而后知彼知人。“知己者明”。灵明无着,才能通透,通透才能博学无限,才能加快进化。“知己”是先决条件。

       而“知己”主要就是知道自己的性格优缺点,进而知道能力强弱,意志力自制力,学习能力等等综合方面。再次引用上篇中陶博士早期博客内容:《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一书中提到了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首先你需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包括投资目标、知识、经验、技巧、能力和兴趣) 引文中说的首先需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我估计英文原文其实也差不多是这么个意思。

       “知己”加上你刻苦研究学来的“知彼”,才能量身定做,按照你的独特性格特点,打造自己的系统。自己易于执行,能够“知行合一”的系统。这个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前面所说的:能够保持良好心态。你自身对于执行这个系统的反应就是:心态平和美好。

      陶博士在博客和公号中,对这方面着墨不多,但不妨碍博士在现实投资中身体力行。在多年前,博士现实中的朋友雷立刚这样描述陶博士的当年:

       陶博士曾在某重点交通大学任教,因为痴迷炒股投资,断然辞职。他为人坦诚,谈言职业投资之初,本金不大,妻子的工资也不高,看着嗷嗷待哺的小孩,他压力很大。由于职业炒股后没有其他稳定收入来源,他从此把拒绝亏损作为投资的首要大事。他说,他不能忍受-2%以上的亏损,亏2个点,他就会寝食难安。

       看过雷立刚文章的陶粉可能都知道,雷的行文和投资都偏文艺。这个2%估计有点夸张手法。但那个时期,陶博士严格要求资金安全肯定是不争的事实。那原因是啥?是投资哲学、选股水平、买卖点把握、资金管理、中期信号等等?显然都不是。唯一原因就是:能够保持良好心态。“妻子工资不高,嗷嗷待哺的小孩,压力”这些都是市场外因素,都是陶博士个人的因素,是属于“知己”范围内的。正是因为先“知己”,然后调整适合的系统,才能无障碍或者反作用力最小的执行该系统,达到知行合一,完成盈利。假如当时陶博士没有严控风险,被压力压垮,乱了方寸,那现在我们还能遇到他吗?即使遇到,还是这么一个热心无私爱分享的人吗?

       上篇文章,我就提到过,陶博士07年为什么不直接完成转化?里面原因肯定很多,但窃以为,主要原因,就是要做到每个阶段的系统都能够保持良好心态,整个职业投资生活都是心态平和美好。陶博士一再强调:追求平庸的复利。风物长宜放眼量。此中有深意。

        从第一篇《选股》开始,系列文章都着重于讲原理,讲方法背后的故事。确实寡淡无味,难于阅读。但这都是必须的。你现在可以跳过不看,但终究还是会看的。借用《大话西游》里面的一句台词结尾:悟空,等你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你一定会回来找我给你唱这首歌的。only 金刚……

       

系列文章索引:

金刚眼中的博士体系(一 总览)

金刚眼中的博士体系 二( 选股 上 )

金刚眼中的博士体系三(选股 中)

金刚眼中的博士体系四(选股 下)

金刚眼中的博士体系五(技术分析 总纲)

金刚眼中的博士体系六( 构建系统 )


如您觉得文章有益,不妨动动手指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