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林征宇主任及其团队成功开展3D微创导向模板引导下右颅眶沟通性转移瘤的放...

 昵称40699196 2018-05-13

医者仁心

     2017年3月27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林征宇主任及其团队成功开展3D微创导向模板引导下右颅眶沟通性转移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患者中年女性,右颅眶沟通性转移性脂肪肉瘤术后8月出现局部复发,肿瘤迅速增大,右眼球突出、眼睑外翻,无法再次外科手术,痛苦万分,多次就诊省内其他大医院,均无有效治疗方法。后经多方打听,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求救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林征宇主任。林征宇主任详细了解病情,认真复习影像资料后发现肿瘤巨大,血供丰富,骑跨于颅眶内,压迫邻近重要器官,治疗困难,风险较大。125I 放射性粒子的持续低剂量组织内照射,具有局部肿瘤高剂量、周围正常组织低剂量的优点,且并发症少,针对此类患者,更为合适。经过林征宇主任、陈锦主治医师及介入科团队认真讨论后,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决定行DSA下右颅眶沟通性转移癌供血动脉栓塞联合3D微创导向模板辅助CT引导下右颅眶沟通性转移瘤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患者顺利的先行DSA下肿瘤供血动脉栓塞以减少粒子插植过程中出血。

    在北京启麟科技有限公司的帮助下,将术前计划发送公司打印3D微创导向模板,术中经过林征宇主任、陈锦主治医师及其介入科团队的密切配合,按照治疗计划,顺利的将穿刺针精准穿刺至肿瘤位置。成功为患者实施了3D微创导向模板辅助CT引导下右颅眶沟通性转移瘤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出血,周围重要器官无明显损伤,术后对粒子的分布作出剂量分析,达到术前术后剂量一致。

3D微创导向模板引导下精准施术

3D微创导向模板由北京启麟科技提供。

术前设计进针路线和粒子规划

术后粒子植入分布

术前、术后对比DVH放射剂量分布均匀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

          医院介入科承担着介入放射学临床诊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拥有3台先进的DSA设备,年完成介入手术2500余例,是福建省最大的集血管介入与非血管介入于一身的科室之一。目前科室共有14名职工,其中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博士1名,硕士5 名,硕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2名,承担福建医科大学教学任务,培养硕士生多名。科室获得过省重点项目、省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及福建省医学科技三等奖各1项,获院新技术二、三等奖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近年来发表论文70余篇(包括多篇SCI收录论文),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4部。在省内较早开展血管及非血管介入诊疗,其中CT、MRI导向下射频消融、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等项目居于省内、乃至国内先进水平。科室负责人林征宇博士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肺癌微创综合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亚洲冷冻治疗协会首届青年委员、福建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分会委员、《European Radiology》审稿专家


北京启麟科技为本次手术提供了TPS系统支持和3D微创导向模板打印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