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或辨析!

 romini 2018-05-13
​2017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或辨析!
2017-03-06 3页 5.0分 
用APP查看
‖中学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定义: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直观的具体手段: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贯彻要求: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想结合;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启发自觉性原则、自觉性原则)定义: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已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贯彻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3)原巩固性则定义: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进行专门复习,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贯彻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该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定义: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贯彻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学记》、朱熹、夸美纽斯、乌申斯基、布鲁纳等)
(5)因材施教原则定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贯彻要求: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定义: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贯彻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定义:教学要在科学地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贯彻要求: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2.要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要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4.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
(8)量力性原则:定义: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地发展水平。贯彻要求:1.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德育原则:(1)导向性原则。 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型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贯彻原则: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任何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他们积极向上。贯彻原则: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指进行德育要把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原则的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就这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4)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贯彻原则的要求: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初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5)因材施教原则。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贯彻原则的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6)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贯彻原则的要求: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2、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7)长善救失原则(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和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缺点。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基本要求:1、要有针对性。2、要有感染性。3、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
(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基本要求:1、选好学习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的敬仰之情。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3)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收到感化的方法。基本要求: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4)实践锻炼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基本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坚持。
‖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意义。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五育之间的关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3.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物质基础。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5.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类型做了哪些调整?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教学的主要任务有: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3、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要有机结合。
‖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学习动机)?1、使所学内容及知识本身具有吸引力。2、要强调学生的活动。3、要依靠教师的引导,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教师如何备课(备课的要求)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2、写好三个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学方法:谈话法:(口头问答)运用要求: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讨论法:学生相互之间讨论、商量。运用要求: 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3.做好讨论小结。演示法:教师做实验。 运用要求: 1.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 2.注意持续性和引导性; 3.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2、理解诶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冲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如何有效的防止知识遗忘(有效的组织复习)?1、复习要及时。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存储。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4.功能固着 5.原型启发。6.动机的强度。(复杂问题,中等偏低的动机强度有利于问题解决;较简单的问题,中等偏高的动机强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途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注意原型的独立性、完备性与概括性。3、根据培养的阶段性特征,正确使用语言。4、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行为主义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观点: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有效的激励是很好的学习诱导;评价:利:重视外部诱导对学习动机的形成作用。弊:忽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成败归因理论的教育意义: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收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