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藏规则“学历查三代,出身看本科”,你了解吗?

 渐华 2018-05-13

近几年国家虽有出台政策禁止再出现“985/211”,然诸多招聘网站上的JD也依然挂着名校的字眼,于是“名校情结”泛滥的学子们,孤注一掷选择了考研。然而too young too naive,真正面试的时候往往发现另一条潜规则,“学历查三代,出身看本科”!


985的硕士还是败给了985的本科,那一刻才发现“英雄不问出处”都是鬼扯的.....

在你的能力无法从那一张纸上看出来的时候,第一学历的名校牌子就是保证,这是大家彼此不争的事实。



生活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条高校鄙视链:清北> 985>211>一本> 二本>三本>专科,他们早已自成派别。每个人标准各异,但不可否认的是,“清北复交浙科南”无疑在链条顶端,985、211也是重要的进阶标签。而学生家长置身其中,人心之间的微妙优越感,又令每个差异的个体都无法独善起身。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现象呢?


因为重视,所以鄙视


在我们国家,文凭一向是除了衣食住行外最重要的一项证明,是人的第二张脸面,虽说如今大学生遍地,但文凭高才能离金字塔更近这一思想早已根深蒂固的种在国人的心中。

正如鲁迅先生笔下的赵老太爷与阿Q相撞后忿然骂道,“你这穷鬼,也配姓赵?”,其位居鄙视链上层的心态便昭然若揭。


每个人都在想在通过碾压下级以显示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尊严,以至于某些学者国外学成、或载誉归来后,对并不闻名的本科学历羞于启齿,只以后来光鲜的履历示于人前。

虽然如今政府不提倡报道高考状元,但每年高考后,各校依旧在宣扬重本率,吸引优质生源;而应届毕业生即便社会经验尚不丰富,凭自己的学历依旧可以进入好的企业和单位。



就如此看来,父母对于自己孩子“恨铁不成钢”的思想就不难理解了。因为自己没能做到,所以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弥补自己的遗憾,却忽略了孩子真正的想法,从而产生矛盾,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多不胜数。

正是因为太过重视,所以才有鄙视链的诞生。


鄙视链是一种游戏规则


很多时候,鄙视链都会被HR作为识人的一种工具,许多企业只看本科学历,更有知名企业的HR在面临众多的应聘简历时,私定一条新的规定:不是985、211,直接刷掉。如此一来,拥有第一梯队文凭者,自然笑傲中国名校鄙视链,而被刷下去的无数人,则进入考研的大军,希望以此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也是考研热的兴起。

从微观的角度说,鄙视链的形成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由于人们普遍认为标签够用就行,虽然损失了信息、牺牲了效度;二是由于人始终处于蠢蠢欲动的惶恐不安当中,每个人都有或大或小的自卑,我们总想超越他人,以此证明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哪怕华而不实,转身即逝。



这与我们平时所玩的游戏大有相同,过分较真的人,反而更容易输,因为当我们不能成为制定游戏规则的人,那么最好遵守规则,步步为营。

当有一天,我们不再需要一再确认自己的位置与价值,社会平衡消除了各种形式的不公,鄙视链就会消失。



人生本就是一场马拉松,不坚持到最后,怎么会看见尽头,大学鄙视链不也正如此吗?

在链中,大家相互鄙视,希望高于别人,却又匍匐于他人面前被他人鄙视,哪怕清北不依然是被哈佛牛津的秒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有的野心都需要能力和实力来支撑,因为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一生!

就像老杨的猫头鹰所说,“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这世界就是,一些人总在昼夜不停地运转,而另外一些人,起床就发现世界已经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