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世界的“妈妈”发音都一样吗?

 許學仁 2018-05-13

周日是母亲节。


有人说,世界上的语言数以千计,每种语言的面貌各不相同,但有一个词,却使得几乎全人类的语言产生了奇妙的重合,那就是ma——我们用来呼唤这个世界上与我们天然最亲密的人的方式。婴儿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最易发出[ma]这个音,用这个音来称呼和自己最亲密的人,是很自然的事情


局长就把下面这段1分钟的视频送给全天下的母亲,祝愿母亲健康平安!



是的

这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人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

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骄傲于彼此的与众不同

有时会忘了彼此的共通之处

包容是所有关系的基石

有时语言的差异让沟通面临障碍

但有一个字将我们从根本上紧紧捆绑在一起

这个字描述了古老的不解之谜

自我们出生起就知道这个字

余生铭记心中

是哪一个字呢?

这个答案不需要配字幕

ma~


说到这里,局长还需要解释一下,其实并不是全世界的语言都称呼母亲为[ma]。我们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使用的是印欧语和汉藏语,而这两系语言的母亲都被称作[ma],以至于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叫“妈妈”。与汉语相邻却无血缘关系的两种语言——日语和韩语,都没有将母亲称作[ma]。日语面称母亲为“おかあさん”(okaasan),韩语为“어머니”(eomoeni)。


那么,汉语的“妈妈”是怎么来的呢?有人认为“爸爸”“妈妈”是在近代才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叫法。这其实也是一个误会。古代汉语早就产生了[pa][ma]这两个用来称呼双亲的音《玉篇·女部》里有一条“妈,母也。”这就足以证明“妈妈”不是舶来品。


汉语里的父”“母”二字原本就读作[pa][ma]。在上古时期,“父”“母”都是鱼部字,音值拟为[a],后鱼部字的元音发生高化,读音渐渐变成了今天的[u]。但这仅仅是作为书面语的“父”“母”二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而已,在面称双亲的时候,发音仍然为[pa]和[ma]。既然“父”“母”二字发生了音变,为了记录口语中[pa][ma]这两个音,就需要其他的字。于是,“爸”“妈”二字就成为了这两个音的新的书面形式。这个道理其实是和我们今天用“粑粑”“麻麻”来记录口语发音是一样的。因此,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会叫“爸妈”,而非近代之后的事情。



想必这里又有人问,古人不是称呼父母为“爹娘”的吗?没错,“爹”和“娘”其实也是[pa]和[ma]的音变结果。“爹”在历史上大概发生了pa>ta > tia > tie的演变,而“娘”大概发生了ma > na > nia > niania > niang的演变。今天汉语方言里,还有称呼父亲为“大”的现象,这是经历了从[pa]到[da]的音变过程。英语里也有同样的情况,‘dad’的来源就是‘pap’。


祝天下母亲

节日快乐!

健康平安!



情报员:马竞菲

编辑员:马竞菲 若瑜

图片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