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可以听的知识。 今天就是母亲节了,一个美好的周末。首先祝各位妈妈们:节日快乐。 作为母亲,生活里可能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小插曲:每天都要处理孩子带来的各种问题。你要知道的是,家长们的观念和行为会深深影响到孩子,尤其在当孩子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也许你现在正在为如何培养孩子而苦恼,也许你还没有踏上这一步,没关系,下面六个法则,一定能给你带来启发。 对孩子进行“管理”,而不是“照顾” 你需要记住的第一个重要法则是:要管理孩子,而不是“照顾”孩子。 我们常被孟郊的那首《游子吟》打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慈祥母亲的形象,我们能感受到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 母爱很伟大,但一个伟大的母亲,不仅是一个能够给予爱的人,她还一定是个好的管理者。 有一个词叫做责任界限,它是指家庭每一个成员之间,包括孩子在内,要有相应的责任分工,为责任划出清晰的边界,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就应该责无旁贷。 这是一个家庭的正常运作机制,掌握好了,家庭这台机器就会顺利地运转。 表扬孩子要场景化,越具体越好 第二个重要法则是:场景化表扬。这是什么意思呢?先来听听思客的博士妈妈周女士是如何表扬自己孩子的:
可见,场景化表扬更形象,也更能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来看,正确的表扬方式需要满足三个要求:具体、稀少、真诚。 · 具体的意思是,你不能空洞地夸孩子聪明。如果他并没有付出努力,这种夸奖反而有害。正确的夸奖方式应该具体指出孩子哪件事情做得好。 · 稀少意味着,不要轻易表扬。美国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对孩子的表扬是最多的,而美国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最差的。 · 真诚则是在强调,你必须表现出对孩子所做事情的真实兴趣。 适度干预,拿捏“管”与“不管”的艺术 第三个法则是适度干预。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原则叫“古狄逊定理”,它是说,一个累坏了的管理者,是一个最差劲的管理者。 妈妈们往往最容易落进这个定理的魔咒,以爱的名义,累坏自己,伤了孩子。妈妈应该学会的,是拿捏好“管”与“不管”的艺术,在距离孩子最适当的地方,守望他的成长。 思客的热心读者倪可乐,就分享了她的妈妈是如何适度管理孩子零用钱的:
培养孩子兴趣爱好,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尊重 第四个法则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相关。 现在的孩子每天接受的信息量惊人,给孩子选择一个适合他的兴趣爱好非常困难。有的妈妈会强迫孩子,学习她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这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 实际上,好妈妈要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关注点,给孩子探索的空间。 薇薇就是这样培养自己孩子爱好的:
培养责任感,家务管理是最好的起点 第五个原则是通过必要的责任训练,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 做家务是培养责任感的起点,美国人普遍的观念是: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好坏要自己负责;但家务是作为家庭成员必须完成的责任,没有任何推卸的借口。 一个家庭就相当于一个公司,妈妈就是公司的主管,要在日常把所有家务事罗列出来,然后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能力高低,把任务分派下去,同时建立相应的鼓励机制。 有研究显示,从小会做家务的孩子,比起那些从小父母包办什么家务都不用做的孩子,长大后更具有抗风险能力,他们的内心会更强大,不容易被暂时的困难击垮。 什么是最好的家庭关系?要讲平等和规则 最后一个原则,给你讲讲家庭关系。 很多时候,当孩子出生后,父母会把重心转移到孩子身上,让孩子觉得他是整个家庭的核心,能够得到所有的爱,这其实是错误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可能会变得自以为是,过度强调自我而忽略其他人的感受,也就是缺少“共情”的能力。 文妈妈分享了她理解的最好的家庭关系,应该是“每一个人都是每一个人的核心”,夫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无比重要,家庭成员之间要讲平等和规则。
以上六条法则,就是听到送给你的母亲节礼物。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是否已为人父人母,我们在这个节日里为你推送这篇理性而暖心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思客母亲节征集活动发起后,我们收到了大量留言。思客读者杨淑梅就认为,母亲其实是“真正的全能王”。 “其实母亲才是真正的‘全能王’,但是我们给予他们的耐心,远远低于他们给予我们的。‘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沉沉……’不知道各位发没发现,你越长大,父母在你面前会越小心,越敏感。” 我们越来越集中心力成就自己的事业、照顾自己的家庭,但是对我们的父母,关心得却越来越少。希望这个母亲节尽你所能,让你的妈妈知道,你对她深深的爱吧。 这里是听到。我们下期见。 听众留言摘录 云彩儿:我做母亲最大的收获是与孩子一起成长,懂得了奉献、耐心、包容的含义。孩子是上天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但是你不属于我,你属于你自己的时代。 阿哲:这个母亲节想认真给母亲做一顿饭,妈妈吃的时候应该会很幸福吧 小天:忘记了哪一次,忽然发现妈妈好像没那么年轻了。第一反应有点难过,第二反应就是一定要拼尽努力,好好照顾这个养育了我的女人。 东:妈妈去世好几年了,一直在想她,才知道母子之间的那种羁绊,可以超越生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