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建筑解说系列一硬山建筑

 聰哥的寶藏 2018-05-13

 硬山建筑是古建筑中最普通的形式,无论住在住宅、园林、寺庙都有大量的硬山建筑,硬山屋顶有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将檩木梁架全部封砌在山墙内,七檩前后廊式建筑是小式民居中体量最大,地位最显赫的建筑,常用它来作主房,有时也用作过厅,寺庙中的附属用房或东西厢房多取硬山形式,单体建筑由最基本的单“间”组成,四合院正房的间数一般有三间、五间两种类型。


    中国古建筑解说系列主要图解官式木牌楼、大式重檐角亭、单檐歇山殿、重檐歇山殿、单檐庑殿、重檐庑殿、单檐硬山民居、垂花门等等;中国古建筑解说系列本次主讲七檩小式硬山建筑,七檩小式硬山建筑的结构大体具备一下构件从垂带踏跺、台基、梁架、檐椽、槛墙、山墙、封护檐、清水脊、过垄脊、吊挂楣子等。


                  (七檩五间前后廊小硬山)

    中国古建筑在立面上由三部分组成,下部为台基、中部为梁架,上部为屋顶,即所谓“三段式”,七檩前后廊式硬山建筑在进深方向列有四排柱子,前后两排檐柱,檐柱内侧两排金柱,前檐柱与金柱之间为廊子,装修一般安装在金柱之间,称为金里安装修。


               (砖砌台明带角柱石)

台基采用陡板石、方正石或条石砌筑,又如用虎皮石、卵石或碎拼石板砌法,无论采用上述何种作法,台基的最上面一层均应安放阶条石,台基的四角一般应放置角柱石,官式建筑的石台基多用陡板石作法。使用不同的材料,如阶条、角柱和土衬用石料,其余用砖砌成,或阶条、角柱和土衬用石料,其余用琉璃砌成。砖石混合的台基是古建台基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垂带踏跺)

垂带踏跺即阶石两侧设有垂带石的踏跺形式,也是古建筑最为常见的做法,明清官式建筑中垂带石安置一般以明间面阔宽度为准,即俗称的垂不离柱,但民间建筑的垂带踏跺大多不依此做法,通常小于明间尺寸。垂带踏跺的第一层为燕窝石,一般情况下,踏跺的燕窝石的水平高度是与台基土衬石的高度相同的,可用台明高除以阶条石的厚度,得数即为台阶的层数。


                           (大木梁架轴测图)

   在檐柱和金柱之间,有穿插枋和抱头梁相联系,穿插枋在檐、金柱之间主要起联系拉结作用,抱头梁也有联系檐金柱的作用,但它的主要作用是承接檐檩。在檐柱之间上端面宽方向有檐枋,它是联系檐柱柱头的构件。抱头梁上面安装檐檩,檐檩与檐枋之间安装檐垫板。这种檩、垫板、枋子三间叠在一起的做法称为“檩三件”。在金柱的柱头位置,沿面宽方向安装金枋,进深方向安装随梁。随梁的主要作用是联系拉结前后金柱。随梁和金枋在金柱柱头间形成围合结构,其功能类似圈梁,对稳定下架结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金柱之上为五架梁,所谓五架梁是指这根梁上面承有五根檩,五架梁上承三架梁,三架梁由瓜柱或柁墩支撑,瓜柱或柁墩的高低,即两梁之间净距离的大小,一般来说,如果这段距离大于等于瓜柱直径则应使用瓜柱,如果小于瓜柱直径则应使用柁墩。三架梁上面居中安装脊瓜柱,由于脊瓜柱通常较高,稳定性差,需辅以角背,以增加脊瓜柱的稳定性。

  排山梁架多出现在硬山建筑中,贴着山墙的梁架称为排山梁架,上述效果图并未绘制排山梁架。排山梁架常使用山柱,山柱由地面直通屋脊并支顶脊檩,将梁架从中分为两段,是五架梁变称为两根双步梁,三架梁变为两根单步梁。


                  (檐椽、飞椽)

檐椽即钉置与檐(或廊)步架,向外挑出的椽子,与檐椽一起挑出的还有檐椽之上的飞檐椽,简称飞椽。檐椽长按檐步架檐平出尺寸,再接檐步举架加斜(五举乘1.12,或按实际举架系数加斜)。檐椽直径,小式按1/3D,大式按1.5斗口。椽断面有圆形和方形两种,通常大式做法多为圆椽,小式做法多为方椽。飞椽附着于檐椽之上,向外挑出,挑出部分为椽头,头长为檐总平出的1/3称举架系数(通常为三五举),后尾钉附在檐椽之上,成楔形,头、尾之比为12.5。飞椽径同檐椽。 

                     (槛墙、槛窗)

   槛墙是砌在槛窗或支摘窗下面的墙体,无论建筑的等级高低或做法是否讲究,槛墙的外立面都很少采用抹灰做法,大多采用整砖露明做法,讲究者也用落膛形式或海棠形式。槛墙砖缝排列一般应为十字缝形式,不采用三顺一丁或其他形式,尤其是干摆砌法的,更极少采用三顺一丁或一顺一丁。凡是柱子两侧都砌槛墙的,槛墙与柱子交界处,无论室内室外,砖都要砍成八字,即应做成八字柱门,槛墙与门框相交时,一般不用八字砖。


                   (山墙、砖博缝)

    山墙是古建筑中房屋两尽端的围护墙,在建筑结构中一般不起承重作用,硬山山墙的外立面,由下碱、上身、山尖、拔檐博缝四部分组成,下碱高度可按檐柱高的3/10初步确定,再核下碱砖的层数和砖的规格确定,砖的层数应为单数,下碱的层数习惯上不超过13层,故讲究者有“十三层下碱”之说。砖博风属于古建筑屋顶山墙砖构件,位于硬山屋顶两侧山墙上部的拔檐部分,又叫作为博风砖,主要起装饰作用,

 

                      (盘头)

盘头又叫“梢子”,是腿子出挑至连檐的部分,总的出挑尺寸称为“天井”。根据盘头的层数,可分为五盘头和六盘头,五盘头比六盘头少一层炉口。六盘头的逐层是:荷叶墩、半混、炉口、枭、头层盘头、二层盘头和戗檐,以上六种分件一般用方砖砍制而成,小型盘头的分件也可用条砖砍制,南方地区常常称之为垛头。戗檐属于硬山式墀头盘头主要部分,位于盘头的最上部,其下部由二层盘头承托,上顶大连檐,向前倾斜,称为扑身。 

                     (封护檐墙)

后檐墙根据是否将椽子、额枋、垫板、桁檩等构件封闭,分为不露构件的封护檐墙和外露构件的老檐出檐墙。老檐出这种墙体直达瓦檐之下,墙外不露出椽子和檩枋等构件,墙上砌叠涩砖、菱角牙子、枭混线、砖椽等,封护檐墙一般包括下碱、上身、砖檐3部分,下碱、上身砌法与山墙相同砖檐从上身上部开始层层砌砖向外出檐。 


            (筒瓦过垄正脊、铃铛排山垂脊)

筒瓦过垄脊也常用于小式黑活屋面,筒瓦过垄脊又叫“元宝脊”,为卷棚顶所专用,多见于配殿、园林建筑,过垄脊的特点一是使用罗锅瓦,是其他脊件所没有的,二是前坡盖瓦及底瓦瓦垄与后坡盖瓦及底瓦瓦垄想通。小式铃铛排山脊不分兽前兽后,也没有垂兽和狮、马。当沟之上砌两层瓦条,瓦条之上砌混砖,混砖之上扣筒瓦,托眉子。

 

               (清水正脊、披水梢垄)

   清水脊是一种常见的小式建筑脊饰,在这单独介绍一下清水脊,它属于黑活瓦顶正脊形制,高高翘起的蝎子尾,玲珑剔透的平草砖,线脚流畅的盘子以及多层瓦条等构件组成的正脊,与清水脊结合的垂脊一般为只排一垄筒瓦的“稍垄”,披水梢垄的特点,是披水砖置于博风砖上,在披水砖与边垄底瓦之间,砌一垄 筒瓦,即披水砖与筒瓦的合称。蝎子尾位于脊端,向上翘起,与平草砖的夹角多为35°左右,蝎子尾由木棍和勾头制作。 

 

              (吊挂楣子)

吊挂楣子是安装在房屋外廊檐枋之下的木装修,半透空式游廊的檐枋之下也常安装吊挂楣子,由棂条、花牙子和边框等组成,边框一般宽为4cm,厚6cm,窄面为看面,厚面为进深,棂条比边框的尺寸要小,整个吊挂楣子极富有层次感。 

                (坐櫈楣子)

坐櫈楣子安装在房屋外廊檐柱之间可供人坐息的木装修,半透空式游廊的柱间也安装坐櫈楣子,坐櫈楣子位于柱子下部,紧靠柱础石设置,此构件既有装饰作用,又具有实用功能,坐櫈楣子由楣子和坐櫈面构成,其高度在1.5尺至2尺之间,以适合人坐息为度。

图文篇幅不宜太长,最后在上几张CAD图纸的正立面、东立面、轴测图,如果那里解说不清楚或错误的,请大家在最下面留言指正批评。接下来我会继续图解大式重檐角亭、单檐歇山殿、重檐歇山殿、单檐庑殿、重檐庑殿、单檐硬山民居、垂花门等,希望大家耐心等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