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东坡,作为古人中的佼佼者,诗词作得一流,笔墨作得一流,人性灿烂得一流,连对发妻的深情,也是一流。 中国古代,苏东坡这样的个体生命,当真是一流得无可比拟,没人比他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没人比他的人生更跌宕起伏。他穷尽的生命的各种可能,经历过人生的无限辉煌与无限失落,把每一种姿态都发挥到极致。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苏东坡弱冠之年进京赶考,苏家二兄弟皆金榜题名,当真是轰动京师。参加宋仁宗亲自主持的“制科”殿试,又中第一。据说考前因为苏辙生病,宰相韩琦生生把考试时间推后。 风光吗? 太风光了。简直是独得上天宠爱,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妻子,也契合得刚刚好,贤惠,温婉,聪慧,知书达理,又从不恃才傲物。 王弗,苏轼的结发之妻,年十六,方二八,娉婷少女,嫁入苏家。婚前不夸耀自己曾读过书,婚后却可以在丈夫读书前略作提示,阅读涉猎颇广,机敏堪比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如美玉,如夜明珠,闪烁其中,却从不刺眼。 王弗于苏轼,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存在。 苏东坡为人旷达,对他来说,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要善待,而王弗妙就妙在识人之慧。婚后,每当苏东坡与客人谈话的时候,王弗就躲在屏风后面屏息静听。客人走后,王弗便将交谈的内容分析给苏东坡,提出自己的建议,警告丈夫提防过于直率的泛泛之交。 这样一个好妻子,用绕指柔,指点丈夫的行事、做人,一切都美得那么刚刚好。 一个妻子,上得厅堂,入得厨房。文能指点迷津,武能操持家务。 然而,欢乐的时光过得太快,上天嫉妒他们一样,王弗在二十七岁就逝世了。生有限,死无常,这距离嫁给苏东坡刚好十年,十年,夫妻还没有来得及慢慢品味这世间百态,妻子就骤然离世。 多大的打击。 只是那时年少气盛,只知道失去的痛,还不懂余味的苦。 又一个十年,夫妻之间的点点滴滴,相处的朝朝暮暮,本以为能被时间冲淡,却不料却在时间的推波助澜下愈发地深刻与明晰,这痛苦也逐渐地渗入骨髓。明明枕边已有新人,频繁入他睡眠中的,仍是发妻王弗。 那眉眼,那嘴角,那声音,那温柔细腻的话语,那恩爱美满的夜晚,仿佛昨天才发生。这么久了,明明应该淡去的,那痛苦偏偏越来越深。于是,熙宁八年,时任密州太守的苏东坡写下名垂千古的《江城子》: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江城子》语句平实,对应日常生活的场景,七十个字,说尽无穷思念。浓郁的哀伤衬托出王弗凄婉而美丽的形象。说好了同患难,共生死,生同衾,死同穴。偏偏有一个人先行离开,阴阳相隔,这浩荡人间,再遇不到第二个你。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忘不了你对镜梳妆的样子,那时一边说,一边笑,如今在梦里见到这模样,却说不出、笑不出,只剩下眼泪,你的,我的,混在一块儿,一样的苦涩,一样的思念。 知道我的苦楚的,大概只有月亮了吧。 王弗去世之后,苏轼卷入王安石引发的新旧党争,因为反对新政被王安石排挤,因为不明确的立场,又被司马光一派排挤,仕途十分不顺,一贬再贬。此时,苏轼已经娶了王弗的表妹王闰之作续弦,夫妇也是恩爱非常。身边明明有新人笑,还是要为旧人哭。这位文豪深情得毫不做作,他有贤妻在侧,但与知音永别。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这首词,自他问世至今,打动过多少人,触动过多少人的心弦。 唯有深情,最是动人心。 人工智能为你诵读,本文音频由【讯飞快读】小程序生成,感谢您的收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