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赛 | 现代科学前传(六):至关重要的悖论

 道2和 2018-05-13


题图(来自churchphotos.co.uk):奥康的威廉(William of Ockham,约1287-1347),英国神学家,唯名论著名代表人物,其“奥卡姆剃刀定律”广为现代人所知。

作者 杨赛(极客邦科技终身首席记者,2050志愿者,科学哲学爱好者。2008年本科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物理系。

责编 许嘉芩 刘愈


◆  ◆  ◆  ◆  ◆  



“上帝能否创造一块自己也搬不起来的石头?”


这是我在看到书中讲到基督教经院哲学的“唯名论革命”(Nominalist revolution)的时候,想起来的那一个著名悖论。


“唯名论”(Nominalism)这个词是相对于“唯实论”(Realism)而言的。理解这两个派别之不同的关键,就在于“共相”(universals)与“个体”(particulars)这一对概念——或者按我个人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说,就是“抽象概念”(abstract objects)与“感官实例”(physical instances)这一对概念。


举个例子。在“白马非马”这句话里,“马”是“共相”,“这一匹白马”是“个体”。(其实这不是公孙龙原本的意思,我就是借用一下这四个字。)


所以,“唯名论”与“唯实论”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极端的唯名论认为,“这一匹白马”是存在的,“马”是不存在的。


极端的唯实论(以柏拉图为代表)认为,即使世界上所有的“马的实例”都不存在了,“马”仍然可以独立存在。


相对而言,不那么极端的唯实论(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认为,“马”是存在的,但其存在的次序在“这一匹白马”之后;哪怕这世界上所有的马都死光了,“马”也还可以继续存在。还有一个不那么极端的唯名论认为,只要有“任意一匹具体的马”是存在的,那么“马”就可以存在;如果世界上所有的马都不存在了,那么“马”就不存在。


阿奎纳是一个唯实论者,他认为上帝是先创造的“共相”,再根据“共相”创造的“个体”(就像是先设计模板再生产实例一样)。身为人类,如果我们能透过“个体”看明白上帝对于“共相”的设计思路,那么我们就能够认识到上帝的理性。


然而,他该如何回答“上帝能否创造一块自己也搬不起来的石头”这个问题?


乍看之下,这个问题无论回答“是”或“否”,都有损于上帝的“完美”。


无论是“唯名论”一派还是“唯实论”一派,双方都认可上帝必须是“完美”的。


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是“完美”?


唯实论对于“完美”的定义是古希腊式的,是一种可以用理性来理解的、永恒不变的至高状态。


唯名论对于“完美”的定义,却专注于另外两个方向:


  1. 全能

  2. 自由意志


换言之,上帝想做啥就能做啥,想造啥就能造啥。上帝不用受任何规则的约束,当然也不用受什么共相的约束——即使这些规则和共相是来自他自己的设计也是同样。


于是,上述问题有了一个标准答案:


  1. 全能的上帝当然可以造出上帝自己也搬不起来的石头。

  2. 全能的上帝当然也可以搬起这块“上帝自己也搬不起来的石头”。

  3. 因为,“全能”就是这么定义的!

(是啊我就这么bug怎么着?不服来咬我啊!)


以下引用书中一段唯名论代表的观点:


“全能的上帝完全可以让太阳从西边出来。”(或者,创造一匹长了六条腿和四只翅膀的马。)


换言之,在唯名论者看来,人类不可能仅仅凭借理性就能真正的理解上帝。


不过,这不但没有妨碍唯名论者去继续研究哲学。这个现象说起来也有意思,整个过程给我的感觉是这样的:


  1. 唯名论者觉得,人类不可能真正的理解上帝。

  2. 所以,亚里士多德也不可能真正的理解上帝。

  3. 因为上帝是全能的,在他的词典里面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

  4. 所以,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那些“不可能存在”的命题(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虚空”就不可能存在),在上帝面前都是一定可以存在的。

  5. 所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这些“不可能存在”的命题可能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存在吧。


在唯名论者看来,这些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可能性,至于它们究竟是不是真理,那还是要看上帝高不高兴。总之我们能做的就是,先提出我们的设想呗。


唯名论者们提出的一系列设想在今天看来包含了很多挺有用的东西,比如:


  • 运动的中速度定理

  • 与惯性理论极为相似的“冲力说”,用于解释抛射体脱离投掷者之后为何能够继续运动

  • 无限、虚空,它们的存在也都是可能的

  • 地球说不定不是静止的,而是在自转


如果说上面这些由唯名论延伸出来的、关于自然运行之理的新诠释还挺有意思,那么由唯名论所引发的、关于善恶道德之理的新诠释就只能用“恐怖”来形容了。


再次引用书中一段唯名论代表的观点:


“全能的上帝完全可以……只拯救那些恶贯满盈的坏人而不拯救那些行善积德的好人。”


是的,全能的上帝不仅不应该受到理性规则的约束,也不应该受到道德准则的约束。


在上帝的“全能”与“至善”之间,似乎出现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


唯名论运动从14世纪上半叶开始声势大增,尤其在牛津和巴黎两地。教会开始意识到唯名论的危险,却已经控制不住了。


偏偏在14世纪这个时候,欧洲遭受了几次大的危机:


  1. 天主教会大分裂,同时出现三个教皇互掐

  2. 黑死病

  3. 百年战争


人们不禁仰天长问:如果上帝是至善的,那么此刻的上帝在哪里?


这一次危机对基督教而言,几乎是覆灭性的灾难。


这一次危机在我们现在21世纪的人类看来,却是“现代”的起点。





[本文转载自“懒菜杂谈”,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