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城墙遗存有两段。一段在西便门,比较短;一段在东便门,比较长也比较完整,包括东南角楼。 历史上明城墙全长24公里,始建于明永乐17年(公元1419年),距2018年已有599年历史。现存东便门段明城墙遗存(崇文门至东南角楼一线)全长1.5公里,是原北京内城城垣的组成部分,是仅存的一段,也是北京城的标志。 ▼ 城墙上的铺舍,为明清两代城墙守军值勤用房。旧时,城墙墩台(马面)上常建有铺舍和储火药房,建筑形式为硬山顶,面阔三间,一明两暗,两侧设土坑可供休息。现在的两栋铺舍是1988年参照史料复建的。▼ ▼ 城墙上的旗杆石。清代北京城驻守由八旗分管,崇文门迤东直门东便门由正蓝旗驻守。此处是清代守城军队用于固定正蓝旗旗杆的石板。▼ 北京内城四座角楼唯一保存下来的是东南角楼,也是中国现存最大城垣角楼,始建于公元1436年(明正统元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便门明城墙,1949年后城楼被拆除,1966年修建地铁时将附近城墙拆除。1988年北京市政府将紧靠城楼东侧残存的195米内城墙予以整修,并在外城相接处修复了城楼,同时保留了7处断面遗迹。 和东便门段不同的是,西便门段明城墙修复过程中没有收集旧城砖,而是使用13万块新城砖,所以西便门段看起来远比东便门段整齐得多。 《宇宙影像》每周六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