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城第一个被完全拆除的城门——西便门

 京爷说事儿 2022-02-23

西便门是明、清时期京城的外七门之一。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因蒙古骑兵数次南侵,加之城外关厢居民日渐增多,因此便在京城四周开始修筑外城。后因财力不济,只修了南郊的一段,设永定门等5门,使京师城垣呈"凸"字形。后与外城东北、西北两隅与内城连接处附近各辟一朝北的城门,规制简陋,门楼通高仅11米,分别称东便门和西便门。

嘉靖四十三年补修外城及其7门,此时在西便门增筑了直径长31米的半圆形瓮城,加固其东侧内外城连接处的城墙垛口,清代又在瓮城上修筑宽9米、高4.7米的小型箭楼。

西便门早在1952年就被拆除,是北京城第一个被完全拆除的城门。但值得庆幸的是,紧挨着西便门城楼东侧的195米城墙保存了下来,成为了珍贵的明城墙遗址。1988年政府对这一段残墙进行了修复,在原来的夯土墙外,包上了一层城墙砖,但保留7处断面遗迹,并复建了一座箭楼。

现在的西便门位于西二环路南端的两座高架桥之间,是一处三角地,前些年已被建成明北京城城墙遗址公园

在遗址公园的入口立有一块文保碑:明北京城城墙遗存——西便门段。


文保牌旁还有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明北京城城墙遗迹维修记》,碑文是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撰写的,落款为:“侯仁之撰文,刘炳森书丹”

沿着健身步道前行可以看见登城口。

登城口是在一个小院子里,没有游人,里面只有一些物业保洁人员在此休息,角落里停放着不少电动车。


箭楼下面残存着东西走向的一段城墙,由于潮湿,断面上已经布满青苔。

再转过来又是一段残墙断面遗迹,没有做任何的修缮,保留着原始的样貌。几缕嫩绿的爬山虎从顶部懒洋洋的垂挂下来,给残墙增添了一些生机。

沿着残墙继续前行,是登城的步道。

在步道的拐角处,有一面被玻璃窗保护起来的残墙,里面都是没有修缮的明城墙墙体,从斑驳的城砖可以想象出久远的历史。

登上城墙一眼便看到复建的硬山顶箭楼,在宽敞的城墙和四周高大的现代建筑映衬下,显得很不成比例。

记得很多年以前西便门城楼上还开过啤酒花园,每到夏天便有许多市民在上面喝酒纳凉。

箭楼被铁艺围栏锁着,大门紧闭,具体里面是个啥样子也不得而知。
在城楼的南侧立有一通石碑,上写:公元千九百八十八年秋  明北京城城墙遗迹  康雍题。

当我们行进在二环路上,就能看到这段城墙箭楼。从城墙的垛口上也能看到二环主路和周边的高大建筑。

北京城的明城墙在建国后陆续被毁,现在残存下来的只有正阳门、正阳门箭楼、德胜门箭楼、东南城角楼、内城的南城垣和西城垣残段。其中东南城角已被辟为遗址公园,正阳门、德胜门箭楼也都对外开放。

如今的西便门明城墙遗址公园,芳草萋萋,绿树成荫,已经成为了人们消夏纳凉、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感谢您抽出

.

.

来阅读本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