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写作业的那些事

 一介无为 2018-05-13

很多家长都会遇到孩子写作业不专心、磨蹭的问题,想要改变现状,又苦于无计可施,各种烦恼找上门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说道说道孩子写作业的那些事。

我儿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写作业也很磨蹭,而且不专心,一会儿想拼接磁棒,一会儿想玩火车模型……经常拖到很晚才写完,我们也跟着煎熬,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情,想来想去,还是要先接纳现状,找原因,想办法去解决。通过了解儿子也希望作业得到老师的好评,也想学好,所以,磨蹭、不专心不是在捣乱,而是有原因的,我分析了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上小学之前没有写过作业,刚开始写作业会感觉困难,有些畏难,自然不愿意写,所以我需要想办法帮他学得轻松些;

2)    写作业的兴趣、习惯还没有培养起来,自然会不专心,那么就要培养他的兴趣和习惯;

3)    他有时心情烦躁,这样就难以安静地写作业,而坏情绪又很容易传染,这时,我需要先平复自己的情绪,再帮助他平静下来;

4)    最重要的是他还没有意识到作业是自己的事情,感觉好像是为了我们而写作业似的,他那时常会说:“我不给你写了。”

5)    另外他不知道时间的概念,没有承担后果的意识。那我就需要为他规定做事情的时间,要求他按时完成,同时让他承担做不完事情的后果,比如迟到就要承担罚站或是受到嘲笑的后果、吃不饱就要承担饿肚子的后果、完不成作业就要承担挨批或晚回家的后果等。

知道了磨蹭散漫的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1、家长控制情绪调,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情

首先,家长自己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调整好心情,充分理解孩子,进一步分析内在原因。有了这样的认知,家长的心情自然就会平和,切记不可随意打骂,没有了父母焦虑、急躁、打骂的影响,孩子的心情也更容易平静。偶尔孩子自己也会烦躁,此时我建议的做法是转移孩子注意力,即:暂停写作业,做其他事换换脑子。比如拿出点心、水果,吃吃东西聊聊天,这样做,不仅能让孩子得到一定时间的休息,而且通过聊天,我们还能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学了些什么,学会了些什么。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感情也得到了提升。不用多久,烦躁烟消云散,这样再让他去写作业就会很乐意了。

其次,有的时候,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安排写作业的次序,以为这样更合理,但孩子可能不喜欢。其实按照孩子的想法来,差别也不大,他还会感觉舒服顺畅,心情愉快。

另外,当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或觉得作业困难的时候,家长又急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思考的能力,就一味只要求他自己解决,这容易让孩子产生畏难、厌学情绪,结果那就南辕北辙了,而应当适当的引导帮助他解决(讲清楚题意及解题思路)。

其实,孩子心情愉快了,有利于增强学习意愿、提高学习效率。经常在愉快的心情下写作业,孩子感觉写作业也是愉快的;经常在烦躁的心情下写作业,会感觉写作业也很烦人。这就是条件反射。

2、避免过多唠叨和督促,让孩子明白写作业是自己的事

有时候,家长总是怕孩子沉迷游戏电视而忘记了学习,每次看见孩子只知道玩耍而不知道自主的学习,就会变得非常焦虑,下意识就经常提醒或强迫孩子去学习。可是,随着你不断的催促,你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自觉了,反而变得更加拖延、懒惰、懈怠、磨蹭。

所以,不要总是在孩子身边絮絮叨叨,不给他们任何独立的空间和尝试的机会,这样孩子会抵触,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尤其孩子处在叛逆期的时候。因此,父母生活中一定要减少唠叨说教,长话短说,引导孩子懂得为自己负责,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应该是天天耳提面命。

同时,如果父母天天都着急地催孩子写作业,还可能导致他认为是在为父母写作业:如果不是你们的事情,你们那么着急干什么?所以,当孩子不想写作业的时候,我的建议是不去劝他写,而是告诉他:“写作业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愿写就不写,但是你得对自己的事负责,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这样孩子心里可能会想:“这下完了,怎么跟老师说呀……到时候挨批扣分怎么办?”。因为担心老师的批评或惩罚,孩子一般不敢不完成。这样,她就逐渐知道作业是自己的事。

另外,父母也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人们常说: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希望孩子长大成为什么样的人,那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变成这样的人。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也需严格要求自己,让孩子看到家长都如此专心地在做一件事,孩子也能更专心的学习、做作业。如果他在那里做作业,家长在旁边玩手机、看电视,孩子心理肯定不舒服,会觉得不公平;也会分散其注意力,导致其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下。小编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一般不会坐在她身边看着写作业,而是坐在一旁看自己的书,或者在另外的房间干自己的事情,不去打扰他,中途稍作提醒,鼓励一下他做得不错的地方,或者在其寻求帮助时,适时给予引导。这是一种让孩子舒适的“管”,孩子既有自己安静独立的学习空间,父母又“乐得清闲”。

此外,家长们还可以这样做:跟孩子约定确切的时间,如“这个动画你可以再看十分钟”;用一些小游戏来培养孩子的时间感,如读秒游戏;切忌给孩子贴标签,如“这孩子就是磨蹭”;无论如何不要代劳,让孩子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等等。

总之,如果您家有个“小磨蹭”,请首先让孩子明白以上那些事都是自己的事,做得好不好、快不快,都需要自己承担后果。相信孩子如果能想明白这些,无论是起床、洗脸,还是写作业,都可以做得又快又好了。

3、早定规矩严格执行,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孩子写作业磨蹭散漫,绝不只是一个学习上的坏习惯,它还会慢慢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而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种子,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现在有句话叫做“补课不如补习惯”,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这样家长就不用担心孩子的作业问题了。比如第一步,孩子做作业的姿势就要正确,不能趴着、歪着写作业,字迹要工整、要教导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然后,就是要求孩子做作业的时候,要养成思考的好习惯,不能一遇到问题,就去翻书看答案,或者是向家长求助,孩子应该自己先去想一想,寻找解题方法。实在做不出来,家长给予帮助,但仅限于解释题意和阐述解题思路。否则很有可能孩子会出现一遇到题就不愿意思考,对家长特别的依赖。最后,则是家长检查孩子作业并引导他订正。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在给孩子检查作业的时候,一旦发现问题,就直接叫孩子修改为正确答案,所以我们有时会发现,有的孩子平时作业正确率很高,但考试成绩却不怎么样。因此,家长也要养成正确的检查作业的方法。先跟孩子约定好,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然后再是家长检查,目的是养成孩子的独立性,不能只想着依赖家长,一旦孩子产生依赖情绪,想着反正都有家长检查作业,在做作业的时候,可能就不专心,心想等家长检查出问题之后再修改就好了。如果发现孩子有他自己没有检查出来的问题,可以有相应的惩罚。

另外,家长千万不要指望一口吃成胖子。好习惯的养成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的,它是一次次的重复行为的结果。这就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规矩,并且要求和监督孩子每天都要执行到位。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会学习,但是只要家长给他制定好规矩,并且有充分的耐心监督,时间久了,孩子自己也就有了这方面的意识。比如,每天回家后只有写好作业才能看电视,并且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再如,每天读书半个小时,并且要学会复述故事内容;还有,每天上课前提前预习新的学习内容,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等等。

定好规矩后,孩子和家长都必须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做得好有奖励,没有做到就必须得有惩罚。不随意变动规则的内容,并且坚持下去,孩子才能逐渐养成好的习惯。习惯培养好了,以后孩子的生活就会有规律了,家长也就省心了,否则就会破坏规矩的有效性,最后形同虚设。

4、树立阶梯形目标,积极实现,且多点陪伴

学习是一个过程,如果我们不知道终点在哪里,缺少成就感和获得感,很快就会倦怠,然后丧失信心,前进也就没有了动力。但是如果设置阶梯性目标,就会起到很明显的激励作用。

平时,家长应该多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根据孩子学习的实际,来跟他探讨,制定明确的阶梯性学习目标,并鼓励孩子主动学习,产生学习上的成就感。不要过度要求孩子,否则,长时间完不成任务,反而会使孩子产生挫败心理。让孩子通过完成一个个阶段性的小目标,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孩子对每一次学习都感到愉快、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

另外,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多一点时间陪伴他。在陪伴的过程中尽量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不好的氛围易让孩子分心,不利于他学习。应少一点苛责,多一点包容和鼓励。

5、做一个学习型的父母

这是对父母亲提的一点要求。小编发现,人们在从事一项新职业、进入一个新岗位之前,都会有相应的学习培训,但是面对教育孩子这项历史上最深奥的事项,却没有任何提前准备与培训,现实生活中,往往上演的是只要有能力生孩子,就认为是有能力教育孩子。其实在家庭教育里,父母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获取相关的能力。因为一旦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失败带来的后果。把天才培养成庸才,是对家庭和人类文明的犯罪。把孩子教育成功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父母也应通过各渠道去学习,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尝试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6、家长与老师应形成“战略联盟”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家长,还应有老师的参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应同步并相互配合。家长和老师应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家长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应多夸老师,从正能量和积极的心态上去影响孩子。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絮絮叨叨诉说老师的“不是”,批评老师,甚至与老师争吵,只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

教育孩子是一门深不见底的学问,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沉淀,但愿所有的父母都能好好学习,所有的孩子都能天天向上。

(上述意见,仅是一家之言,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