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隶规律

 逐光飘叶 2018-05-14

汉隶规律

把握汉隶结构特点时,一般人容易忽视的几个重要规律

大家好,欢迎来到这一期的欣然品书画之欣然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采访的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教育学会分会长郑智强先生,由他就汉隶结构特点的几个重要规律,阐述他自己的一些看法,敬请收看:

1.扁平舒展。

由于汉隶结字多取横势,所以结构呈扁方形成了汉隶的共性,但是,《曹全碑》中有些字扁到了几乎不能再扁了,这是在其他汉碑中罕见的。

图一“共”字,两横上束下展,左右逸荡,上两竖与下两点紧束对应,更显中宫紧结,与中部一大波画造成对比。

图二“直”、“登”二字的横画如体操运动员拉开一字腿,上身匀称而收紧。

图三“命”字左撇右捺如一把大伞,将中间部分完全罩住,而“元”字竖弯钩则极力右伸,使整个字势飘逸舒展。

把握汉隶结构特点时,一般人容易忽视的几个重要规律

2.大小相间。

图四“学”字,小者如“冈”字,两者之间的大小比例相差一倍左右。由于此碑的字距宽、行间疏,因此结字的大与小在井然有序的大章法中显得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而萧散自适。

把握汉隶结构特点时,一般人容易忽视的几个重要规律

3.布白匀称

这主要表现在一个字中点画之间互相协调,相同点画间的距离大致均等,字的笔画组合也疏密匀称。

如图五“朝”字左半横画多的密排,右半横画少的疏排,笔画之间的净空很均匀,左右相合又显得疏密匀称。点画回环反复者,如“幽”字内的两个“幺”,大小一样却不显板滞。

把握汉隶结构特点时,一般人容易忽视的几个重要规律

4.收放自如。

收放在《曹全碑》中尤显突出。它主要是通过波挑、撇捺的左右舒展来体现的。如图六“刊”字左放松,右收紧,“揖”字则相反,是左收右放,“荆”字上放下收,“忍”字上收下放。这样收放之间,高低错落,宽窄变化,迎让避就,两部分疏密、远近得以适当调和,更加生动灵活。

把握汉隶结构特点时,一般人容易忽视的几个重要规律

5.笔断意连。

图七“国”字上部左右转角处的笔画都断开来写,使充实又不迫塞,中间“或”上引虚下,更显空灵。“禄”字的左旁,上部的第二平横和下部的竖与撇本本该相连,却脱开了,同右边相合成字,左断右连,相映成趣。

把握汉隶结构特点时,一般人容易忽视的几个重要规律

6.上紧下松。

《曹全碑》字势遒美俊逸,如仙女下凡,飘然欲飞。它除了较一般汉碑扁平外,又与其重心上束,中下部伸展关系密切。如图八“夷”字,上面短画收腰,下部笔画颀长,或直立或分展。再如“李”字全字都上敛,紧密纠结在中宫偏上,由一粗弧向左下放逸而去,在疏密的强烈对比中更显节奏明快。

把握汉隶结构特点时,一般人容易忽视的几个重要规律

二、竖画

竖画在字中起着稳定重心、支撑骨架的作用。所以要写得挺拔,使其在字中起到承重、支柱的作用。《曹全碑》中的竖画主要有以下几种写法:

(1)尖尾竖。

《曹全碑》中的竖画多用圆笔尖收,逆锋起笔,逆势铺毫下行,使笔毫与纸摩擦,用力要均匀,收笔时笔锋渐提微尖,于空中虚势收锋,线形呈锥状。

如图一“秉”、图二“绅”等字。先藏锋逆入右下驻,回中后直下,在出锋前再稍向下按,然后轻起,使竖画的两头稍粗,中间略细,线条圆浑饱满。

如图三“殷”、图四·叶”、图五“年”等字竖画,它们的具体写法是逆势藏锋入纸后下行,至尽处轻起,笔画形态由粗渐细,线质丰润舒展。

把握汉隶结构特点时,一般人容易忽视的几个重要规律

(2)圆尾竖。

这种竖法与尖尾竖不同的是其收笔的地方。它收笔时笔锋实回,笔画末端浑圆,有点类似于垂露竖,但又不是像楷书的垂露竖的写法,比尖尾竖更浑厚有力。如图六“平”、图七“枝”字 。

把握汉隶结构特点时,一般人容易忽视的几个重要规律

(3)短竖,

图八“除”、图九“陆”等字中的竖。它藏头、护尼、盈中,点画粗细一致,头尾显圆,线条更为温润含蓄。具体写法是:藏锋逆入后右驻,回中直下,注意匀速行笔,最后至收笔处收笔上回。

(4)并列竖。

当一字之中有多竖出现时,则应注意其有相向和相背的差别,以及长短参差和粗细、直斜与收笔的变化。如图十“国”字的两竖呈相向的姿态,图十一“商”字的两竖呈相背的姿势,图十二“前”字的两竖一长一短、一正一欹,于平整之中显现灵秀、生动之态,让人回味无穷。

把握汉隶结构特点时,一般人容易忽视的几个重要规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