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

 心平则不语 2018-05-14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
  这句经文从字面上来了解,就是人在听别人讲话,这个话当中可能有对人的批评、毁谤,就进了一些谗言。这个时候假如没有判断出来,很可能就受影响,会做出冲动的事情。这个时候应该什么?“忍耐三思”,要冷静去判断、去思考。不然听了谗言,对于人与人的关系,可能会有破坏性的情况产生。
 

  比方有一句格言就讲到,“谗言慎莫听,听之祸殃结”,可能人生的灾祸就因为听谗言产生了。“君听臣当诛”,领导人听了,可能忠臣就要被杀了;“父听子当决”,父亲听了谗言,可能要跟儿子诀别;“夫妇听之离,兄弟听之别”,夫妻、兄弟就要离别;“朋友听之疏”,朋友听了谗言可能就会疏远;“骨肉听之绝”,父子骨肉听了可能就决裂了。这个在历史当中很多。“堂堂七尺躯”,比方说一个大男人,要有智慧判断,“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很多家庭破碎了,可能都是谗言造成的。
 

  但是我们要了解,谗言是缘,有因有缘才会有恶果。因是什么?因是自己没有智慧,因是自己怀疑心太重,才让人家趁虚而入,还不能怪到缘分上面去,还是要反省自己。
 

  所以古人提醒我们,“谣言止于智者”、“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要冷静。我们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判断他讲话客不客观;要判断他有没有不良的目的;要判断他是不是对那个人本来就有成见,所以讲话就已经偏颇了;要判断他是不是嫉妒心作祟,才讲这个话;或者他是傲慢才会这么讲话,这个要有判断力。
 

  尤其假如是一个团体的领导人,一个团体最怕什么?最怕这些是非、谗言。所以团体的领导人有责任,听到一些谗言,马上要去找出来,这个话从哪里来的?然后对那个讲谗言的人要规劝他。见有恶,要规劝他,要为整个团体负责任。
 

  师长曾经就讲到,韩瑛馆长听到这些谗言,马上去调查“这个话从哪里出来的?”马上教育他以后不可以这样子。因为讲谗言的人、讲批评话的人,他的造业非常重、罪过非常重。首先第一个,他自己的灵性在堕落、他的傲慢在增长,嫉妒心在增长。第一个,他对自己有损害;第二、讲这些批评、谗言,对于付出的人他没有鼓励,反而还批评,冷嘲热讽,把人家的积极性都破坏了。
 

  现在做好事容不容易啊?不容易。常常都受打击,不就让这些善人都退心了吗?这个话本身都会影响到整个军心。因为他话讲出去了,造成听的人又对这个当事人又有成见,又破坏人与人的缘分,这个都是造孽,很可能一句话讲出去,造的罪业太重太重。所以一个人不能去讲谗言批评人,团体领导人要特别严防团体里面,这种是非谗言的情况要制止,然后形成大家都可以开诚布公讲真话,不要私底下在那里批评别人,带动一个光明正直的风气。
 

  像常明法师指导我们三天,预定的时间是下午三点到晚上八点,每天五个小时,最多延到九点,六个小时,三天。结果后来都是到半夜二点、三点,这真的是竭尽全力在教诲我们、帮助我们。三天,三十个小时左右,这些善知识为法忘躯、为道辛苦,都不辞劳苦。三天,最后常明法师说:“我们三天的这个会议因缘,你们每个人要讲出我一个缺点。”他自身就把谦卑演给我们看。一个领导者都这么能接纳雅言,那整个团体哪有底下的人批评来批评去的风气?常明师父对我们领导人的期许,讲了一句很通俗的话,很容易领会,很有道理,“狮带群羊,羊亦狮;羊带群狮,狮亦羊”。你们没有听懂?狮子带群羊,最后群羊都变狮子;羊带群狮,最后群狮也变羊。所以领导人会带动整个团体的风气。


  所以看到这句“轻听发言,安知非人谮愬,当忍耐三思”,对自己、对领导人都有很好的启示。因为谗言对家、对团体甚至对一个国,杀伤力都非常大。
 

  假如用重要的干部,决定不能用会讲谗言的人,因为不管他才华再高,会批评、会讲谗言决定会失去人和,人与人就不互相尊重、恭敬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好的个性胜过卓越的才华。人很厚道,从来不批评人,都是包容人,他能聚人才。
 

  从师长的风范,比方人家要给他讲谗言,假如关系已经很熟悉的,他会制止他:“你不要说了,我只记他的好,不记他的不好。”大家想一想,假如这个话传给那个讲批评的人,对方会感动,“这么有修养。”
 

  请问大家,我们有没有能力,比方某某人来告诉你,“我跟你讲,你知道那个人怎么说你吗?”你会怎么反应?“他怎么讲?他怎么讲?你赶快跟我讲!”我们问问自己,你有没有可能听完别人的批评,心里痕迹都不露?有这个功夫吗?一听完晚上睡不着觉,“我明天大早一定找他算帐去。”人要心平气和才能讲话,这样讲话绝对冲突会愈来愈大,既然我们不可能不落印象,最好不要听。


  所以师长,“你不要讲了,我只记他的好。”不然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就好了,不要听。关系比较还不是很熟的,你一下说“我不听了”,怕对方不欢喜。善巧,“我知道了,我已经知道了”,他就不讲了。或者转话题,“那件事很好”,赶快讲到其它的话题,就不要让他继续讲,或者很善巧的讲,“那个都是误会,其实他对我挺好的,多沟通就好了”,就把话给转掉了。


  所以师长这些人生智慧非常重要。师长说,只要人家要批评他三位老师,他马上就离开不听,不然听了以后对老师不恭敬了,那就大损失,就不能接受这三位当时候是台湾最有智慧的高僧大德,那个机缘不就坏掉了?这个是“轻听发言”。所以不能轻听,要冷静去判断才好。
 

  人不只不要常常去批评别人、毁谤别人,更重要要常常去赞叹别人、欣赏别人,去掉这个嫉妒心。东北王善人有讲过,“找好处”,都是去看人的好、赞叹人的功德。“找好处开了天堂路,认不是关上了地狱门。”找别人的好处,都认自己的不是。人找好处,时时都能肯定别人、感恩别人,源头在哪?要找父母的好处。现在人愚痴到什么程度?连对父母都抱怨、都批评、都埋怨,这不妥当。为什么?父母真的有不对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父母是有本善、有明德,我们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养父母之智慧,去成全父母都来不及了,哪还有去批评父母,看父母的过的道理?


  为什么要成就父母?因为没有父母哪有我们?没有父母生我们、没有父母养我们,就完全没有我们。所以我们的生命可以为父母都舍掉了,还有什么不能为父母去付出的道理?所以人能静下来,想想自己成长过程,父母对我们点点滴滴的付出,感父母的恩就流露出来了,心就变得敏锐了、心就变得知恩报恩,马上就懂得去感谢别人的恩德。所以百善孝为先,孝心一开,慢慢那些百善接着就开。


  我们有一位学长,因为我们有推行“述祖德”,就是回想父母、爷爷奶奶,祖上的恩德;还有“道己过”,把自己对父母的过失都讲出来,对自己一生,对亲人、对别人的过失都可以反省、忏悔,进而去改过。结果一想父母的恩德,眼泪就像泉水一样流出来,然后他再看到任何人,他都很恭敬。为什么?每一个人都是父母养育出来的,他们都是父母的子女,他们父母养他们太不容易,所以对每一个人都应该要尊重,不要去对立、不要去伤害。
 

  然后一见到长者也非常尊重,因为长者都是别人的父母,当父母太不容易了。所以《孝经》讲,“爱亲者,不敢恶于人”,爱自己父母的人,不会去讨厌别人、伤害别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尊重父母的人,他那个恭敬心已经唤醒了,不会去对任何人傲慢。
 

  所以一个家庭或一个团体,都能够知恩报恩,都能够时时都是“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这个家风、团体的风气非常好。《朱子治家格言》正面的要效法,反面的要警惕,接着再把它转成正面,就有很多的受用。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clsfx_150313d.asp,欢迎转载,感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