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语下课文1 邓稼先 课堂实录

 清牛居 2018-05-14

1 邓稼先  教学实录

七下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写出人物的精神。每篇课文的人物都特别具有个性。默默无闻、呕心沥血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邓稼先,革命战士、学者、诗人的闻一多,文学巨擘、民族魂——鲁迅先生,以及睿智大气的军事家孙权,从善如流的文武帅才吕蒙。

教材解读:《邓稼先》是该单元的首篇文章,从情感的基调上,已经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了锁定。作为篇幅较长的回忆性散文,必须要抓住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每个部分拟定小标题的表达形式,让行文结构层次分明,就像是章回体小说。

活动设计:分成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教学目标:了解大意,梳理内容,背景铺垫。

第一个环节是朴实地默读,理清课文的脉络。把握每个部分在整个文章中的作用。《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是背景烘托,《“两弹”元勋》是记叙性的概括部分,按照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贡献。《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是对比描写,突出邓稼先的忠厚平实。《民族感情?友情?》、《“我不能走”》、《永恒的骄傲》三个章节是以抒情、记叙为主,这些部分的添加,充分地增加了文章的感情色彩。

第二个环节是讲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如时代背景、写作背景,交待清楚两位人物的事迹。尤其是两弹一勋背后的感人故事,他们隐姓埋名,呆在戈壁荒漠,从事高度机密的军事研究行为。长期与家人分离,不能团聚,工作性质、工作地点、工作内容都处于高度封闭的状态。清苦、孤独,压力大。这些资料、信息的获取和掌握,有助于分析人物形象,更清晰地理解文本内容。

1、采取学生搜集资料,汇报展示的方式进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机进行点拨、引导。


第三个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选取喜爱的篇章进行阅读,写出具体的批注。

1、如“邓稼先和奥本海默”部分,写出批注:该段文字突出邓稼先的平易近人,具有大局意识,不恃才放旷。“我不能走”的部分,写出批注:突出邓稼先的奉献精神、担当意识。用这样的形式,引导学生细读文本。

2、学生批注情况交流展示。借助实物展示台。

3、教师点评,及时小结。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语言训练,感受精神,诵读提升。这些语言活动指向性明确,分别涉及到:内容的概括、人物精准概括,主旨理解,情感体会,从中获取方法技巧,揣摩语言,理解写作技巧。感受伟大的人格魅力。

第一个教学环节: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给邓稼先撰写墓志铭。

(1)要求学生结合资料描述、文章阅读、阅读感悟,用准确的语言给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2)教师出示相应的例子。PPT展示。

(3)教师引导撰写的要点:语句要精准传神,抓住典型事例,交待人物的身份,突出人物的特点。

(4)作品展示,学生点评。

第二个环节,选段选点,给邓稼先撰写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1)仿照感动中国颁奖词,用高度凝练的话语来给邓稼先颁奖。

(2)出示相应的例子。

(3)学生现场撰写,教师进行指导。

(4)汇报交流,成果展示。

上面两个语言活动,都是在训练学生的语言归纳、概括能力,也有助于他们更深层地体会邓稼先的伟大人格,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渗透。

第三个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文中的章节能打乱顺序吗?重新组织,是否影响内容的连贯性?比如,将最后的部分《永恒的骄傲》放在第一个部分,能行吗?如果砍掉最后的三个部分,只保留第二部分生平概述,表达的效果会怎么样?

2、组织思辨性的探究学习活动,对篇章组成进行深度解析和研读,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四个环节是诵读提升,拓展延伸。

1、深入诵读最后一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师领读,学生齐读,感受邓稼先的伟大人格。

2、写出人物简评,提取文章关键信息点。(可以自选一个角度,精选材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