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讲,是药三分毒。对于孩子来说更是这样。大家都知道,大部分的药品在代谢过程中要经过肝脏的解毒与肾脏的排泄,但是,3岁前的孩子,各脏器的作用都尚处在需要完善之中,用药不当,对孩子健康的影响是不难想象的。 给孩子用药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剂量:剂量不足收不到较好的疗效,还易产生抗药性,而剂量过大又会增加副作用甚至使孩子中毒。 在药物的吸收、身体内循环和排泄诸方面,儿童通常要较成年人为快。加之不一样的年龄其组织器官的发育分化程度不同,儿童身体内的生化反应和成年人亦是不同的。因此剂量问题更要引起父母注意。比如,小儿对吗啡就非常敏感,所以3岁前的孩子忌用。 另外,在应用酸性、碱性及利尿药等药品时,孩子较之成年人也更易出现中毒或者其它副作用。然而,孩子对催眠药、强心甙、磺胺药、抗生素、抗痉药、激素等的耐受性则较成年人/大。 在考虑剂量时,还要考虑给药途径不同,剂量也应有所调整。比如,肛/门给药,用药剂量常常是口服给药的2倍;皮下注射可为口服给药的二分之一,若是静脉给药,用量还可以酌减。 有一些家长求越心切,以为只需给孩子多食一点,孩子则会好得快,结果加大剂量造成中毒。孩子用药剂量一般是按年龄或者kg体重来计算的,如孩子发育差,较之同龄儿瘦小很多,用量要酌减;假如孩子身高体重都明显超过同龄儿,可由大夫决定适当增加用药量。 不但治疗药要严格把握剂量,一些“保健药”也不可以滥用。 有的家长给孩子长时间大量服用鱼肝油,结果引起蓄积中毒。 (2)用药时间:因药物在身体内代谢的情况不同,因此,用药的时间同样有差异。比如,有的药品要求4h一回,假如超过4h然后用药,身体内的有效浓度会下降,治疗将无保证。尤其是应用一些抗生素时,身体内有效浓度下降还会给病原微生物喘息时机,易使病患反复或者让微生物产生抗药性。有一些药是不需要连续服用的,只用一次或者两回,如止疼剂等。有一些药物要空肚子服如打虫药;有一些药物吃饭前服,如苦味健胃药;有的药物睡觉前服如镇静药;有的药物餐后服如对胃有刺激的药等等。 (3)贵重药、新药不一定就是好药:孩子生病,父母自然会心急如焚,不少家长在孩子生病后,都希望大夫给孩子开些“好药”。一位家长带孩子看病后,一划价,看没多少钱,便折回来求大夫换些“好”的药。大夫说,这类药退烧不错。他却说,才这一点钱,肯定不是好的。大夫无奈,只好给他换了一种进口退烧药和中药克比奇,这位家长才算放心地带孩子回家。实际,治疗效果和价钱是不成正比的,便宜而对症就是好药,贵如果不对症,或者即便对症也不一定就比便宜药强。 新药等于好药的想法亦是不确切的:从安全有效的角度看,老药是经过了长时间考验证实确有治疗效果的,而其副作用,人们也晓得得水落石出。对于新药,大夫多并不熟悉其性质,对其副作用也知之不多。比如,当年四环素族抗生素问世时,因其抗菌谱广,治疗效果明显,在儿科被广泛使用,直到数年后,大街上很多漂亮女孩一张口纷纷露出满口灰牙时,四环素才在儿科停用。 (4)不要常吃小药:不少家长喜欢给孩子吃“小药”。所谓小药,一般是牛黄镇惊丸、抱龙丸、回春丹、至宝锭一类的儿科中成药。父母给孩子用小药的原因是认为小药安全,可以防病。 但是事实上,这些药其性多峻烈,有苦寒之剂芩连;有“香窜”的冰麝;有定神智的朱砂等等。因此,古时候大夫就指出:“牙儿嫩小不耐伤,针灸汤丸莫妄尝”。 (5)不要给孩子“进补”:目前很多家长都喜欢给孩子买各类“保健药”、“补剂”,比如多类维生素制剂、微元素制剂、“脑黄金”、“助长乐”甚至参、茸等等。对于孩子来讲,最好的“补品”就是饮食,“补药”服用不当可以使孩子出现不耐受的表现,如流鼻血等。有的孩子久服锌制剂,造成缺铁性贫血;有的孩子服用“补品”出现性早熟;有的孩子大量使用“脑黄金”后引起凝血障碍⋯;⋯;年轻的父母要引以为戒。 (6)给药方式:给孩子用药还应该注意给药方式。口服是最经常的给药方法,如孩子没有消化道不适感与其它影响孩子口服的因素,可以口服就应当口服。如口服不便可以考虑肛/门给药或者注射。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生病要打针才可好得快,这是不确切的。注射不但疼痛,还增加了感染机会。因此,采用什么方式给药要由大夫按孩子情况决定。有一些口服药如肠溶片、控释片等是不能压碎后再给孩子服的,用药时需注意;含片如咽下则不会有相应效果;糖浆应当摇匀后服等等。 (7)不要自行用药:目前大部分家庭都备有些常用药品,小伤小病用起来方便。然而,当孩子患病后,有一些家长在没有搞明孩子患了什么病的情况下,仅依据自己对药物的一知半解的知识自行给孩子用药。这是非常危险的,除了会引起副作用外,还会掩盖病况、延误治疗。 另外,家庭自备药品还存在失去作用、存放不当等因素。 (8)不要“要求”大夫开药:大夫用药是要依据孩子病况选用的,但是一些家长却经常拿从广告上学来的知识要求大夫给孩子开药。个别时候大夫只好妥协,按家长的意思给孩子开药,其治疗效果就也许会打折扣。更加多的时候是孩子用了不用用的药。 如,不少家长一见孩子发烧就要求大夫给孩子用抗生素,大夫为了让家长放心,只好开些本不必要使用的药品。这是因为家长不晓得,孩子发烧,多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的发烧有规律性,过一阵子体温才会下降,用抗生素并不能使孩子烧退。除非有合并感染或者为防止并发症,一般是不用用抗生素的。 (9)假如父母为孩子购药,必须要去正规医药商店购买,以防伪劣假冒。 (10)家里的药品必须要摆放好,不要让孩子拿了误服。 (11)给孩子喂药要注意方法,一定不要捏住鼻子硬灌,以防呛着孩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