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档案]袁崇焕冤案大揭秘及其后人寻访(11)

 墨香笙樵 2018-05-14
天启初年,东林党一度参政。面对民族矛盾激化,他们能以国事为重,重视人才,加上袁崇焕的座师是内阁大学士韩炉(东林党人),所以,袁崇焕的军事才能很快被东林党发现。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二月,御史侯恂(东林党人)请破格用人,袁崇焕即被提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同月,超擢山东按察司佥事。在辽东,袁崇焕勇于任事,多次深入敌前,“将士莫不壮其胆”。不过袁崇焕真正发挥其军事才干,还是在孙承宗经略辽东之后。
    
    广宁失陷后,朝廷内部更加惊慌失措,“大小臣工惟思避难,甚至托故移家”。这种惊慌失措反映在军事上则是由萨尔浒战役以来,力主“大张挞伐”,反对“以守为主”变为放弃辽东,退缩山海关。于是辽左前线发生了“守关外”和“弃关外”两种战略主张的争论。兵部尚书、辽东经略王在晋认为,“东事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则弃全辽而无局,退缩山海,再无可退”。因此,主张在山海关外八里铺筑重关,实际上是放弃关外。这种主张,得到视事尚书张鹤鸣(阉党)的支持。张称赞王在晋“铁骨赤心,雄才远略,识见如照烛观火”。袁崇焕等中下级官员则反对放弃关外,提出修建宁远城,“守关外,以捍关内”。
    
    袁崇焕人微言轻,只得求助于内阁首辅叶向高(东林党人)。经左光斗(东林党人)提议,大学士孙承宗以阁臣掌兵部事,巡视辽东。孙承宗到辽东后,便衣策马,历宁远、觉华,相度形势,决计支持袁崇焕的建议,痛斥王在晋的弃辽主张。他说:“今不为恢复计,划关而守,将尽撤藩篱,日哄堂奥,畿东其有宁宇乎?”尽管孙承宗苦口婆心,但王在晋始终固执己见。
    
    如何对待十三山人民抗击后金的斗争,是袁崇焕与王在晋的第二个分歧。后金攻破广宁后,又强令锦州、义州等处人民东迁。由于迁徙中强令雉发,奸杀横行,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义州人民一半逃回,一半占据十三山抗击。在义州,合城人民誓死抵抗,最后后金兵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在十三山,10万人民在杨三、毕麻子的率领下,多次打败后金兵的进攻,后金久攻不下,筑长围以困之。杨三、毕麻子先后派人突围,向明军求援。袁崇焕主张“声援十三山,决不能委十万人于度外”,并自请“将兵五千人驻宁远,以壮十三山之势”。孙承宗支持袁崇焕的建议,但王在晋“阳具疏为请救,而极陈其不可救之状”。牵延时日,拒不救援。被围的十三山人民,有6000人乘雨夜逃出,王在晋传檄通判吴士科舟泊笔架山迎之,既不准其人关,又不使之屯牧关外,“载而置之岛,饥疲多死”。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九月六日,后金军屠山,只有两人逃入关内。一场轰轰烈烈、气壮山河的辽东人民抗击后金的斗争,就这样被王在晋扼杀了。
    
    在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宁远战役”前后,以魏忠贤为代表的阉党全面窃权。他们在天启五年、六年两次大兴诏狱,残酷镇压东林党人,东林骨干岌岌殆尽。此时,朝中君昏政暗,魏忠贤阉党权势熏天,专制朝政,左副都御史杨涟疏劾魏忠贤24四条罪状,结果反遭其陷,导致了首辅叶台山,次辅韩(火广)相继遭罢黜,吏部尚书赵星南等朝臣获狱被逐,一时朝政废弛,殃及边关。
    
    当时,上至亲王、公侯,下至地方官吏,无不蝇营蚊附,颂阉媚阉,各地修魏忠贤生祠就有40所。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三月,魏忠贤遣司礼监太监刘应坤等分镇山海关等处,“不时以密封走报”,实际是对袁崇焕加强监视。在东林党失势,失去朝中权臣有力支撑情况下,袁崇焕为蓟辽总督阎鸣泰(阉党)所迫,联名上疏,请求在宁远为魏忠贤建立生祠。这显然是违心的、无奈的,但却被部分不明真相的东林党人视为叛徒所不耻,连与他一起并战边关的上司孙承宗(东林党人)在他被捕入狱时,也没有竭力替他辩罪申诉。朝中阉党余孽,首辅温体仁(毛文龙同乡)、吏部尚书王永光、兵部尚书梁廷栋及高捷、薜国观、陈演等又极力推波助澜,不惜以10万本钱印刷邸报,宣传袁崇焕“通敌叛国罪行”,必欲置袁崇焕于死地,袁崇焕朝中无人替其申冤辩白,自然难逃厄运。
    
    至于袁崇焕“擅杀边帅”之罪,其实,袁崇焕杀毛文龙是整顿军事的重大决策,也是强化边防布局的必然结果。《东江始末》记载此事时说:“华亭公(钱龙锡)造袁寓,屏去左右,低徊再四。”袁崇焕奏疏中也说:“辅臣钱龙锡为此一事,低徊臣寓私商,臣日入其军,斩其帅。”可见这个决策事前曾与东林党人,特别是钱龙锡秘密商议。毛文龙,仁和人,天启元年辽、沈失陷后,以都司逃朝鲜,后从海道收复镇江。不久,明朝升毛文龙任总兵、都督等职,开府皮岛(朝鲜称之椴岛),号东江镇。毛文龙最初在皮岛建立据点,招徕流亡,联络登州,对牵制后金有一定作用。但是,他很快投靠阉党,辇金京师,拜魏忠贤为父。辽东巡抚王化贞、兵部尚书张鹤鸣更欲借毛文龙收复镇江事,改变熊廷弼“以守为主”的方略。熊廷弼从全局出发,曾指出:“三方兵力未集,而文龙发之太早,致使奴恨辽人,焚戮几尽,厚南卫之毒,寒朝鲜之胆,夺西河之气,乱三方并进之本,误专遣联络之成算,目为奇捷,乃奇祸耳。”王化贞不听忠告,轻发偾事,终致广宁失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