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稻盛和夫:领导者最重要的资质不是才华和努力,而是人格

 Shatu0123 2018-05-14


领导者最重要的资质不是才华和努力

而是人格


“在全世界,领导者插手参与的违法事件络绎不绝。我认为,在领导者的资质中人格最为重要。领导者保持自己高层次的人格,是解决当前企业治理危机最根本性的方略。”


在一个人先天的性格之上,

加进后天学得的哲学,

才形成了这个人的人格。


任何人先天的性格都不可能完美无缺

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优秀的哲学,

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

人本来应该是怎样的?

人应该具备的思维方式?

作为人何谓正确?

这是每时每刻都要追问的问题,

这是每个当下都要琢磨觉悟的问题,

每每死磕才会得到究竟的哲学。


知道和实行是两回事。

“思想深远如哲学家,

加上小俗吏的才干,

再加上老百姓的身体,

方能成为实业社会的大人物”。


日前结识了一网乾坤的总经理李西峙,

才更深入地理解了稻盛和夫的教导。

这个7岁就写下了编码,

后来根据父亲和他的相似性原理,

创立了NPL语言,

也叫神经源并行计算机语言。

他告诉我什么是程序员,

让我脑洞大开。


李西峙天才程序员、科学家,一网乾坤CEO


西峙说:

程序员是造物者,

造物者要依据事物最根本的规律,

不昧天理,守住事物的源头,

从根上出发经过一些原理次第结构,

一直推演架构出一个整体。

在这个架构过程中,

要听从自己的内心,

只做有意义的事,

才会抱元守一,

根据大道架构出万千新事物。


程序员造物者也是企业家,

要直落根本,实事求是,

从事物根本规律的源头架构产品服务,

架构公司的团队、战略和战术。

不能须更离开大道,

这就是稻盛和夫说的“人格”,

这才是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西峙让我有了三个自信:

文化自信、科技自信和人的自信。

回到道德真源,

再加上每个人基因里就有的三个自信,

我们可以有无限美好的未来。


——王育琨手记




来源:管理的常识
作者/稻盛和夫



1/ 凌驾于才华和努力之上的是人格


我认为,在领导者的资质中人格最为重要。


但是,一般人却认为,作为企业领导者的资质,人格因素虽然重要,但比人格更重要的是领导者的才华和努力。


实际上,环视当今的商界,无论是创立新兴风险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创业型经营者,还是出任大企业的CEO后,让企业再度飞跃发展的经营者,凡是这些成功的经营者,无不聪明能干、才华横溢,而且个个热情焕发、干劲十足。他们不仅运用自己的商业才能开发出崭新的技术、市场模式、经营战略,而且发挥出燃烧般的热情,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领导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但是,在几年前,当IT走红的时候,有许多崭露头角的经营者和企业,如彗星般突然出现,不久后又在我们眼前消失。看到这种情形,我强烈地感觉到,仅凭才华和努力做评价的基准是不对的、不可行的。


日本有句格言:“恃才者,败于才。”


天资聪明的人,发挥自己出众的才华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如果他过分相信自己的聪明才智,或者将他的才能用错了方向,就必然会导致失败。就是说,越是才华出众、越是热情高涨的人,他们的能量就越大,就越需要有一种东西来控制他们的这种能量


我认为这就是人格。只有人格才能驾驭才华和努力发挥的方向。如果人格扭曲,就不可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发挥他的才能和热情,结果就会导致经营的挫折和失败。



2/ 人格究竟是什么?


很多经营者都知道人格的重要性,但人格是什么?怎么做才能提升人格,或者维持高尚的人格?人们却并不清楚。正因为如此,一时取得成功却不能维持繁荣,过后又失败没落的经营者层出不穷。


那么,所谓人格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所谓人格是由人出生时就具备的性格,和他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学到的哲学两者构成。就是说,在一个人先天的性格之上,加进后天学得的哲学,才形成了这个人的人格。


先天的性格因人而异:有的人强势,有的人软弱;有的人胆大,有的人慎重;甚至有的人自私任性,有的人富有体谅和同情之心。可以说人的性格千差万别。


如果一个人在其人生道路上没有学到正确的哲学,那么他天生的性格就会原封不动地成为他的人格。而这个人格就决定了他的才华和努力前进的方向。


如果是这样,那么在这个人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假如他是某个组织的领导者,他天生就有自私自利的性格,但他才能出众,又不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他可能取得成功。但因为他的人格有缺陷,在某种情况下,他就可能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私欲而干起违法的勾当。因此,他的成功就不可能长期持续。


令人遗憾的是:任何人先天的性格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正因为如此,就必须在生活和工作中学习和掌握优秀的哲学,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特别是雇用了很多员工、负有很大社会责任的企业经营者,就更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提升自己的人格,并把它保持在高尚的水准上。


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的优秀哲学,就是经过了历史风雨的考验、由人类长期传承下来的“圣贤的教诲”。它告诉我们“人本来应该是怎样的”,告诉我们“人应该具备的思维方式”,就是正确的为人之道。这种哲学具备感化人心的力量。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知道和实行是两回事”。比如,对于基督的教诲、释迦牟尼的教诲、希腊哲学、孔孟之道,我想大家可能都学了一些,作为知识大家也都理解。但是,对于这些圣贤的教诲,如果仅仅作为知识掌握,并没有什么价值。必须用这些教诲来告诫和勉励自己、提升自己的人格。


作为领导者需要反复学习这种体现正确的为人之道的哲学,不仅用理性去理解它的意思,而且要不懈努力,将哲学渗入自己的理性之中,从内心真正接受、认同。这样做,就能弥补自己性格中原有的缺陷,校正扭曲的部分,塑造自己新的人格,或者叫第二人格。就是说,要反复学习优秀的哲学,使之成为自己的血肉,这样才能提高并维持自己的人格。


一般的人,对如何正确做人的哲学,学过一次就觉得足够了,他们不愿意反复学习。但是,运动员只有天天锻炼身体,才能保持自己的体能。心灵的修炼也一样,一旦懈怠,很快就会回到原点。因此,必须持续努力,将描述“人应有的姿态”的优秀的哲学不断注入自己的理性,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水准。


为此,时时回顾自己的言行,日日反省自我,这一条也很重要。学过的正确的为人之道,在行动上有没有违反,要严肃自问,天天反省。这样做就能够维持自己高尚的人格。



3/ 提高人格必备的两条准则


企业治理没有捷径。领导者将古今东西优秀的哲学典籍置于案头,随时翻阅,努力提升人格,努力保持高尚洁白的人格。这样做,看起来似乎迂拙,但我相信这是防患于未然,即预防领导者及其企业堕落的最好的办法。


采取这样的措施就能克服企业治理的危机吗?或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但是,如果由只具备才华和努力两个要素而缺少人格的领导者掌握大权,允许他们在企业里飞扬跋扈,那么,不管构建了多么严密的企业治理的体制系统,结果都会形同虚设,变得有名无实。


19世纪后半叶,当日本迎来近代化黎明期的时候,倡导实学教育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面对怀抱青云之志的年轻学生们,就理想的实业家应有的形象,讲了如下一段话:


思想深远如哲学家,

心术高尚正直如元禄武士,

加上小俗吏的才干,

再加上老百姓的身体,

方能成为实业社会的大人物。


才华和努力不用说,同时必须兼备高水准的人格,只要这样的人才辈出,一个健康的经济社会就能培育起来。



本文摘编自《领导者的资质》, 稻盛和夫著,曹岫云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