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耳鸣大师解读耳鸣(一)

 吕康悠然 2018-05-15


原创 石勇兵教授 U.S.A Portland

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系,获学士学位;于1991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耳鼻咽喉科临床医学博士学位。1991年-1994年在美国Temple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2012年在美国俄勒冈科技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工作。专门从事耳鸣、耳内科疾病和嗓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013年至今,从事术中神经生理监控技术的研发。研究领域包括听力、耳鸣、嗓音疾病和术中电生理监控。在相关领域发表20余篇文章。



  鸣是耳科主诉之一

是一种听觉病理现  

严格意义上讲,耳鸣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实体,而是与疼痛、发热一样都是代表某种病理过程的症状,可以出现于不同的疾病当中。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广义上讲,耳鸣可以被定义为不与外界客观声音所对应的“错误”的听觉感知,即患者感知的声音(耳鸣)与外界声音无关,而是产生于患者自身体内。如果患者体内确实有可以引起噪声感知的振动来源,如血管杂音、异常肌肉活动等,则称之为客观性耳鸣。客观性耳鸣在耳鸣中只占极小一部分,绝大多数耳鸣为主观性耳鸣,即外界和患者体内都不存在引起耳鸣感知的客观声音或振动来源,其耳鸣的产生源自于听觉系统内功能异常带来的异常神经活动所导致的错误听觉感知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听觉系统的正常功能



听觉系统主要由外周听器(外耳、中耳和内耳)以及听觉神经结构(听觉传导通路和听觉皮层)两大部分构成。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外周听器的功能在于采集和初始处理(放大及音频调谐)声音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神经电脉冲信号,后者经由听觉传导通路输送至听觉皮层,激动听觉皮层神经元从而产生听觉感知。


听觉神经结构与中枢神经系统内其他结构的广泛联系使得对听觉感知进行辨认、分析并做出反应成为可能。正常情况下听觉中枢神经结构的活动总体由外周听器严格控制,从而只产生与外界声环境相对应的听觉感知。


在这个过程中,耳蜗因为是声音-神经电信号转换发生的部位而扮演了一个极为关键的角色。外耳、中耳采集到的声音信号在耳蜗内经过初步增益、调谐后,由特定组合的内毛细胞群转化产生神经电信号,从而完成了声音信号的初级神经编码,所形成的特定神经信号在上传过程中控制听觉通路上各级中枢神经结构的活动,并得到进一步的精细信号加工与调谐,直至在听觉皮层产生准确的听觉感知


正常情况下,在外周听器调控下听觉系统活动通过特定神经结构以特定的形式放电形成与外界声音环境相对应的神经电活动编码,并在听觉皮层产生包括强度、音调、定位等在内的听觉感知。这是一个连续逐级精细控制的过程,其中任何一级出现错误都有可能导致听觉皮层产生错误的听觉感知(听觉障碍或异常),甚至是无中生有(耳鸣)。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安静环境中为何一些正常人也会有耳鸣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听觉通路上的各级结构都有一定自发活动的倾向,但通常外周侧的结构为中枢侧的结构提供信号并控制其活动。这种控制通常非常严格,即使在安静环境下也是如此。


不过由于在极为安静环境下耳蜗产生的神经电活动水平相对较低,对中枢侧结构的影响可能有所下降,导致其自发性活动的可能性增加,有可能产生低水平的无源听觉感知,因此多数健康人也有可能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中感受到轻微的耳鸣。


这种耳鸣一般在正常环境背景噪声条件下就会消失,因为随着耳蜗在声音刺激下神经电活动的增加,其对中枢侧结构的控制增强,使得后者的自发活动随即减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