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产一些所谓的“悬疑”片,院长经常不太感冒的。 过低的成本、粗糙的制作、一堆假脸“演员”的尴尬演技、丝毫经不起推敲的逻辑链…… 吐槽的话,一篇文章装不完。 直到最近出现这部作品,彻底颠覆院长过去的成见—— 《罪途》 影片本身时长不短,合算下来足足有3个小时。 想来是为了避免疲劳,制作团队选择把一个完整故事切分成三部曲的形式,分别于5月11日、5月15日、5月18日上线。 而有部分提前参加了《罪途》试映会的观众,完整看过事件篇、推理篇、解答篇的情节走向,一度给出8.1的豆瓣高分,也让院长对作品本身,燃起更多兴趣。 开场五分钟,本片就快、准、狠调动观众兴趣,讲述一个足够引人入胜的主题,毫不停歇把故事推向高潮—— 这是一个在发生在深夜,一列被暴雨和山体滑坡所夹困的K35次列车上的悬案。 有两名乘客没买卧铺票,贪便宜偷偷潜入卧铺车厢蹭座。 结果来到车厢却发现,那儿只有八名旅客,且全都陷入不明原因的昏迷中。 乘警很快赶到现场,把这些乘客挨个叫醒送出去。 唯独一名乘客,无论怎么叫都毫无反应。 把身子翻过来一看才发现,他已经死了…… 闹出人命这等大事,乘警不敢轻易下定夺,打算等山道疏通到达目的地了,直接移交给当地刑警做决断。 但之前昏迷的乘客里,却有位自称是“ 记者”的人表示: 这节车厢里,有“鬼”。 如果当它是一起意外,放任不管下去。 谁也不能保证在这封闭的车厢里,还会不会出现第二个被害人…… 而且记者说那番话,绝非无中生有。 之所以会赶这趟车,是因为有个匿名线人告诉他,十年前他报道的某起案件,有新线索了。 而当他上车才发现,同车厢的其他乘客,分别从事过或正在从事护工、法医、研究生、教导主任、小混混、生意人、打工妹等职业。 为什么他一眼,就能把职业都摸清楚? 是因为这群与他同行的乘客,全部是十年前案件的相关人员! 只是有个细节很奇怪: 这群人上车以后,却全都假装不认识彼此。 这份诡异的“默契”背后,定然藏着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换言之,这是因某位有心之人,为了给十年前那起案件做个了断,而精心安排布置的一趟死亡列车! 看到这儿,或许有些观众会开始抱怨: 这套路,这走向,不就是山寨了阿婆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嘛! 同样是封闭的列车,同样是破朔迷离的死亡,嫌疑人同样都是过去案情的相关人士…… 如果按照阿婆的发展,结局应该所有人都是凶手咯? 然鹅,参加过试映会的院长,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 产生《东方快车》即视感的,只是这部片子的“躯壳”。 真正构成《罪途》灵魂的“十年前事件”,才是本片真正抓人的重心。 这部分内容,会在5月15日(明晚)更新的第二部中娓娓道来。 个中机巧,可以戳预告片提前感受一下: 十年前,有位名叫徐囡囡的初中女生。 她在单亲家庭中成长,学校里经常能听闻她母亲作风方面的谣言。 十几岁的孩子,基本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喜欢把谣传当真相。 也就难怪,囡囡被钉上了“放荡母亲生下的女儿”的标签,在校内饱受欺凌与伤害。 对了,当时欺负她最凶的,就是这趟K35里的小混混: 时隔十年,他非但没觉得当初所作所为是错,反而觉得自己是“年轻气盛”,是在“替天行道”。 当时囡囡身边唯一的朋友,如今也上了这趟车。 就是前面提到的打工妹: 当年作为囡囡朋友的她,却对霸凌假装当没看见…… 于是,这段长期持续的校园暴力,终于在某天,酿成大祸—— 囡囡被揍到脾脏破裂,被救护车拉去医院送医。 这种情况原本只要做个手术,护理到位,患者生存的可能性很大。 但坏就坏在,囡囡对麻醉药物,存在严重的过敏反应。 在当时那种相对落后的医疗条件下,这种细节,足以夺走女孩年轻的生命。 但事件发展到这一步,却远远没有落幕—— 出现在这节车厢上的法医,是当初为囡囡做尸检的人。 也是她第一时间发现,小姑娘去世前不仅遭受过肢体暴力,还遭遇过性侵! 这些信息,本该完完整整写进尸检报告里。 结果同样在这趟列车,囡囡学校的教务主任,当时却拿着钱,主动找上她。 表示出于“学校的声誉”考虑,贿赂她可以“酌情减量”,不要把事情闹大。 当时法医接受了那套说辞,特意删去报告中许多细节表述。 最后想当然尔,她的职业生涯因此断送。 而断送的契机,是她的身份与渎职的行为,都被一位记者给报道出来了。 而当时那位记者,就是前面提到说车厢有“鬼”的男人: 说到这儿,还有几名乘客没有亮身份…… 院长不会告诉大家,他们在十年前案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而他们之中,谁是当初实施性侵的家伙,你能不能猜得出来呢? 自己去看。 阿婆《东方快车》的结局,证实被害者多年前因为一起绑架案,而拉了一堆人的仇恨。 最终动手杀他是出于复仇,复仇者不是一个人,而是所有人。 这部《罪途》却讲的是: 多年前,一个无辜、弱小的可怜女孩,如何在众人麻木的注视下,绝望而死。 多年后,K35上的每一位乘客,手上或多或少,都染着女孩的鲜血! 这是发生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特定利益关系人群之间的,一段残酷而漫长的集体谋杀。 从第一部的惊悚悬疑,到第二部的本格推理,再到第三部所关注的人文社会问题…… 《罪途》所探讨的议题,包含校园霸凌、性侵、行贿受贿、家庭暴力、人血馒头等等等等。 关键这居然还是一部网大! 不得不说,其格局,显然早已远超一部网大该有的体量。 因此相比于《东方快车谋杀案》,我更愿意把它与《熔炉》做比较。 等18号播出的最后一部,会揭露真正的凶手、作案的手法、以及其作案动机。 相信我,即便蒙在迷雾之上的纱被一点点揭开,其下深邃不见底的黑暗、弱者们可悲的失语感、与看客的无力感,依然会继续笼罩在观众心中,强烈到令你窒息…… 不止剧本完成度极高,《罪途》的其他环节也做得非常到位,完全不掉链子—— 精湛的制景工艺,风格化明显的色调,还原2005年特有的绿皮火车车厢环境: 演员群虽然没有熟脸,全都启用新人,演技却都可圈可点,非常细腻,仿佛活在电影里的真实的人。 比如扮演教导主任的老大爷,表面春风和煦,和蔼可亲,内里却狡诈油滑,口口声声“为学校的声誉”,终究不过是为了自己。 还有扮演混混的青年,「坏」得很接地气。 真的,院长入戏后,好几次都恨不得冲进屏幕里和他撕! 说真的,要是以后的网大,都能拍出像这部《罪途》的素质,何愁不掏空我钱包(充会员)啊!!! 最后补充一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