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我了解的国际业务(四)

 昵称55613376 2018-05-15




对于国际业务的学习和理解,其实是一个举一反三、由一及多的过程。




比如,你学会国际信用证的审单,就不难掌握国内信用证的审单。学会发送保函电文,就不难学会发送代付电文、福费廷电文、委托开证电文。学会了境内银行开具融资性保函,境外银行籍此为客户的境外平台进行融资(内保外贷),就可推理操作外保内贷、外保外贷、内存外贷、票据保付。学会了纸质银承质押办理国际业务,就可以探索出通过电票质押、商票质押甚至货物质押来办理国际业务。


我所接触的主要是进口项下的国际业务,但会做了进口押汇、进口代收押汇,就同样可以操作出口押汇、出口托收押汇和打包放款,只是后者对融资比例、币种等有着更严格的控制。我接触的主要是大中客户的国际业务,但会做国际保理、对外担保,知道进口保理商与出口保理商之间、开证行与转开行或通知行间如何沟通,就也会同样知道信保融资项下应与信保公司如何沟通,知道该如何根据中信保为买卖双方核定的额度、付款方式和逐笔意见核准小型出口企业的融资。


还是我们之前所提到的,只要有国际贸易、有跨境流动、有资本管制、有利率汇率的差异、有企业希望突破种种限制实现国际化发展和套利套汇收益的动机,就有国际业务的发展机遇和创新空间。对于这些,挂一漏万,并且为了避免涉及商业机密,就不再花费太多文字进行赘述了。




最后,想谈谈从事国际业务以来的一点感受


首先,国际业务考验的是从业者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踏实、细致的素养与持续学习的能力。


任何一点小的差池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信用证无法开出、放款放不过去或者其他更为严重的后果。像我们审查贸易背景,这样看似简单而带有重复性操作的事情,可能有时突然就会发现,客户名称出现了变化,哪怕是删改了几个字或者多加了一点后缀,就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家公司,需要客户给出合理的解释。如果是进行更名,那么企业性质有没有改变,之前授信是否还有效、授信条件是否已调整、原有未结清的业务是否已重新纳入了,所有这些都要落实。客户地址在不同材料中表述不同,它究竟是境内公司还是境外公司,体现出来的究竟是注册地址还是办公地址。如果是香港的离岸公司,是否有相应的注册证明和离岸开户材料,是否涉及高风险国家,所有这些要仔细查证。


那些每天出台或更正了的新制度、新政策、新公文、新案例,都要抽出时间进行学习。你可能昨天还按经验,认为保税区企业间的业务、或者保税区企业开证给境内区外企业的业务不属于国际业务,不能叙做,但放宽后的政策尺度可能就会告诉你这类业务也可以同样操作,只要在付汇名录中核实企业性质和状态,并且通过货物收据、关单、保税区备案清单来证实其交易的真实性即可。那些你曾经认为不属于你岗位权限和工作范畴,但在日常操作中可能涉及的知识,比如进口代付和直通车项下支行会计如何选择科目、如何记账,也都渐渐需要了解,否则就可能在分行支行间、不同部门间的合作中出现各退一步造成的严重差错。




其次,国际业务的从业人员还要特别具有交流沟通的能力。


业务在全流程中传递、延续(比如信用证又叙做了代付,押汇又叙做了展期),材料在各个小组、部门、支行间交接,都需要衔接到位、复印备案、记录得到良好保存。一笔业务的编号是多少,保证金或存单比例是多少,贷款和存款利率是多少,这些涉及多方操作的一定要互相可对证。与其他同业和客户的往来,也是如此。


我们上文提到保函业务,尤其需要与作为申请人和被担保人的客户,以及与转开行之间的密切沟通。本行自己的保函格式对方能否接受,业主提出的保函格式能否符合本行要求,对哪些条款必须修改,对哪些条款又要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并得到客户和支行确认(比如适用当地法律和仲裁、小语种的翻译版本可能造成双方理解偏差等),都需要反反复复的电话、邮件和报文交流。




对代付业务来说,在询价阶段,要找什么样的代付行,需要我行及客户提交何种材料,适用何种利率,能否接受预付,到期日是否已避开节假日,以及对提单日和业务起息日间间隔有无要求等,都需要及早落实,否则就会出现本行已经审批完成、发报、放款但代付行无法汇出的情况。对客户提供的收款人名称、账号、收款行SWIFT以及是否有中间行等信息,更要注意确认并留有记录,防止出现汇错路径。


如果是福费廷业务,开证行、包买行是否已与本行建立密押,必须提前查询,力争不给客户发出可以叙做的错误信息。包买行的包买条件是什么,是否需要开证行配合,对预扣费的算多算少、或开证行在承兑到期后拒绝付款给包买行的情况有无预案等等,也都要在OFFER或之后的往来电文、邮件中达成一致,避免后续产生纠纷。


对信保融资,要认真落实信保公司在承保通知书上的意见,特别是其中对回款路径的要求。对可能有疑义、有歧义的地方,须逐一核实,不能真待出现了问题,却被信保公司以其免责条款拒绝赔付而使银行承担了最终损失。




再次,国际业务的从业人员还要能甘于吃苦,耐于寂寞。


商业银行里的国际业务部门,往往既是业务的推动部门,又是业务的审批部门,还是业务的管理、考核部门,及许多特定业务的实际操作部门。同样一个经办人员,可能负责多项不同的业务品种,并在很多情况下交叉补位,涉及前、中、后台的各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营销推动和审批操作的压力更无处不在。往往由于时差原因,越到晚间、夜里越需要与境外银行进行沟通。由于客户业务模式和银行内部考核的原因,越到月末、季末、年末、节假日前后,越需要面对大波迎面而来的业务。


除了日常工作,还要负责对支行引导、培训、竞赛、考核,接听客户经理的各类咨询电话,审批、维护一些重要客户需要减免的国际业务收费标准。还要参加总行公司部、国际部、离岸部的各类培训和视频会议,了解全行及其他分行的动向、成绩,对要推广的产品进行学习反馈。还要制作各项业务台帐、报表,向计划财务部、运营管理部上报各项资料,完成与外管局间的数据对接。还要注意排查各类风险,完成各类统计汇报,配合审计部、法律合规部进行各类检查和调研。还要转发总行的各类新产品、新制度,完成分行各相关部门的会签、评审,根据地区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分行自身业务规程和操作指引。最后,还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培训,考取客户经理签字权、产品经理签字权、风险经理签字权以及各类各样的审批权限。




我走过国际业务部很多岗位,哪怕是最初一段时间的业务分配、材料交接、扫描传真、档案管理,也无不需要对于岗位工作的热爱与责任意识。有时你会去想,自己做得多一点,局面就会变得好一点。自己做得快一点,业绩就会变得高一点。所有参与者的努力汇集在一起,才有国际业务的进步,才能使其在商业银行的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不会再做国际业务了,但这段经历留给我许多记忆,带给我很多锻炼,更使我在职业生涯起点上受益匪浅。那些朝夕相处的同事,那些常打交道的支行客户经理和国际业务联络员,那些曾拜访的客户、境内外同业朋友们所给予过的帮助,都使我感动,使我怀念。不管以后走向何方,我都还继续关注和热爱着国际业务,真心地祝愿这项工作越做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