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瓜藤

 MAY的学习簿 2018-05-15
瓜藤 - may - May的学习簿

瓜藤(一)

  当我在农村只能吃到窝窝头的时候,细细咀嚼,特别感到粮食之美味与芳香,因为我饿,且有一个消化力强壮的胃。

  那年月,我们在农村劳动,背朝青天,面向黄土,视野局限在庄稼地里,而且从早到晚都干活,没有空闲的手去触摸绘事。后来偶尔有休息日允许作画了,但突然的空隙里长不出艺术来,画什么呢!我慢慢苏醒,触动情怀了。每天傍晚便到村边、地头来回转,仔细观察那天天看惯了的平凡景色,那些庄稼、小道、野草……并非总是老样子,她们天天变,她们在生命的历程中原来也是非常紧张的,她们的多样体态从来不重复出现。青高粱、红高粱、玉米、丝瓜、棉花、野菊……我的一系列农村油画便在粪筐中诞生,因当时是借了老乡的粪筐代替了油画架,因之同学们戏称我为粪筐画家。

  那幅瓜藤也是诞生于粪筐的骄儿。冬瓜地里真是形式多样的海洋:藤藤穿插,说不清是钩心斗角呢还是拥抱缠绵;多少嫩芽在争夺生存的空间,拼命往外窜,吐着长长的卷须,势如蛟龙;别以为叶总只穿一套单调的青蓝衣裳,而俯、仰、转、折,千姿百态,虽全不打扮,却处处显示身段之风韵;花朵、花蕾,淡染鹅黄,是青兰世界里飘扬的旗帜,是翡翠田园里镶嵌的珠宝;幼小的稚气的瓜,胎毛未干,花萼犹存,还连着母亲的脐带吧……

  我读这冬瓜地里的篇章,并非一次就读完读懂的,我每天傍晚下工后读几句,读几页,读几段,读完一星期,盼到一个自由的星期天便背着粪筐钻进去记叙心得笔记。不是笔记,只是一幅画面,因此我费力地归纳、综合、组织,挑选角色与营建家庭同时进行,同样困难。一对并蒂的花蕾被几条昂首吞吐的龙蛇簇拥着升腾,而垂挂的幼瓜并不因而失宠、气馁,她的份量足以平衡了画面。

  我踏遍祖国的高山大川,表现过喜马拉雅山的雪、边防的海角、神秘的幽谷……阔别数十年的老友熊秉明70年代第一次回国看我的画时,他认为那些作品近乎游记,而像瓜藤这类只取材于身边的画,倒寄寓了作者更多的情思。

  80年代

瓜藤(二)

  劳改岁月,不许出村,背朝青天,面向黄土。瓜藤茂盛,阔叶飘摇,藤线如舞,黄花怒放,并蒂连理。进入瓜园,那是绘画的海洋,只取一瓢饮。

《文心画眼》 吴冠中

注:图、文皆来自互联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