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最全,只有更全的骨骼系统X线拍摄技巧大集锦!

 墨琰琬 2018-05-15



导语

daoyu

手正位怎么拍?手后前斜位怎么拍?手前后斜位怎么拍?拍各部位的X片真的很烦人对不对?不要着急,骨骼系统的的X线拍摄方法,这里应有尽有。




骨骼部分


手正位


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手掌紧靠暗盒,将第三掌骨头放于暗盒中心。各手指稍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指、掌、腕骨,尺桡骨下端的后前位影像,但拇指显示斜位像。


手后前斜位


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将小指和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外缘,手放成侧位。然后将手内转,使手掌与暗盒约成45度角。各手指均匀分开稍弯曲。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第二、三和四掌骨互相分开,第四、五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手前后斜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将小指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内缘,手放成侧位。然后将手外转,使手与暗盒约成45度角。各手指均匀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第三、四、五掌骨互相分开,第二和第三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拇指前后位


位置:(1)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肘部垫高。手和前臂极度外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2)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前用沙袋垫高。手和前臂极度内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其他四指伸直,也可用对侧手将其扳住,避免与拇指重叠。


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掌指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1)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和其周围结构也都能清晰显示。(2)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常被遮蔽,显影不清。


拇指侧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或侧坐于摄影台旁,肘部弯曲。拇指外侧缘紧靠暗盒,其余四指握拳,用以支持手掌,防止抖动。


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指掌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侧位影像。


腕关节后前位


位置: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腕关节放于暗盒中心,手指握拳,使腕部掌面易与暗盒靠紧。


中心线:对准尺骨和令人满意的骨茎突联线的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腕骨、尺桡骨下端与掌骨近端的后前位影像。


腕关节侧位


位置: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手和前臂侧放,将第五掌骨和前臂尺侧紧靠暗盒。尺骨茎突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腕骨、掌骨近端和尺桡骨下端的侧位影像,但都相互重叠。


腕关节轴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将腕关节掌面放于暗盒的前1/3处,腕部垫高约75px左右。然后嘱患者将手掌极度后倾,并用对侧手扳住被检侧手指,使保持后倾姿势。为了使豌豆骨和钩骨的影像不致互相重叠,可将手指稍偏向桡侧。


中心线:向肘侧倾斜25——30度,对准第三掌骨底部上约50px处,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显示大多角骨掌面、舟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三角骨和豌豆骨等轴位影像。


舟骨后前位(尺偏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暗盒放于20度角度板上,或将暗盒前端用沙袋垫高20度。腕部平放于暗盒上,这样可使舟骨与胶片平行。然后将手掌尽量偏向尺侧,肘部也向外偏,使舟骨和它的邻接面分开,舟骨就能清晰显示。


中心线: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联线中点,与摄影台垂直,与暗盒成20度角。如不垫高暗盒,而将x线球管向肘侧倾斜20度角,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腕部的后前位影像,而舟骨和它的邻接面影像尤为清晰。


尺桡骨前后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手掌向上,背面紧靠暗盒,前臂长轴须与暗盒长轴平行。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尺骨和桡骨的前后位影像。


尺桡骨侧位


位置:患者者在摄影台边侧坐,肘部弯曲。前臂摆成侧位,尺侧紧靠暗盒,桡侧向上。肩关节放低,尽量与腕和肘关节相平,这样可避免前臂移动。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尺桡骨侧位影像。尺桡骨下1/3互相重叠,桡骨头与尺骨喙突也有重叠现象。


肘关节前后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手掌向上。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肘部背侧紧靠暗盒。肩部放低,尽量与肘关节相平。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肱骨下端、尺骨和桡骨上端的前后位影像。


肘关节侧位


位置:患者者在摄影台边侧坐,肘部弯曲,约成直角。手掌面对患者,拇指向上,肩部放低,尽量与肘关节相平。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肱骨下端、尺桡骨上端的侧位影像。


肘关节尺骨喙突斜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先将肘部放成前后位姿势。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肘部背侧紧靠暗盒。肩部放低,尽量与肘部相平。然后将手内转,手掌向下,上臂保持不动。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并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能将喙突清晰显示,不与其它骨骼重叠。


肘关节轴位


位置:患者面向摄影台正坐,上臂紧靠暗盒。肘部极度弯曲,使手指与肩部相接触。将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上方2.5——75px处。肩部放低,尽量与肘部相平。


中心线:(1)对准尺骨鹰嘴突上方62.5px处,与暗盒垂直。(2)向肩部倾斜30度,与前臂垂直,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下端的前后位和尺骨上端的后前位重叠影像,鹰嘴突显示尤为清晰。


肘关节:骨折或病态时投照位置(正位)


遇有肘关节因外伤或疼痛不能伸直的患者者,可用下述位置(或者采用上臂正位或者下臂正位)投照。


位置:患者面向摄影台正坐,将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前臂下部和解臂上部离开暗盒,使前臂和上臂与台面形成的角度相等。将沙袋垫在前臂和上臂下面,上下臂固定。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前后位影像。肱骨下端和尺桡骨的上端都稍有失真,但桡骨小头的盆状关节面影像却很清晰。


肘关节:骨折或病态时投照位置(侧立位)


位置:患者面向摄影架直立,被检查侧肘部的外侧紧靠暗盒,肘关节放于暗盒中心。对侧躯干离开摄影架,成为斜位,使被检侧肘关节易于靠近暗盒。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侧位影像。尺桡骨和肱骨可能与肋骨或脊柱重叠。


肱骨前后位


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手臂伸直,手掌向上。对侧肩部用沙袋垫高,使被检侧上臂容易紧靠暗盒。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如病变局限于一端,可包括邻近一侧的关节。暗盒长轴须与肱骨平行,前臂处放一沙袋固定。


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前后位位影像。


肱骨侧位


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对侧肩部用沙袋垫高,被检侧上臂紧靠暗盒。手臂与躯干分开,肘关节弯曲,前臂内转,使肱骨内外上髁相互重叠,成侧位姿势。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如病变局限于一端,可包括邻近一侧的关节,暗盒长轴须与肱骨平行。


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并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侧位影像。


肱骨穿胸位


位置:患者侧立于摄片架前,被检侧上臂外缘紧靠暗盒,肩部下垂。对侧手臂抱头,肩部抬高,使两肩不致重叠。被检侧肱骨外科颈部位对暗盒中心。


中心线:通过对侧腋下,对准被检侧上臂的上1/3处,与暗盒垂直。


屏气情况:曝光时应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使胸腔内充有多量气体,借以增加对比度,并可给短曝光时间。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上2/3的侧位影像。


肱骨上部轴位


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肩部和上臂垫高约250px。上臂外伸与躯干垂直。肘部弯曲,约成直角。手掌放于台面,头部转向对侧。暗盒横立于肩关节上部,内缘尽量靠紧颈部,肱骨头对暗盒中心。暗盒背面用沙袋支撑固定,不使倾斜或动摇。


中心线:与躯干平行,对准肱骨头,与暗盒垂直ak向内侧(肩关节侧)倾斜10度,使肩关节的显示更为清晰。


屏气情况:曝光时应嘱患者屏气。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上端和肩关节的轴位影像。


肩关节前后立位


位置:患者直立于摄片架前,背靠暗盒。暗盒上缘超出肩部软组织,肩胛骨喙突对暗盒中线,身体健侧约向前转35度,使肩胛骨与暗盒平行并紧帖。被检侧手臂与躯干分开,稍向内旋,手部靠腰,肩关节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肩关节中心,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能清晰显示关节广盂与肱骨头间的间隙。


锁骨后前位


位置: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锁骨中点,对台面或暗盒中线。头部转向对侧,使锁骨与台面靠紧。手臂内转,手掌向上。肩部下垂,使肩部与胸锁关节相平,将锁骨中点对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肩胛骨上角,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锁骨的后前位影像,较前后位摄影更为清晰。


肩锁关节后前位


位置:患者直立于摄片架前,面向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二臂下垂,两侧肩锁关节对暗盒中线,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纵的中线。患者两手下垂,肩部下垂,锁骨成水平状。


中心线:对准第三胸椎体,与暗盒垂直。


屏气情况:曝光时嘱患者屏气。


显示部位:显示两侧肩锁关节后前位影像。


足前后位


位置:患者坐于摄影台上,对侧下肢伸直或弯曲。被检侧膝关节弯曲,足底紧靠暗盒。暗盒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足跟。第三跖骨底部放于暗盒中心,并使暗盒中线与足底部长轴平行。


中心线:(1)对准第三跖骨底部,与暗盒垂直。(2)向足侧倾斜15度,对准第三跖骨底部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经位置显示全部趾骨、跖骨和距骨前面的跗骨(包括舟骨、骰骨和第一、二、三楔骨)的正位影像。距骨和跟骨因被胫腓骨下端所重叠而不能显影。


足前后内斜位


位置:


1.卧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对侧下肢伸直,被检侧膝部稍弯曲,足底部紧靠暗盒。暗盒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足跟。第三趾骨底部放于暗盒中心,使暗盒中线与足部长轴平行。然后将躯干和下腿向对侧倾斜使足底与暗盒约成30——45度角。


2.坐位:患者坐于摄影台上,两膝弯曲,被检侧足底部紧靠暗盒。暗盒上缘包足趾,下缘包足跟。第三跖骨底部放于暗盒中心,使暗盒中线与足长轴平行。然后将被检侧下肢内倾,使足底与暗盒约成30——45度角,并用对侧下肢支撑被检侧膝部。


中心线:对准第三跖骨底部,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足骨和各关节的内斜位影像。


跟骨轴位


位置: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对侧膝部弯曲。被检侧下肢伸直,踝关节放于暗盒中心。踝部极度弯曲,可用一绷带绕于足部,嘱患者向后拉住。如患者踝部不能弯曲时,可将下肢用沙袋垫高,使足部长轴与台面形成直角。


中心线:向足底倾斜35——45度角,对准第三跖骨底部,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显示跟骨轴位影像。


踝关节前后位


位置: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对侧膝部弯曲。被检侧下肢伸直,将踝关节(即胫骨内踝上方25px处)放于暗盒中心。足尖前倾,下腿长轴与暗盒中线平行。


中心线:对准内外踝联线上方25px处,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踝关节、胫腓骨下端和上部距骨的前后位影像。


踝关节外侧位


位置: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于台面,对侧膝部向前上方弯曲。被检侧下肢伸直,踝部外侧紧靠暗盒。膝部用沙袋垫高,足跟摆平,使踝关节成侧位。将内踝上方25px处放于暗盒中心,与暗盒垂直。


中心线:对准内踝上方25px处,与暗盒平行。


显示部位:显示踝关节的侧位影像,胫腓骨下端互相重叠。


胫腓骨前后位


位置: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摆成前后位。暗盒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如病变局限于一端者,可公包括邻近一侧关节,使小腿长轴与片盒中线平行。


中心线:对准下腿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胫骨、腓骨和邻近关节的前后位影像。


胫腓骨外侧位


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对侧髋和膝部向前上方弯曲。被检侧下肢伸直,小腿外缘紧靠暗盒。暗盒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如病变局限于一端者,可仅包括邻近一侧关节。小腿长轴与暗盒长轴中线平行,足跟稍垫高。


中心线:对准小腿中点,垂直暗盒。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胫骨和邻近关节的侧位影像。


膝关节前后位


位置: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暗盒放于被检侧膝下,髌骨下缘对暗盒中心,小腿长轴与暗盒中线平行。如膝关节不能伸直,可将暗盒用沙袋垫高,使肢体与暗盒靠近。


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垂直暗盒。


显示部位:股骨下端、胫腓骨上端和膝关节的前后位影像。


膝关节侧位


位置: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对侧一肢向前上方弯曲,被检侧膝部稍弯曲135度。膝部外侧缘紧靠暗盒,髌骨下缘放于暗盒中心,暗盒前缘须超出皮肤25px.。髌骨与暗盒垂直,股骨内外髁相互重叠。


中心线:对准胫骨上端,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膝关节、股骨下端、胫腓骨上端和髌骨的侧位影像。如位置准确,股骨内外髁应相互重叠。


股骨后前位


位置:患者跪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髌骨下缘放于暗盒中心,小腿长轴与暗盒中线平行。患者身体前倾,用双手支撑,使股骨长轴与台面成70度角(与小腿成110度角)。


中心线:对准髁间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膝关节间隙和股骨髁间凹的后前位影像。


髌骨轴位(俯卧位)


位置: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对侧下肢伸直,踝部用沙袋垫高。被检侧膝部尽量弯曲,并嘱患者用被检侧的手拉住小腿。暗盒下缘放于髌骨下方约125px处,大腿长轴与暗盒中线平行。


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通过髌骨和股骨间的关节间隙,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显示髌骨和股骨的关节面和髌骨的轴位影像。


股骨前后位


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足稍内转,使两足尖相互接触。暗盒放于被检侧的大腿下面,大腿长轴与暗盒中线平行,上缘包括髋关节,下缘包括膝关节,如病变局限于一端,可仅包括一侧关节。


中心线:对准大腿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股骨、髋关节或膝关节的前后位影像。


股骨侧卧侧位


位置: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对侧髋部和膝部稍弯曲,放于被检侧下肢的前面。被检侧髋部伸直,膝部弯曲,踝部垫平固定,暗盒放于大腿外侧缘的下方,大腿应与暗盒平行。踝部止方可放一沙袋固定。


中心线:对准暗盒,并与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股骨下2/3和膝关节侧位影像。


髋关节前后位


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被检侧髋关节放于台面中线。下肢伸直,足稍内倾,使两侧足尖相接触。股骨头放于暗盒中心(髂前上棘-耻骨联合上缘联线的中点向下垂直62.5px处)。


中心线:对准股骨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髋关节,股骨头、颈、大小粗隆和股骨上段的前后位影像。


髋关节侧位


位置: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于台面。下肢伸直,大腿外侧缘紧靠台面,使股骨长轴对暗盒中线,股骨颈放于暗盒中心。对侧髋部弯曲,与躯干成直角,x线就不致被对侧下肢挡住。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25——30度,通过被检侧大粗隆,摄入暗盒。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股骨头,颈和股骨干上端的侧位影像。


头颅后前位


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肘弯曲,两手放于胸前或头旁。踝部下方垫以沙袋,将足稍抬高,可使患者较少舒适。头部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前额及鼻部紧靠台面,使听眦线与台面垂直。暗盒上缘超出头顶,下缘包括下颌骨,或将鼻根放于暗合中心。


中心线:对准枕外隆凸下方3厘米处,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颅骨的后前位影像。


头颅侧位


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床上,头部侧转,被检侧紧靠台面。对侧前胸用沙袋垫高,肘部屈曲,用前臂支撑身体。头部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于台面垂直,头部摆成完全侧位。暗盒上缘超出头顶,下缘包括下颌骨,或将枕外隆突与眉间的中点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方或上方2厘米处,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颅骨的侧位影像,但靠近胶片侧的颅骨、蝶骨和鼻副窦较为清晰。


视神经孔后前位


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肘部屈曲,两手放于胸旁。踝部下放垫以沙袋,将足稍抬高,头部转向对侧,被检侧眼眶放于暗盒中心。听鼻线与暗盒垂直。


中心线:对准被检侧眼眶中心,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使视神经在眼眶的外下方显影。


面骨后前位


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肘部屈曲,两手放于胸旁。踝部下放垫以沙袋,将足稍抬高,头部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并与垂直。前额抬起,鼻部与颏部紧靠台面,使听眦线与台面约成45度角。鼻尖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鼻尖,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眼眶、鼻骨、上颌骨、颧骨、颧弓等的上部面骨的后前位影像。


鼻骨侧位


位置:患者俯卧摄影台上,头转成侧位,对侧胸部稍抬起,肘部弯曲,用手支撑下颌或放于面前。头部矢状面与暗盒平行,瞳间线与暗盒垂直,将鼻根下方50px处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鼻根下方50px处,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鼻骨的侧位影像。


脊柱


脊柱体表标记


前面观:


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


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


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


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


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


第四胸椎间隙胸骨角同一平面


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


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髂骨嵴同一平面


第二骶椎髂前上棘同一平面


尾骨耻骨联合同一平面


侧面和背面观:


第七颈椎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


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


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


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


骶骨前后位


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头部和肩部用枕头垫高,两膝稍弯曲并垫高。暗盒上缘包髂骨嵴,下缘超出耻骨联合。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5——15度,对准耻骨联合上方,与骶骨中心垂直。如腰椎前突曲度显著者,中心线倾斜度应增加5——10度,这样可减少骶骨失真度。


显示部位:显示骶骨前后位影像。


骶骨侧位


位置:患者侧卧摄影台上,背部与台面垂直,骶骨对台面中线。两侧髋部和膝部稍弯曲,腰部用棉垫将侧弯腰椎垫平。暗盒上缘包髂骨嵴,下缘超出尾骨尖部。


中心线:对准髂后下棘前方200px处,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腰骶关节、骶骨和尾骨的侧位像。


骨盆前后位


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两下肢伸直,或将膝关节稍弯曲。足稍内倾,两足尖相对。骨盆摆事实平,两侧髂前上棘与台面的距离必须相等。两侧髂前上棘联线中点下方75px处放于暗盒中心,暗盒上缘包髂骨嵴,下缘包耻骨联合。


中心线:对准暗盒中心,并与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全部骨盆腔、髂骨、耻骨、坐骨、髋关节和股骨上端的前后位影像。


骶髂关节前后位


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头部和肩部垫高,两髋和两膝部稍弯曲,并用沙袋固定,使腰椎摆平。暗盒上缘超出髂骨嵴,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25度,对准耻骨联合上缘,射入暗盒中心。中心线倾斜角度依腰椎弯曲程度的大小而定。


显示部位:显示骶髂关节的前后位影像。


胸部拍片


胸骨后前斜位


位置: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手放于身旁。然后将躯干移至摄影台一端,下颌搁在横端前方。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台面或暗盒中线。下颌前伸,支撑头部,这样既较舒适,同时肢体与暗盒也较靠近。暗盒上缘超出胸骨颈切迹,下缘包剑突。


中心线:向左侧倾斜,以准肩胛骨内缘与第4胸椎联线中点,射向暗盒中心。倾斜角度大小可按胸部前后径厚度而定,一般为40(常数)-胸部前后径厚度。


显示部位:显示胸骨和胸锁关节的后前斜位影像。


胸部后前位


位置:患者面向摄影架直立,前胸紧靠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身体正中面对暗盒中线,头部稍后仰,将下下颌搁于暗盒上缘,暗盒上缘须超出两肩。肘部弯曲,手背放于髋部,两肩尽量内转靠近暗盒,如此可使两侧肩胛骨分开,不致和肺部重叠。两肩尽量放平,不可高耸,使锁骨成水平位,肺尖部就不会被锁骨影遮盖。如患者不能做到上述姿势,可嘱其抱住摄影架,也能得到同样效果。女性患者头发应结于头上。


中心线:对准第四胸椎,与暗盒垂直。


屏气情况:曝光时嘱患者深吸气后屏住。但对有小量气胸的患者,在深吸气后反而不易发现,而在深呼气时却较易显示。


显示部位:胸部的后前位影像。


胸部侧位


位置:患者侧立于摄影架前,被检侧胸部紧靠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胸部腋中线对暗盒中线,头部低下,下颌贴近前胸。两臂高举,交靠放于头上,使两肩尽量不与肺部重叠。暗盒上缘需超出肩部,约与下颌相齐。


中心线:对准第五胸椎平面的侧胸壁中点,与暗盒垂直。


屏气情况:深吸气后屏气。


显示部位:显示胸部的侧位影像。


胸部前凸位片


位置:患者背向摄片架直立,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中线。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肘部弯曲,手背放放于髋部。身体稍离开摄片架,上胸向后仰,使背部紧靠暗盒,腹部向前挺出。两肩尽量内转,使肩胛骨影像不致与肺部重叠。暗盒上缘超出肩部上方约175px。


中心线:与暗盒垂直,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联线中点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显示胸部前凸位影像。主要检查肺尖部病变。


静脉肾盂造影检查


术前准备:1)检查日前晚清洁肠道,晚八点后开始禁食禁药。2)检查日晨禁食禁饮禁药。3)造影前患者排尿。4)造影前做碘过敏试验。


造影方法:造影剂稍加温后自静脉缓慢注入。注射时间五分钟左右。成人剂量约20ml。


投照技术:一般在注射完毕后5、15、30分钟各摄取前后卧位片一张,如肾功能迟延,需1或2小时后再行摄片。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