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智2018 2018-05-13 11:08 溶解度曲线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各地考情不一),偶尔也会以文字描述或溶解度表格的形式进行考查。这是部分同学学习的难点,现在我们就来总结一下相关考点! 一、溶解度曲线图
■ 方法指导:看曲线的坡度及走向,从左到右看曲线的走势是向上、向下还是平缓。向上表示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甲、乙);平缓表示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趋势不显著(如乙);向下表示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如丙)。 考点2: 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
■ 方法指导:曲线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描述两条溶解度曲线交点所表示的意义时要指明温度。 考点3:溶解度大小的判断与比较
■ 方法指导: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比较离不开温度。过该温度对应的点作垂直于横轴的直线,看直线对应的交点的纵坐标:
考点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相互转化
■ 方法指导: 在一定温度下: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 ②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 考点5: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比较
■ 方法指导:计算公式需谨记: 考点6:判断物质结晶的方法 考点7: 温度改变时,溶液中各种量的变化情况
■ 方法指导:饱和溶液温度变化时: (1)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即曲线为上升型)。
(2)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即曲线为下降型)。改变温度时,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与上述分析相反。 二、溶解度表(1)同一物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2)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3)根据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仅变化趋势、不做数据对比)
考点2:溶解度表的应用 以表格数据形式考查两种物质(如NaCl和KNO3)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为20℃~ 30℃ 。 ■ 方法指导:根据溶解度表,通过对比两种物质的溶解度,20℃以前,NaCl的溶解度大于KNO3,30℃以后,NaCl的溶解度小于KNO3,则NaCl和KNO3 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一定在20℃~ 30℃之间。 |
|
来自: houzixueyi > 《专题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