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今:一位被严重低估的画家

 月照长川 2018-05-15



齐天砌石/纸本设色/69×138cm/1986年


1991年11月,在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姜今《从艺五十年展览会》的留言簿上,水彩画大师王肇民教授写道:“姜今同志的画与关山月同志、黎雄才同志的画,可以合称广州国画界三老”。


岭南紫薇/纸本设色/69×69cm/1977年


姜今是湖南醴陵人,别号龙华,筑翁。早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先后执教于华中师范学院,湖北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在美术学院任教期间,担任过图案、装潢、染织、国画、篆刻、诗词教学,并任研究生导师。素以刚正耿直著称的王肇民今从不轻易赞人,但对姜今评价之高,真可谓“一语惊人”矣!但言出有因,誉之有据。八十多岁的人赞许七十岁的人,恐怕不是客套吧?


梅香图/纸本设色/137×35cm/2001年


在2016年的10月,湖南醴陵姜今艺术馆向世人敞开了大门,近百幅姜今书画作品及著作、手稿和印章等大量珍贵物品回归故土,在艺术馆开始展出,其中一批由姜老家人捐出的手稿更可窥见姜老全面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成就。姜今的老师潘天寿曾说,“姜今的画是文人画风格”,在这些方寸片纸之间,可以看出姜今正是如此默默恪守着传统的文人之风,勤勉坚韧,谦逊不争,博学好研,严谨担当,诚为艺术界之楷模。


江山红叶醉不醒/纸本设色/69×69cm/1991年


姜今从艺六十余年,仿佛只做三件事,笔墨临池、教书育人和著书立说,至2007年去世,姜今已出版著作十余部,涉及国画、设计、电影、美学、诗词、篆刻等领域,广博精深,成就斐然。先后出版了理论著作,包括《画境》、《图案》、《设计艺术》、《打散构成》、《中国花鸟画发展史》等,理论著作《打散构成》已被翻译到国外。其理论建树卓有成就。被列为广东省高等教育重点科研项目。其导师,著名教育家,图案专家雷圭元称赞道:“为现代设计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其理论在工艺设计、油画、雕塑、装饰画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姜今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理论研究和工艺设计。同时,进行了大量的中国画创作。从实践到理论,又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创作了大批别开生面,有鲜明个性的作品。姜今国画直接师承潘天寿而有自家风貌,画风上溯至八大、石涛,傍及吴昌硕、赵之谦。作品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印度等十多个国家展出。


姜今著作《打散结构》


姜今教授是一位着力于艺术,倾情于教育,潜心于学问,而不求闻达的学者!当年在国立艺专,师从潘天寿、雷圭元、腾固等前辈。大半世纪以来,不改初衷,讫讫以求,多方汲养,论著宏多,其提出了国画之“画境”说,于国画构图方面,更是别出新面,独出机杼,并以理论结合创作,不断探索出新,这种精神在作品中随处可见,令人振奋与赞叹,姜老对艺术火一般的热情以及对学术倾注了大量心血与时间,心无旁骛,以致寂寂无闻。和姜老一起工作和生活过的人,都有一个同感:姜老重视艺术本质规律,更是严于律己,修德养心,表里如一,真是一位极全面的老艺术家。


兰竹图/纸本设色/69×69cm/2000年


过去二三十年,时代躁动,市场风起云涌,姜今却长期静处一隅,与书相伴,与墨交欢,殊为难得。姜老为人不善交际,不喜应酬,房门长期贴着“不在家”的纸条,其实他不是出外写生就是闭门展纸临池,或醉心学问,常常如此,连日不出,以致被讥为怪人。然而,与姜今密切交往过的人都被其学识,画中之境界和人格魅力所折服。喜好书画,研藏并重的原广州市委书记欧初就极力推崇姜今的作品与为人,称其是一位真正的国画家、工艺美术家、舞台美术家与美术教育家,并把生命、青春、力量和深情都倾注在作品与著作里,探索了一生。


快雪晴梅/纸本设色/136×68cm/1989年


姜老已离世十年有余,再翻阅其著作,仍觉珠光闪烁其间,片言或宏论,历久弥新。如此成就,我们理应珍重视之。最近,花城出版社选取姜今六部著作,陆续重编出版,以彰显其学者风范,文人风骨,这些书,我们不妨再读一遍,感受老艺术家渊厚的人文素养。


金秋/纸本设色/69×69cm/1995年


姜老不仅是国画界的一老,在全国工艺美术界中也是一老,在舞台美术界更是一老,他的自身就包含了三老,怎么不令人“惊”叹呢。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要在一门学科中独立地钻研、探索,要有创新,突破古人,就要走出自己一条全新的道路,这就是姜今成就的秘密所在。他能在不同的艺术中,将美学融汇贯通,独辟蹊径,他在艺术的原理上高度窥探了这一法则,所以他敢于提出与前人不同的见解。例如他认为“中国画的似与不似都不是艺术的本质”,这就包括了绘画史一千多年来所争论的问题,也包括了石涛的“不似之似”,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之间”的论点,进行了毫不含糊的批评。他重视笔墨、传统、意境,但他又重视“离形得似”,他认为“艺术是醇酒,麦子和高粱并不是酒,画麦子和高粱似与不似都不是艺术的本质,创作不是为索取麦子和高粱,而是为了醇美的醉人的酒”。这一论点,解决了艺术的对象与目的的问题。


醉花阴/纸本设色/69×69cm


姜今的艺术风格来自其独有的精神,其喜欢沉浸在艺术中默默无闻,这种精神却不被人重视,在其《从艺五十年展》中,我们不妨再细看姜今的劳绩,可以发现,“姜今精神”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二是穷究意识;三是实践意识。第一种是核心,第二、三种是相应而生的,但也相依相辅,缺一不可。(有些人得其一而不得其二,所以少有成果,当然也就无所谓“精神”了)。这三者和姜今的天赋结合,才产生姜今的业绩。“姜今精神”促使姜今不断去创造、不断去研究、不断去实践而出成果。又不断去提高升华而成理论。


清音一曲醉秋阳/纸本设色/35×34cm


他搞国画,就“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他人脚后行”(宋·戴复古)。创出了自己的国画风格,写出了《画境》,开辟了中国画“构图学”的一条新路径,突破了一般化“构图学”的形式概念框条;继而他又写了《中国画美学新探》,论证了中国画的审美特征和形式法则;他教图案课,又编写了《图案》一书,探讨了传统的以及现代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技巧和实用的价值观念;调他去话剧团,他又著作了《舞台美术研究》,系统地阐述了舞台美术的创作规律,成了新中国较早的舞美论著;调他去电影制片厂,他在电影的美术设计实践中,又撰写了《银幕与舞台画面构思》,探讨了银幕美术设计如何能使典型人物在更好、更典型、更完美的时空环境中得到塑造和发展的创作方法;请他教工艺学,他又著作了《设计艺术》和《打散构成》,从现代科学、工业、生产、商业经济和发展,从美学、工效学、心理学等方面,论述了现代设计的艺术思维和构成理论;还率先开设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打散构成》等课程,用自编的讲义填补了当时全国在这方面的空白;请他转到美术教育系任教,他又提出了“多能一专”的教学思想,使师范美术教育更加适应了现代化的需要;他还以严格的教学带出了一批优秀的研究生。当他为了艺术的需要涉足于篆刻、书法、诗词曲这些领域时,他又创作了不少具有自己独特风味的作品。他的题画诗词清新隽永,情切意深,如“风雨写离骚,纵横见心潮,剑花正怒放,静听叶萧萧”,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品格,既重视传统又力求创新,旁通圆融于各门类艺术,真有“等闲拈出便超然”的奥蕴和气概!


兰花/纸本设色/46×34cm/1978年


在姜今诸多的艺术成就中,应特别提出的是“多能一专”的教学思想和“打散构成”两项。前者是姜今一生艺术实践的总结,它牵涉到教学方针、培养人材与现代需要的大问题,不但对师范美术教育,恐怕对其它种类的美术教育也同样是重要的,后者则是一种新思路新思维“变异方法论”。它突破了“写生变化”模式的局限性,是工艺设计的一个变革。它一出世就得到中国图案学权威雷圭元老今的充分肯定,并被人翻译到国外去,也已被列为广东省高校重点科研项目,一个人的一生只要有一项突出贡献就足可流芳千古了,何况姜今还有多项呢,而且几乎是干哪一样就有哪样的成绩和论著。



芙蓉小鱼/纸本设色/35×34cm


姜老曾说“干哪一行爱哪一行”是傭才(非“庸”也,是“傭”。是以它曾被人利用来作不尊重别人所学所愿而乱作‘分配工作’以培养奴才的口号);“干哪行专哪行”是中才;“干哪行成就哪行”是奇才。姜今,奇才也。这样的奇才殊为难得,在美术界更是少见。有人开玩笑说:“姜老什么艺术都会,就不会一种艺术‘公关艺术’。这其家门上常常贴着张‘不在家’的字条,姜老就是这样天天‘躲进小楼成一统’去了!在如今喧嚣的画坛上,姜今一直鲜为人知也就不足为奇了。


八大门外汉  


“世间笔墨成何事,此老胸中具一天”。这是金代著名文学批评家王若虚赞美白居易的两句诗,当可借来赞美姜老,姜老的“天”,就是他的“姜今风格”,更是他的“姜今精神”。姜今国画的整体性,身,意,手合一,即强调人的品格,意气格调和表达技巧的高度合一,唯此方可体现国画之精髓,而诗书画印的结合则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整体性。因此,姜今于此四门着力甚多,姜今从1941年于湘潭艺苑首刻,已无存稿,仅留小印一方为1947年于长沙所刻,为最早的印。

   

我最知兰


现存的印,大多为1955年以后所作。指文革中姜今不能作画,闲聊无事,便以刻印消磨时日,每日挑灯捉刀,红卫兵敲门即弃之于废品中,得以存印百数十方。在金石学方面,姜今认为,殷虚甲骨,秦汉钟鼎,石鼓;由于骨、铜、石之质,刻铸之技不同,法书之变,己有几千年历史,也就演化出不同的风格,特别是中国画之完成,诗书画印质之粲然。


 笔墨为心所铸


姜今常以汉印为师,严谨而又精到,其以为无规矩不成方圆,但不可迷古,以出新为贵,须得三味,画出之于书,书源于画,印既要有金石味,又要有书情画意,用之于绘画,故称为三味也。自宋苏轼题跋入画,元王冕以石刻印,与诗书画会一,从铸印到书画家自刻印,从繁到简,进入诗词深化了书画的境界,从李斯,大篆改小篆,封泥、简册、碑刻、制印,艺境变化纷纭,一印于画中,光彩夺目矣。


屋角牵藤/纸本设色/136×34cm


作画挥毫,求柔中见刚,金石弄斧,则求刚中见柔,刀斧之痕,归之于书,可藏可露,平中有奇俏,刚健婀娜,素朴而浑厚,笔墨之黑白灰,一印之朱,有画龙点睛之效。诗书入印,刀如笔,铸成了中国画特色。姜今治印六十年,自认无一派之体,也无一家之法,但却强调“处世不可一事有我,惟作书画必须处处有我。”认为一印虽小,缺一则千钧减半,用错则满盘皆输,姜今立意闲章不闲,精心构图定位,于画面上是处处讲究的。


华山幽谷/纸本设色/96×34cm/1983年


从前面所谈到的,可以看到姜今的综合修养,他的画和诗是分不开的,这就是他特别重视“意境”的原因,他的诗使人感到清新、豪爽、含蓄、写意深睿,不流俗,不泥古,特别在词曲中,有的颇有气势,画风因诗而不俗了,可谓看诗知画,看画知人。由此可见画的格调高低,意境深浅,这都归结于“诗境”了。


姜今作品手稿


中国画强调诗、书、画、印结为一体,这也是中国画的内涵和规范的美学法则。有情才有诗,“诗”是第一位,姜老的诗词,既重视格律,为了表达思想感情又不为格律所拘,以情以诗入画实为姜老一大特点,“守格”是为了继承优秀的传统,“破格”是为创造新的“蓝图”,这就是姜今的辩证法。姜老另有“画语录”刊行,其才思随口而出,信手拈来,敢言敢行,独书己见,任其自然,不加雕饰,思想之锐,修养之深,跃然纸上,读来格外痛快!


鹤/纸本设色/46×34cm


姜今风格若有,别具何格?“五十年笔墨,三千里江山”(姜诗句),林林总总,珠玉满廊,方家眼乱,赞语纷纭。精、奇、均、雅。可谓姜今作品风格的特色。“精”是笔墨的精灼炼达;“奇”是立意的新鲜奇特;“均”是架构的严谨均衡;“雅”是格调的清幽高雅。这个风格,源于八大、石涛,傍及赵之谦、吴昌硕,直接师承潘天寿。在早年于杭州国立艺专图案系学习的时候,他一方面从雷圭元今学习图案,一方面又从潘天寿今兼攻中国画。同时也对八大山人一脉的传统艺术,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潘今的凝铸炼达,八大的精约概括,姜今均取益甚丰,深得真味。这种“真味”,不仅仅是技法,更在于精神。八大和潘老的创新精神,姜今更是研之,习之,继之而发扬之。他把他们的国画传统和图案学的技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何以能取构图的均势而又于新奇处立意,何以能化险为奇而又复归和谐”作为自己另辟蹊径的探索课题。因而他的风格既富于传统又具有浓郁的装饰风味。


兰花/纸本设色/35×34cm


观他的山水画:《日月岩》、《攀藤》、《桃源》、《华山》、《农家乐》等,寥寥数笔,大片空白,几簇青绿点染,近看平淡无奇,远望却具悬岩峭壁,雄伟壮观。《华山》一幅,最是典型。人绘华山皆取其惊险奇俏,姜老“两边各一线,中间一簇色”而成之,初一眨眼,似乎只是小立而已,不是华山。但稍退几步,哦面绝壁悬空,青葱郁郁,“自古华山一条路”之险之奇之危之绝,皆现于画图中。此种布局用笔,不禁使人想起潘老的《秋与江涛天外看》来。但以气势而论,潘老是以小见大,姜今却以平见奇;潘老是苍劲凝铸,姜今却是爽朗清透。笔墨略同,画风各异。再观花鸟:《湖芳草》、《长安春意》、《不比西风李易安》、《兰蕙清香》等,着笔落墨,章法取势,得潘老之法,(然姜今犹自叹“功力甚远”),其格调却与潘老完全不同了。至于《醉芙》的倒逆式结构,《南瓜》的垂平式布局,则可见“险奇复归和谐”的探索成果了。


北望中原/纸本设色/69×138cm/2002年 


揣摩姜今的创作与变革思络,看来其重点不在形式而在立意,不在笔墨而在感情,不在架构而在画境。姜今常言:“中国画的目的,不是为了画山水花鸟,而是为了人,画人的思想感情”。他十分注重绘画意境的提炼,反对自然主义的“模真”。他所独辟的“均势与新奇结合,化险为奇而复归和谐”的蹊径,归根结底仍然是在意境上立脚。姜今为此创造了“画境”一词,并著了《画境》一书,详尽而又辩证地论述了构图与构思,象似与神似等等的关系,和八大以“有形”要表现“无形”的思维一脉相承,他主张着墨设色,言简意赅,有色要达到无色的效果。


梅石八哥图/纸本设色/69×44cm/1982年


所以在他的艺术实践中,除构图本身的内涵以外,他还充分利用诗、书、画、印结合的传统特色来拓展这个内涵。使画境更加明晰、更加广阔、更加深邃。《风雨写离骚》中兰草如铮铮铁骨,《鲶鱼》中的悠游乐趣,《耕罢浴牛图》中劳动后闲适的心情,《快雪晴梅》中一反昔人傲雪、酷雪而表现的快意,着实是令人爽心悦目。姜今的感情是乐观向上的感情,所以他的画境往往是清新厚朴的画境。他的笔墨常常是简练刚润的笔墨,他的构图是奇险谐和的构图。他以自己这种独特的画风屹立于广州画坛之上,也就十分突出了。王肇民先生慧眼有嘉,言之不虚也。


鼎湖飞瀑/纸本设色/138×34cm/2001年


万寿松/纸本设色/138×35cm/2001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