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面启动,全国2,000余所高校进入紧张的校内赛准备阶段。 大赛通知明确要求: 坚持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 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 ------------------------------------------------ 高校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大赛, 更好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 近日,接受一所高校的邀请,为该校准备参加校赛项目进行评审与辅导。结合阅读项目资料与评审情况,向学校提出了关于项目评审的十点感受以及“以赛促教”的八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学校有所帮助。 ------------------------------------------------ 黄老师好: 了解到学校在本学期有1,000余名学生参与双创实践,通过“课赛一体”式双创教学,产生了近200个创意组项目。 双创教学较好激发了全体学生热情与创意、鼓励了更多学生参与双创实践,更多学生踊跃参与各类双创竞赛,验证学习成果,学校的双创实践教学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认真阅读了学校推荐的20个项目资料,按照“互联网+”大赛标准与要求进行了项目评审。 过程中有如下十点感受,供学校参考:
结合如上感受,针对学校如何开展好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有如下八点建议: 1.重视面向社会、产业与企业真实需求的双创实践教学。 2.重视以终为始的双创实践教学。学习掌握“互联网+“大赛创意组、初创成长组、就业型创业组的要求,做为双创实践教学的参考标准。 3.重视过程性评价的双创实践教学。开展基于同伴互评(大众评审)、老师评价(专业评审)、校外专家评价(社会评审)相结合的教学评价。 4.重视与社会标准对接的双创实践教学。常态化项目路演与项目答辩,通过投资人与产业的视角,评估双创实践项目的成果。 5.重视线下与线下结合的双创实践教学。建立线上项目工作室,请校内校外导师通过移动互联网,对项目进行方便及时的指导与点评。 5.重视校外导师队伍参与的双创实践教学。邀请校外导师,尤其是毕业校友成为双创项目导师,通过给予校外导师名誉(双创导师等)与智力股权分享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更多校友与有经验的行业人士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用智慧投资未来,用爱心回馈社会”! 7.重视以校内导师为主的双创实践教学。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是双创教育归其根本是要以学校全体教师为主体的教育,因此一定要培养一批熟悉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校内双创导师,培养一批熟悉“互联网+”思维与工具的校内双创导师,培养一批能够按社会标准评价与辅导项目的校内导师,培养一批将科研、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紧密结合的校内导师。 8.重视基于大数据支撑的双创实践教学。要建立学校双创教学应用与大数据平台,包括双创实践产教需求对接平台、双创项目全生命周期孵化平台,双创项目评审平台,双创校内校外导师平台,双创项目工作室平台、创新创业项目案例库平台,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工具库平台、创新创业教学过程性评价平台等,形成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阶段基于大数据的教学信息化平台。 如上内容,是我的一些思考与建议,供学校参考,希望对于学校创新创业教学与大赛有所帮助。 预祝学校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学校双创教育取得新成果! 马德富 2018年5月1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