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如何更好实现“以赛促教”

 工学一体化 2018-05-16


进入5月,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面启动,全国2,000余所高校进入紧张的校内赛准备阶段。

大赛通知明确要求:

坚持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

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

------------------------------------------------

高校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大赛,

更好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

近日,接受一所高校的邀请,为该校准备参加校赛项目进行评审与辅导。结合阅读项目资料与评审情况,向学校提出了关于项目评审的十点感受以及“以赛促教”的八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学校有所帮助。

------------------------------------------------

黄老师好:

了解到学校在本学期有1,000余名学生参与双创实践,通过“课赛一体”式双创教学,产生了近200个创意组项目。

双创教学较好激发了全体学生热情与创意、鼓励了更多学生参与双创实践,更多学生踊跃参与各类双创竞赛,验证学习成果,学校的双创实践教学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认真阅读了学校推荐的20个项目资料,按照“互联网+”大赛标准与要求进行了项目评审。

过程中有如下十点感受,供学校参考:

  1. 学生项目的需求更多来自校内,缺少与社会对接的高质量需求。创意要来自真实需求,项目要有刚需点,项目定位要精准。

  2. 创意与想法要有真实原型客户验证,避免“伪需求”。

  3. 创意要有产品验证,开始时可以是原型产品,通过与原型客户互动,实现迭代升级。牢记,产品是创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4. 创意需要跨界与交叉创新的,需要走出一个专业,实现校内多专业融合,校内校外合。目前的项目更多是一个专业的同学组建团队进行的,缺少专业跨界与技术跨界。

  5. 对于“互联网+”大赛规则要清晰,用大赛已经成熟的标准与规则指导学生的项目,以终为始,结果导向。

  6. 充分体现“互联网+”技术与实际需求的深入结合,“互联网+”与各个专业领域结合,能够形成很多创新模式。

  7. 创意组的项目路演文件要突出重点。比统一格式更重要的是将需求、原型产品与客户验证表达清楚,没有讲清需求,没有讲清客户或用户痛点,没有讲清产品如何实现的情况下,过多的市场预测与财务数据分析没有太大意义。

  8. 团队成员构成与分工,要充分体现对项目的贡献与作用,不只是人员的列示。

  9. 路演文件缺少指导老师,包括校外还有校内指导老师。双创教学与竞赛,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关乎人的培养,需要校内外导师全程参与。

  10. 项目资料中缺少科研成果转化师生同创项目,目前更多是学生自主创意项目。创新创业教育,是需要将学校科研成果转化、日常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紧密结合,体现学校整体科研、教学、学生工作的综合实力。“互联网+“大赛越来越成为中国高校综合实力的竞争与展现。

结合如上感受,针对学校如何开展好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有如下八点建议:

1.重视面向社会、产业与企业真实需求的双创实践教学。

2.重视以终为始的双创实践教学。学习掌握“互联网+“大赛创意组、初创成长组、就业型创业组的要求,做为双创实践教学的参考标准。

3.重视过程性评价的双创实践教学。开展基于同伴互评(大众评审)、老师评价(专业评审)、校外专家评价(社会评审)相结合的教学评价。

4.重视与社会标准对接的双创实践教学。常态化项目路演与项目答辩,通过投资人与产业的视角,评估双创实践项目的成果。

5.重视线下与线下结合的双创实践教学。建立线上项目工作室,请校内校外导师通过移动互联网,对项目进行方便及时的指导与点评。

5.重视校外导师队伍参与的双创实践教学。邀请校外导师,尤其是毕业校友成为双创项目导师,通过给予校外导师名誉(双创导师等)与智力股权分享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更多校友与有经验的行业人士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用智慧投资未来,用爱心回馈社会”!

7.重视以校内导师为主的双创实践教学。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是双创教育归其根本是要以学校全体教师为主体的教育,因此一定要培养一批熟悉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校内双创导师,培养一批熟悉“互联网+”思维与工具的校内双创导师,培养一批能够按社会标准评价与辅导项目的校内导师,培养一批将科研、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紧密结合的校内导师。

8.重视基于大数据支撑的双创实践教学。要建立学校双创教学应用与大数据平台,包括双创实践产教需求对接平台、双创项目全生命周期孵化平台,双创项目评审平台,双创校内校外导师平台,双创项目工作室平台、创新创业项目案例库平台,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工具库平台、创新创业教学过程性评价平台等,形成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阶段基于大数据的教学信息化平台。


如上内容,是我的一些思考与建议,供学校参考,希望对于学校创新创业教学与大赛有所帮助。

预祝学校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学校双创教育取得新成果!                                                                                                                                                                     

马德富

2018年5月1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