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势”——由道德经想到的

 HNYZL 2018-05-16

道德经里有一句:“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这个势很有意思。

一个解是态势,这个势,是形表现出来的力,有的惊心,

雪崩,泥石流,

有的壮美,

飞瀑,雄浑的江,奔腾的河;

有的是内在生命力,

树的长势不错,蔬菜的长势喜人;

有的是个体无形的力

有一股压迫人的气势

有的只是喧嚣的一股劲,

气势不能输

有的在纸面上,

书法遒劲有力,

有的超越有形界限,超越视觉界限,

比如有些词——大气磅礴。


另一个解呢,错综的各种条件机缘。这个的意义就在于有颗平常的心了。

道,是隐藏了一切行迹的,超出无形所觉范畴的。

物,构成形体的一切物质材料。

德,物种天性心性的决定性所在,

势,环境的各种作用力。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人之所以这样,或者那样,都是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有形身体是这样,无形思想思维人格也是这样,心理,亦如此。

对于不知道的人,德与势承担了主要作用。

知道,那么,德上会有修,会有挑战极限。

知道,那么势各种环境因素,自然人文社会的,能改造的都会被改造。

那么我们看到,我们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四处徜徉,看到的有趣的人之中,很大比例的都是修德的,完善自己人格的,挑战极限的。(组织们也是深谙此道,挑选培养塑造团队成员,强化或使其战胜或者具备某项特质,这行为后果肯定有好与坏,相对于作用主体了。知道的小拓展:

组织若有生命,有心能查团队管理核心,作为不作为变动的规则或者取向,它会只知道不同核心成员不同,再往后决定轮岗核心人不同的,就绝对不可知了,知不下去了。来自不同机缘人的塑造,本身错综。机缘与机缘再错综,超出组织自身察自体所能知范畴。所谓背景可知,机缘不行,以至于,微观宏观都还在不断变化呢,组织有使命,就是核心团队人们的驱动目标,那是它的正事。)

所以人不要自怨自艾,妄自菲薄,也不要自鸣得意,沾沾自喜,势是无时不刻在变的,且务本吧,以后还不知道怎样呢,又你怎么知道接下来就一定不好,狂了,怨了,都是废了。

身在社会,修德,借因势,成势,有应有之势,是正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