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师说】哮喘治疗,可不只是缓解症状那么简单

 梦雪蓝色小妖 2018-05-16



导读

5月1日是第20个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重视气道疾病防治:从现在开始”。

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至少由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人,2010年我国8个省市进行的“全国支气管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4岁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1.24%。近年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哮喘也成了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然而很多哮喘患者常常都只会在自己很难受的时候才会选择就医,也有很多人认为有病吃药打针就够了,对于哮喘的控制治疗所知甚少。

本期药师说,国药君为您聊一聊那些在哮喘控制中容易忽视的事。

黄琼英

国药控股武汉国大药房质量负责人

药学服务部经理

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学士

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医药工程师

国家一级健康管理师、三级公共营养师

2016年度中国药店新锐培训师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2017年度卓越药师

 什么是哮喘? 

哮喘是一种发生在气道的慢性疾病,当这些运送空气的管道(即支气管)因过敏性炎症而变得肿胀、狭窄时,可发生呼吸不畅,从而引起哮喘症状。


           正常气道                       哮喘气道

哮喘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鼻痒、咳嗽、胸闷,发作时病人突然胸闷窒息,咳嗽,随即出现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情况严重时患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甚至出现发绀,烦躁汗出等症状。

哮喘的临床症状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具有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的特点。当哮喘严重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经治疗仍不缓解,这样的情况我们称之为“哮喘持续状态”,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因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呼吸衰竭。

 哮喘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哮喘是由内部的遗传因素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环境因素通常起到触发哮喘发作的作用,常见的诱发因素有:

对于哮喘的药物治疗,您需要了解什么?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

其中控制药物指需要每天使用并长时间维持的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抗炎作用和长效控制气道,防止哮喘急性发作。包括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缓释茶碱、肥大细胞稳定剂、白三烯调节剂等。

缓解药物指按需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通过迅速解除气道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包括速效吸入和口服β2受体激动剂(SABA)、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等。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建议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福莫特罗为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的维持或缓解治疗方案!

长期规律使用控制药物可有效减少发作次数,一个疗程至少3个月,在治疗期间应定期对哮喘控制水平进行评估并去医院复查。

 哮喘急性发作有哪些征兆? 

1 、症状加重

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在短时间内迅速加重;


2、肺功能恶化

PFE值下降至正常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的60%~80%或较平常的基础值降低20%以上。

 哮喘急性发作如何处理? 

第一步:增加缓解药物

使用SABA1~2喷,必要时可每隔4~8h吸入一次,但24h内最多不宜超过8喷;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160/4.5ug)可减少急性发作风险,每日不超过6吸;

 第二步:增加控制药物

当使用缓解药物后仍有症状,PEF不能恢复至正常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需要增加控制药物,如增加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剂量或增加其他控制药物。


第三步:及时就医

当采取以上措施后症状仍继续加重时,可加用口服激素,如泼尼松0.5-1.0mg/kg,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医。

药师提醒

哮喘的药物治疗方案既非一成不变,也不是简单的缓解一下哮喘发作时的症状。

哮喘诊治的过程中,医生要遵循哮喘诊治指南,对患者进行评估,并根据哮喘的评估内容、评估的主要方法,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全面的分析和判断,正确指导患者对哮喘的防治,尽可能避免诱发甚至加重哮喘的因素。

然而门诊就诊的时间总是匆匆而过,评估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对于哮喘患者来说,一定要掌握哮喘控制水平的评估方法,定期去医院进行复诊,坚持按照疗程使用药物,远离哮喘发作的诱因。

最后国药君给广大哮喘患者带来一个好消息,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已于201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信福速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公益项目”。为帮助更多药品适应症患者用药,于2018年2月将哮喘成人/儿童患者纳入援助范围,项目正式更名为“信福速递-慢阻肺及哮喘疾病公益项目”,项目向符合慢阻肺及哮喘适应症的患者提供药品援助。援助药品信必可都保吸入剂由阿斯利康公司无偿捐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