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地域歧视”深入人心?原来都是古人作祟

 阿布的书柜 2018-05-17

地域歧视是个很让人头疼的话题,因为出门在外,人们总要接触各色各样的人,时间久了,就会给人贴上一种“标签”,比如福建人发音不准,广东人无所不吃,北京扫地的大妈都是富翁,贵州人个个都是穷鬼,那么为何这种地域歧视深入人心呢?原来都是古人作祟。

地域歧视并非只有中国这样,美国南北各州之间也互相调侃,比如有的州被称为牛仔,乡巴佬;英国的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一直也合不来,他们都认为爱尔兰人是吝啬鬼,都是养猪的乡下人;西方意大利国家是地域歧视最为严重的国家,南方人认为北方人不懂升高,北方人更是说南方人犹如非洲人。。。

而中国最早的地域歧视从先秦就开始了,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个个都是舞文弄墨,当时出了很多嘲笑宋国(今河南)的段子

《列子》里曾有过这么一段,一个宋国人在冬天晒太阳,觉得很舒服,便把这个秘方告诉国君,并自信能够领赏;《韩非子》里有这么一段,说宋国人不听邻居劝告,没有及时修补下雨天被冲坏的围墙,以致于家中被盗,随后他便怀疑是邻居所为,守株待兔、拔苗助长、也是发生在宋国人身上。除了贬低宋国人,还有贬低楚人(刻舟求剑)的段子。

到了北宋年间,中国地域歧视发展到了一个高潮,主角就是南北方人互相歧视。

出身陕西的名相寇准认为南方下国,不宜多冠士,甚至将原定于南方籍贯的状元改为了山东平度人的考生,到了王安石变法时,这种歧视已然人尽皆知,因为南方大臣是主张变法,而北方大臣全部都是保守派,宋神宗曾问一个北方人刘挚:你可认识王安石,他老夸你,刘挚却说,我是河北人跟他不熟。

明朝时期,南方人考试非常厉害,在洪武30年的那次科举上榜的居然没有一个北方人,北方人群情激奋闹出了“南北榜事件”,无奈朱元璋只能杀死部分南方官员来平衡南北方的势力

时至今日,地域歧视仍旧很常见,甚至不乏对残疾人奚落,但当歧视转移到自身的时候,又极其敏感。社会调查中心曾得出数据:30.6%的人认为身边存在地域歧视。最明显就是城里人和农村人、本地人和外地人。

1990年,电视剧《渴望》在全国播放,剧中反面人物王沪生给人一个上海人是自私自利、斤斤计较的样子,没想到这个样子就给人潜意识里扎下了上海人就是这样的性格。

小编认为,哪里都有好人,哪里也都有坏人,地域歧视是个十分可笑和荒唐的事情,我们共处于一个国家,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土人情,有钱地区会鄙视落后地区的人,认为他们口音难听、穿着土、没素质,说白了还是经济水平差异造成的,所以说我们不能因为地域歧视去伤害那些无辜的人,应该学着对待每个人都善良一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