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一起解决焦虑

 冲霄3e8ixadnpn 2018-05-17





page

1



几天前,我应约往亲戚家走一趟,商讨他孩子小升初的事情。


在整个讨论的过程当中,他孩子的眼睛都没有离开过手机,一直在看抖音,弄出很大的响声。后来他父亲让他把声音关掉,但他戴上耳机仍然舍不得放下。


很多家长都问过我,为什么他的孩子总是放不下手机,总是离不开平板电脑这些电子产品?

我用IMC心理学解释了当中的心理机制。


孩子小的时候需要家长陪伴,这种陪伴给孩子以安全感,消除他弱小自我对世界的恐惧。用亲情来让他的真自我成长,掌握一定的能力逐步感受对世界的把控感。


但很多家长已经在职场,家庭生活中消耗了大量的心理能量。这种有效的陪伴在这些家庭中变得十分稀缺。


代替家长陪伴的变成了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这些电子产品。这些东西并不能使孩子的真自我得到成长,却变成了他们解除焦虑恐惧的一种方式。这种「瘾」从小就开始了。长大之后要强行剥离这些东西,何等困难啊。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每个家长都很清楚这一点,他们能够为自己的孩子付出所有,但是他们的生活,职业环境让他们疲惫不堪。




page

2



大约一年前,A女士向我倾诉她的处境。


她有一个生意成功,性格强势的公公,专横而霸道。


婆婆是一位逆来顺受的传统女性,而她的先生则是从小被父亲呵斥责备,见了自己的父亲「像老鼠见了猫似的」,大气不敢透一口。而她的公公有一种很坏的习惯,喜欢「逗」(其实是恶意地捉弄)她的孩子。只要小孙子没有按照他的意思,他就打孩子。她的孩子已经不愿意,也不敢去跟爷爷见面了。


那个时候,她很清楚这样下去对于她的孩子意味着什么,但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该如何去做。


用她的话来说,她处在一种「水深火热」的状态中。她咨询过某知名教育专家,专家告诉她「一切为了孩子」。这个时候就要看看一个母亲为了爱自己的孩子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她问我,是不是意味着要舍弃远离她的公公婆婆一家。


她也问过一些心理咨询师,他们告诉她,让她公公和丈夫来做几次心理咨询。这些建议让她哭笑不得。如果能够把她公公和丈夫拉去做心理咨询是这么容易做到的话,这些问题也不用去心理咨询室解决了。


当时,我给出她的解决方法只有八个字:拉真自我,打假自我。


这是IMC心理学的心法。


同时我也给出了具体的实践方法。


首先减少带孩子去见爷爷。鼓励,并肯定丈夫,孩子的能力,在真自我层面让他们拥有价值感和力量感。告诉丈夫,爷爷这种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很不好,为了孩子面前做一个好榜样,应该在一些时候站出来维护孩子。同时也用这种方式告诉自己的父亲,自己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看法想法,并且能够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担当了。


经过这样的一番努力之后,一家三口就形成了一个心理上的共同体了。


然后解决和爷爷之间的问题,从真自我肯定他,老人家是疼爱孙子,担心儿子的。告诉他,他儿子在家庭,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的担当,不是那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了,他已经拥有了一个家庭,并且成为家庭的顶梁柱的男人。恶意的逗小孩,孩子是不会喜欢的。作为爷爷,他一定不想给自己疼爱的孙子留下这样的印象和记忆。


此后又发生了一些事情,具体的方法和做法我因应当时的事情作了一些调整。


上周,A女士在微信中跟我说了她的近况:她公公一家搬到了离他很近的一个院子里面住下来,两家人,一碗汤的距离。她的公公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像以前那样暴躁,大声说话,也不再去捉弄孩子。每天,做做饭,练练书法,画画。孩子们也乐意和他们的爷爷亲近。前不久,家里又添了一位新成员。


隔着屏幕,通过她朴实的文字却能够想像出一帧帧美好又现实的生活场景。我这个平时被人说成是一个「十分理性,严肃」的人眼眶有点湿润了。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是啊,夫妻感情和睦,亲子关系美满,夫妻双方在家庭关系中汲取爱的力量,自然情感充沛,让双方都有成长和发展的空间。老人家其乐融融。孩子在父母之爱中成长,让头脑,心理,人格,身体在一个充满爱与理性的空间里成长。幸福的家庭,不都是这样吗?




page

3



在追寻幸福的路上,很多人做了无数南辕北辙的事情。


比如说,从小让自己的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社,结果,孩子的成绩没有提上来,倒是精神状态越来越差;研读了很多「著名的通俗心理学著作」,最终发现,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父母和「原生家庭」给祸害了,除了痛骂,痛恨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办法去改变现状。在职场上遇到发展的困境,无数的鸡血鸡汤成功学一大堆,说到底,就是「要么狠,要么忍」。只是发现自己,狠不起来,好像也忍不下去。


这纷繁复杂的经历过后,当初追寻幸福的心愿已经渐行渐远,每天被一种叫做「焦虑」的情绪所吞没。而目前的努力,就是摆脱焦虑,哪怕……只摆脱一点点也好。


从当初的追寻幸福,到最后的摆脱焦虑,这就是很多在烦闷时代生存的人的现状。


幸福到底在哪里呢?


IMC心理学回答:幸福,在真自我那里。只有坚守真自我,才能获得幸福。


而把握的能力如何培养,如何获得,IMC心理学有一个宏大坚固的认知架构。这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用于洞察分析整个社会的世道人心,精准而犀利;用于解决个人的问题,则是高效而精简。像职场的困惑,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孩子的教育等等问题,在IMC心理学当中,都能轻松解决。


其他所谓的「心理学」,「知识」,「信息」,「娱乐」用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其实只是用掩盖,偷换,自我麻醉和欺骗等方式把问题暂时遮蔽。这样做,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而且产生焦虑和新的问题。结果问题只能是越积越多。离幸福当然是越来越远了。




page

4



我们在广州的IMC小伙伴,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深切感受,打算成立一个广州IMC心理研习社,供有兴趣,有需要的朋友加入研习。


研习社由IMC心理学两位资深的重要成员西西和薇安主持。


使用IMC心理学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我们讨论研习的重要内容。


我们会不定期组织线下的研讨聚会,聚焦问题,沟通情感,分享对IMC心理学的学习心得,举办各类IMC心理学的讲座,以提高大家对IMC心理学的认识和应用。


目前,广州IMC心理研习社只针对在广州、珠三角、广东的朋友。


我们在知识星球上建了一个「IMC心理研习社」 作为线上日常的沟通讨论平台。在上面,社员可以对各种有价值的议题进行研讨,星主将每周提出一两个议题,并且对议题的探讨进行引导。


为了保证氛围,我们确立了一个68元门票的象征性门槛。


此外,我们将开辟一个公众号,不定期发布一些文章,也为大家提供学习研讨的材料。


当对社会人心有足够的洞察和把握的时候,困扰你的问题就慢慢的不存在了。因为你具备了解决,预防这些问题发生的能力。你也会发现,随着你能力的不断增强,你身边的环境会发生很微妙的变化。你的话语权增加了。


因为这个时候,你的真自我,你的内心已经强大起来。


你一直要找的幸福,这个时候,已经把握在你的手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