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高考作文话题预测:尊重与平等,含高分素材和范文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8-05-17

一、选题理由

“尊重与平等”是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以及人与自然相处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文明社会的理性追求。只有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高考要体现“一点四面”,“一点”即立德树人,“四面”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的传统文化、依法治国与创新精神。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尊重与平等属于公民教育内容,在立德树人的范畴。

该主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基本上都有涉及,如2015年高考重庆卷作文题“小男孩请公交车司机等他妈妈”,表现出对弱势群体的理解与尊重;2016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评价他人的生活”,暗含尊重他人的号召;2017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24小时书店”,更是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

2018高考作文话题预测:尊重与平等,含高分素材和范文

二、命题方向

(一)尊重与平等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原则。

人与人的交往,需要彼此相互尊重。要清楚,人与人之间本质上都是平等的,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阅历、身份、地位等因素,就不尊重对方。只要你真心地对待对方,从心里尊重对方,对方就会用真诚和真心来回报你。

(二)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都需要尊重与平等。

各国体量有大小、国力有强弱、发展有先后,但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各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对于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我们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平等相待,在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人对自然也要树立起尊重与平等的观念,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只有在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坚持平等与尊重,我们才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要将尊重与平等落实在方方面面,拒绝歧视。

歧视,一个在现代社会中非常敏感的词语,不论是性别歧视、地域歧视,还是种族歧视,都是不平等的体现。每个个体都是独立存在的,拥有自由意志,我们没有权利将人分成三六九等,贴上标签,也就是说要充分尊重每一个人。具体来说要做到: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合理合法的选择,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尊重他人的人格。

三、高分论点

平等和尊重能换来信任

追求尊重与平等是件知易行难的事

人格上的平等与尊重是最高层次的爱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尊重与平等要看对象也要有度

平等就业是应聘者的权利

教育孩子要尊重其天性,顺其自然

建设美丽中国,亟须平等与尊重

2018高考作文话题预测:尊重与平等,含高分素材和范文

四、夺分论据(素材)

名言名句

爱的基础是尊重与平等

我们平等地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列夫·托尔斯泰

用交流战胜偏见

偏见往往来自无知,纠正偏见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意见市场流通起来,让意见与意见较量,去赢得多数人的理性。——柴静

男女平等

男女同为天地之菁英,同有无量之盛德大业,平等相均。——谭嗣同

尊重他人,尊重生命

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叔本华

真正的仁爱是尊重与平等

施与人,但不要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刘墉

人与动物都拥有平等生存权

每一种动物都值得我们尊重,我们都拥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动物史记·2017年:同一个星球上,我们该如何共处》

2018高考作文话题预测:尊重与平等,含高分素材和范文

五、热点素材

1、留学生万字长文痛斥父母,决裂背后谁对谁错?

1月,一篇北大毕业的美国留学生写下的万字长文在网上热传。文章作者王猛(化名)在文中“控诉”父母对他的伤害: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事物都严格按父母的喜好和审美来置办;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数次求助,都没得到家人支持……父母的过度关爱、肆意操控,导致自己在心理和生活上遭遇一系列问题。王猛还将自己的万字长文发给一些朋友及同学,希望给已是或即将为人父母的他们一些参考。

仅通过一篇文章,我们无法对事实做出全面且准确的判断。但这篇万字长文引发广泛关注,甚至促使不少网友在父母和孩子间选边站,其背后彰显的深层次问题值得思考。

无论是王猛讲的肆意操控,还是过度关爱,其深层次问题皆源于代际冲突。想要解决这一冲突,需要家长与子女双方的努力。作为父母,多一些对教育方式的反思,培养循序渐进的耐心,用引导代替教训,尝试理解子女所处的时代环境,尊重子女的意愿;作为子女,在成长的积淀中尝试理解父母的心情,原谅父爱母爱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包容时代在他们身上刻下的烙印……探索超越代际并基于共情的沟通方式,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但足以给一个家庭带来和谐的亲子关系。

一得

亲情固然是可能存在“结”的,但不存在解不开的“结”。解决代际冲突最重要的是父母与子女彼此尊重,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对话,多些理解和沟通。

2、“羞辱式逼捐”激发不出正能量

1月下旬,媒体报道,在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朝阳学校,有一名学生家长不幸患了重病,师生们纷纷给这名学生家长捐款。但有学生家长反映老师强迫学生捐款,不捐款的学生还被拍照发到了家长群。群截图显示:10名学生站在讲台上,有的低着头,两手背在后面;有的不敢直视下面的同学。有几位家长随即在群里对老师的做法提出了异议,却反被老师教育了一番。事件曝光后,该校校长对该老师进行了批评教育,该老师已向学生家长道歉,并取得了原谅。

学生没经济能力,让学生捐款,说白了就是让他们的家长捐款。将不捐款的学生拉到讲台上拍照示众,并发到家长群里,一来会令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二来也是对未捐款学生家长的公然冒犯。为人师表者这么做,更不应该:作为老师,如果不懂得尊重学生,又如何教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患病家长固然值得同情,需要帮扶,可该校生源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普遍比较困难。让少数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长,也加入捐款行善行列中,这不是在逼捐吗?要让人捐款,也要看他人有无能力,尤其是经济能力。

一得

捐与不捐、捐多捐少,都是个人权利,只有先尊重不捐款者的权利与自由,才能彰显捐款者的善意。

3、消费茅侃侃的10万+,真的比逝者还宝贵?

成名已久的80后创业明星茅侃侃于1月24日在家中自杀身亡,引来媒体的一片叹息。然而,前央视节目制片人、主持人,著名创业节目《赢在中国》的创办人王利芬却发了一条极为不合时宜的微博。她的微博内容是这样的:“早上起来,发现我在王利芬公众号的文章《茅侃侃的离世,掀开了创业残酷的一角》达到了10万+……我的微信公众号从未达到过10万+,努力皆有可能,达到目标的速度比我想象的要快很多,先高兴一下。请朋友关注我的公众号……”在微博的下方,王利芬还配了一张自己大笑的主持照。

尽管王利芬的那篇微信公众号推文,讲的不过是创业如何艰辛、成功率如何低之类的内容,最后还礼貌性地祝愿茅侃侃在天堂安息,但王利芬的这条微博仍然免不了遭受恶评。王利芬随后删了这条微博,又发了一条微博道歉。

中国社会讲究“死者为大”,只要不是大奸大恶之徒,一个人的离世一般都会引发人们的同情、感慨和遗憾。即使在很多人眼中,10万+比逝者重要很多,但是不会有人公开说出来。王利芬公开表达自己蹭逝者热点的文章成了10万+,只能说明她太沉迷其中了,对于自己微信公众号的数据迷恋远远超过了对文章提及的死者的关切。

一得

一个人的生命被自媒体消费时,个人的悲剧便可成为某些自媒体成功的喜剧。王利芬在自媒体上公开自己狂喜的心情时,将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一览无余地展示给了大众。

4、知乎与快手互撕:鄙视链之争无赢家

2017年7月的一天,当知乎用户还在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如何优雅地品鉴一杯红酒”时,快手运营人员默默地注册了一个知乎账号,回答了一个平淡无奇的问题——“在快手公司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并在回答中用多张高清照片展示了公司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冲突很快就发生了。知乎的一部分用户对快手怀有强烈的鄙夷和排斥情绪,在他们眼里,以展示小城市居民和农村青年等草根阶层的荒诞而毫无逻辑的视频为主的快手象征着低俗,快手入驻知乎,为自己及用户辩白,就相当于挑衅和嘲讽。很快,两个用户群体之间的冲突,扩大成了自认“精英”者与自认“草根”者之间的冲突,双方都努力暴露对方“丑陋”的一面。

这场冲突诞生的根本原因是,两个不同的人群,精神生活被一道无形的边界线分割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以“文明”“理性”和“格调”为捍卫自身阶层的城砖,为所有自诩精英者建了一座理想殿堂;另一个则奉行绝对的实用法则,顶着“庸俗”与“堕落”的骂名营造了一个狂欢的秀场。

一得

文化和艺术领域或许有着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差别,高雅与低俗之间也确实存在某种界线,但选择不同文化生活形式的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谁也不该以自己的经验盲目地对别人做出判断。

六、经典素材

1、华沙之跪:尊重历史,获得原谅

1970年12月7日,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完国事访问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勃兰特以此举向在二战中被纳粹分子杀害的无辜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无不拍手称赞。

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的下跪谢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这一跪,淡化了饱受纳粹蹂躏的波兰人民沉积在心底里的愤怒,为德国重返欧洲、回归正常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得

一个不尊重历史的国家,不会得到别国的尊重。一个不能反思战争、不敢面对历史、不会自省思考的民族,永远也不会进步。

2、冯友兰:沉默也是一种尊重

顾颉刚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但他有些口吃,再加上浓重的苏州口音,很多初次接触他的人都听不大懂他说的话。

有一年,顾颉刚因病从北大休学回苏州,途中要在上海转车。他的邻座就是冯友兰,当时两人并不认识,顾颉刚主动和冯友兰打招呼,还问他是不是去求学。冯友兰只微笑点头,并没回答。

这时,顾颉刚的一位朋友看不过去了,责问冯友兰为什么没有回答顾颉刚,只是微笑。顾颉刚示意朋友不要为此与对方争执。朋友见状,便不再理会冯友兰。

快到上海站时,顾颉刚发现冯友兰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还留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兄弟,我叫冯友兰。很抱歉我刚才的所作所为。我也是有口吃的毛病,而且是越急越说不出话来。我之所以没有和你搭话,是因为我不想让你误解,以为我在学你说话,嘲笑你。”

顾颉刚看完信大受感动。不久,冯友兰考上北大,恰巧又被分到顾颉刚所在的学院。顾颉刚再见冯友兰十分开心,便对他格外看重与照顾,经常与他一起讨论学问。两位大师的相交,成为一段佳话。

一得

尊重的最高境界并不体现在轰轰烈烈的大事中,有时候,越是微不足道的细节,越发见得尊重的可贵。平等与尊重体现在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2018高考作文话题预测:尊重与平等,含高分素材和范文

七、金题范本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四川成都市调研考试作文题)

一位行动缓慢的老人脱帽向停车礼让的司机鞠躬致谢,司机小吴把行车记录仪拍下的这一幕发到了朋友圈。事后,老人说:“我腿脚不便,过斑马线比较慢,可路过的车辆都会停下来让我。我被那些司机感动了。”再度见面时,小吴向老人深鞠一躬,诚恳地说:“爷爷,在斑马线前停下来让行人先走。这是我该做的。您这一鞠躬太重了。我真的受不起!”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平等者得平等,敬人者获人敬①

一考生

司机们因为对老人的礼让而赢得了老人的鞠躬致谢,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道理:唯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正如孟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从先秦提倡的“礼”,到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友善”,尊重他人、平等交往已成为一个基本的社交原则。②

对于个人来说,尊重与平等是个人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互联网与大数据构建的社会,让我们的生活少了几分纯粹,多了几分浮躁。人际交往被物质利益裹挟,一切以有无好处为前提。在这种情况下,何以在社会中与他人建立起心灵沟通的桥梁?答曰:尊重与平等。

想当年,口吃的顾颉刚主动搭讪冯友兰,同样口吃的冯友兰为了避免顾颉刚误会自己嘲笑他,选择了沉默不语,这种沉默就是尊重。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不因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而将人划分尊卑等级,显示不同的态度;以一种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态度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与价值,保持适当的距离,进行适度的交心,给予适宜的关切。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些,那么彼此之间就会充满平等与尊重。③

对于国家与国家的交往来说,尊重与平等也是必要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的华沙一跪,代表着德国人对犹太人的谢罪与忏悔,是对历史的尊敬,这一跪也使德国人获得了世界的尊重。新中国建国初期,在美国的外交封锁下,中国正是通过满含尊重与平等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封锁,开启了新中国的外交。④

事实证明,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与尊重,国与国相交更不能少了平等与尊重。唯有平等与尊重,才能让人们和谐相处,才能让世界各国都能享受进步与发展的成果。

平等者得平等,敬人者获人敬!不懂得平等与尊重的人,只能得到他人的唾弃与鄙夷。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马克·霍顿出言不逊,恶意污蔑对手而遭到许多人的厌恶。同为二战战败国,日本修改教科书,歪曲历史,难以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与尊重!即使它成为经济上的巨人,也只是个缺胳膊少腿、思想不端的残疾巨人。⑤

尊重与平等是交往的前提,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唯平等者得平等,唯敬人者获人敬!平等相待,相互尊重,被尊重的人生才有意义!请将尊重与平等长植于心,让其开出文明之花。⑥

点评

①对称句式的标题亮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②引述材料,揭示材料本质,并指出尊重与平等乃古今皆奉行的社交原则。

③第二、三自然段从个人层面进行论述,以顾颉刚与冯友兰初次见面为例,论述尊重与平等的必要性。

④从国家与国家交往的层面展开论述,运用两个例子:维利·勃兰特的华沙一跪为德国赢得国际社会的谅解和尊重,新中国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开外交大门。述例简洁,论证有力。

⑤举反面例子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⑥总结全文,强调中心论点,发出号召。

亮点借鉴

考生从所给材料出发,由点到面,提出“平等者得平等,敬人者获人敬”的观点,审题准确,立意精准。考生提出中心论点之后,分别从个人层面和国家交往层面展开论述,范围由小到大。前五段从正面论述,倒数第二段则从反面展开论述,正反结合,充分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此外,文章选取的论据非常典型,增强了论证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