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解中国癌症生存报告,“让患者活得更久”梦想照进现实

 草篮子 2018-05-17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NCC)学者最新发表于《柳叶刀·全球卫生》(Lancet Glob Health)杂志5月刊的一项统计学研究表明,我国17个癌症登记处覆盖人群的癌症生存率在2003-2015年间呈总体显著增加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些地区的癌症治疗水平较过去已有了明显提升;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生存差异随着时间推移已逐渐缩小。研究者认为,观察并认识到这些趋势将有助于我们优先考虑需要改善癌症治疗的地区。

本期封面故事将为您图解基于17个癌症登记处信息的2003-2015年我国癌症患者生存情况,并选取生存率持续增长且增幅较大的癌种,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林岩松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牛晓辉教授,分别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探讨这些统计数据背后的临床意义。


贴心传送门

省流量请戳研究介绍纯文字版↓

重磅!2003-2015年中国癌症患者生存统计正式发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魏丽惠


浅析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生存率的提高


子宫颈癌的防治

在国家癌症中心近期发表的“2003-2015年基于17个癌症登记处数据的中国癌症生存分析”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子宫颈癌年龄标准化5年生存率由2003-2005年间的45.4%提高到2012-2015年间的59.8%。尽管如此,子宫颈癌仍然是严重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疾病。根据2016年最新报道,2012年我国子宫颈癌发病率达14.93/10万,居我国女性全部肿瘤发病的第5位;新发病例约9.89万例,死亡病例约为3.05万例,居女性恶性肿瘤死因的第8位。

子宫颈癌防治的历史,从上个世纪开始建立了子宫颈癌筛查方法,以及近年来对子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治疗和对子宫颈癌“手术-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使得子宫颈癌成为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近十年来子宫颈癌预防性疫苗的应用和推广,更是在子宫颈癌防治上形成了当前具有的最完整的肿瘤防治体系。2010年,我国开始了由政府倡导的子宫颈癌防治,大大推动人民群众对该病严重性的认识,加强了筛查和治疗的意识,特别是子宫颈癌预防性疫苗在我国上市以来,把子宫颈癌的防治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了更好地完成子宫颈癌的防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群众的教育,提倡健康生活,适龄人群接种疫苗,加强子宫颈癌筛查,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从而有望进一步预防和减少子宫颈癌的发生,并提高我国子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


子宫内膜癌

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代谢病的增多,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也出现增加的趋势。在北京、上海,其发病率已高于子宫颈癌。从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中,也看到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所占病例数已相当,各分别占全部癌症的4%。令人欣喜的是,尽管发病率增加,其5年生存率也有明显的提升——年龄标准化5年相对生存率从2003-2005年间的55.1%提高到2012-2015年间的72.8%。

因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平均年龄为60岁,75%在50岁以上,而且由于阴道出血多为早期症状,容易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2006年以来,肿瘤学家就提出,随着诊断技术、治疗方法的提高,恶性肿瘤已成为慢性病,经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北京协和医院  林岩松


我国甲状腺癌5年生存率持续较快增长

诊疗规范化、技术进步及公众重视的共同体现


甲状腺癌因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引起全球性广泛关注。在我国,甲状腺癌在北京等城市地区的发病率已居女性肿瘤前五位。2016年国家癌症中心发表在著名期刊《CA:临床医生癌症杂志》(CA:Cancer J Clin)的“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居女性第八位,是30岁以下女性最常见的肿瘤。2017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报告的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40年间(1974-2013年)77276例患者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发病率在美国以每年3%的速度在增加,其中晚期及>5 cm的乳头状甲状腺癌(PTC)发病率增加、死亡率亦呈轻微上升趋势,这一数据提示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高的原因绝不仅仅是由于超声等检测技术进步引发的甲状腺微小癌检出率增加的所谓“过度诊断”;而是一种真实的原因尚待明确的增加趋势,辐射、肥胖、吸烟等因素可能与之相关。

美国SEER数据库的甲状腺癌5年生存率达98.1%,这一数字往往使人忽视了甲状腺癌的复发及死亡风险,但从其中细化的数据可以看到,美国甲状腺癌人群中90%以上局限在甲状腺内(67%)及颈部淋巴结转移(27%),仅4%为远处转移,这一构成比数据提示,美国对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干预能力可能是其整体生存率高的主要原因。遗憾的是,我国尚缺乏如此细化的甲状腺癌构成比数据。与美国甲状腺癌98%以上的生存率相比,我国2003-2005年间甲状腺癌5年生存率仅为67.5%。这些涉及发病和生存的数字均提示中国甲状腺癌诊治面临的严峻局面及其与发达国家诊疗水平的差距。甲状腺癌尤其是复发、转移性等晚期甲状腺癌仍严重威胁着我国患者的躯体和精神健康,其规范化诊治势在必行。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在Lancet Glob Health的文章中,来自17个肿瘤登记中心、覆盖2340万中国居民的18470例甲状腺癌患者数据显示,甲状腺癌的5年生存率由2003-2005年间的67.5%升高至2012-2015年间的84.3%,以年增长率5.4%居肿瘤生存率改善榜第二位。分析该生存数据改善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 总体诊断水平的进步。例如超声仪器及技术的进步、细针穿刺活检技术的普及,提升了甲状腺癌的整体筛查、诊断、随访水平,避免因诊断不及时而延误病情;此外,核医学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SPECT)/CT、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等技术亦是准确了解患者分期、及时诊断晚期及碘难治性甲状腺癌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晚期患者的及时治疗及监测;② 各学会相关诊治指南及共识的推出促进了我国甲状腺癌诊治、随访的规范化,进而降低了甲状腺癌的复发、转移几率,同时改善了复发、转移患者的预后;③ 相关治疗手段的进步包括手术术式的规范及改进、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纳米碳技术等的总体应用,不仅使早期癌得到及时、规范的处置,降低患者的总体复发率,也降低了晚期患者术中副损伤的发生,提高了该类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④ 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和对疾病认识的深入,针对晚期尤其是碘难治性甲状腺癌患者的分子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阿帕替尼等在我国各地区临床试验及临床常规应用,提高了这部分严重威胁生命患病人群的无进展生存期。⑤ 各种形式的科普宣教亦推动了全民的健康筛查、预防意识。



北京积水潭医院  牛晓辉


骨肿瘤患者生存率提高

或有偏差,但也是事实

——访北京积水潭医院牛晓辉教授


与乳腺癌、肺癌等患病人数较多的大癌种相比,骨肿瘤属于相对小众的一类肿瘤,其发病人数少,具有综合诊治能力的专科少,因此,当国家癌症中心关于“2003-2015年中国癌症生存分析”的统计数据发表,我们看到骨肿瘤居5年生存率持续增长且增幅最大肿瘤的前四位时,委实有些意外。


研究覆盖人群的影响

研究所使用的17个癌症登记处数据覆盖不全面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北京积水潭医院牛晓辉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恶性骨肿瘤包含多种类型,以最常见的骨肉瘤为例,按人口基数来推算,我国每年发病例数应该在4000例左右,而这项研究统计了2003-2015年疾病分类编号为C40~41[根据第10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骨肿瘤患者,仅3430例,远低于骨肉瘤单病种的发病数,所以总体来说样本量偏小。”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纳入分析的患者群体多分布在北京(占1/3以上)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牛教授特别强调了从临床诊疗角度观察到的骨肉瘤治疗与经济水平的关系,“骨肉瘤大部分是儿童发病,在经济发展好的地方,患儿家庭条件好,交通便利,其家属就会带着患儿到医疗条件相对好的、有诊治能力的专科就诊,经济条件不好的可能就在当地治疗了,相对来说这是一个影响因素。”


学会助力推进骨肿瘤的规范化诊治

近二十年来,肿瘤领域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在诊断还是治疗上,无论是临床试验还是基础研究,不仅实现了“从0到1”质的飞跃,更是迈向了“从1到N”的更广阔的征途。放眼全球,人们在认识肿瘤、征服肿瘤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将肿瘤研究提升到分子水平,提出“精准医疗”的概念,使一部分肿瘤患者实现长期带瘤生存,甚至达到治愈。

与大癌种相比,骨肉瘤的发展相对滞后,这与投入资金与人员不足、针对骨肉瘤的研究较少不无关系,但牛教授坦言,“过去,中国的骨肉瘤诊断手段和治疗规范程度都差,所以相对治疗水平低;近几年,无论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肉瘤专家委员会还是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每年都会组织3~4次全国巡讲,制定诊疗共识和指南,不断推进规范化治疗。临床上治疗骨肿瘤的大多是骨科医生,通过对他们进行肿瘤学理念的教育,让大家认识到了提高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不能单靠手术,而是需要依靠规范化的综合治疗。在学会的努力下,我们把先进的肿瘤学理念引入到骨肉瘤的诊治中来,提升规范化诊治水平,缩小地域治疗差异,让中国广大地区骨肉瘤患者的生存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事情。”


本文首发于《中国医学论坛报》4月26日B1~B3版

制图 | 转转(中国医学论坛报)

编辑、采写 | 豆豆(中国医学论坛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