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视:保健品造假,仍畅销

 茂林之家 2018-05-17


▍来源:央视新闻 、药店经理人

▍编辑:yuanashley


保健酒中竟添加违禁化学成分“西地那非”,不仅与养生保健的功能背道而驰,甚至在严重时可诱发心脏病或猝死。


早在2014年就已被相关部门取缔查封,2015年被列入“黑名单”的保健酒,为何在线上和线下市场仍有销售?


5月10日,央视新闻报道了一款名为“清宫御酒”的保健酒,引起了警方注意。



非法保健酒如何流入市场?


背后涉案价值近千万的保健酒,消费者饮用产生身体不适后报案,深圳警方展开调查后发现,这款所谓的“保健酒”竟含有食品和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中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学成分“西地那非”,并在线上和线上均有销售。




警方通过线上电商平台顺藤摸瓜很快找到了在湖南长沙、广东惠州等地的制作厂家,但早在2014年,相关企业就已被关停取缔,因其库存并未销毁,遂通过相应的物流渠道仍在销售。最终,这起涉案金额近千万元,集产销于一体非法保健品团伙被抓获


非法保健酒如何宣传欺骗消费者?


和很多标榜神奇功效的保健品一样,这款保健酒欺骗消费者的方法主要是借“秘方”与“假专利”之名沽名盗誉。



在产品说明书上看到,这款酒宣称根据“清代秘方”,采用多种名贵原料精酿而成,并具有国家多项专利、国家对外科技进步三等奖等。


然而调查人员发现,这些所谓的科技专利都是杜撰的,这款酒也并没有什么医疗功效。


深圳警方表示:它对外宣传的都是纯中药提取,提高免疫力。但实际上这款产品是以“西地那非”(俗称的“伟哥”)为主要作用(物),如长期服用或者服用过量时,可能会容易诱发心脏病或者发生猝死。同时和一些降压药同时服用时,会容易造成人体的血压骤降,可以说是非常危险的。


同时,这款保健酒市场价格不菲,成本低廉元利润可观。


电商平台需对上线产品进行检查


相关专家对此问题表示:相关电商平台应对上线产品展开自查,已经被相关部门列入“黑名单”的产品不应该再出现在平台上,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应该针对此类案件展开调查。


保健品市场火爆,产品质量却参差不齐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和国家“治未病”理念的不断深入,保健品市场一直被看好。但是保健品出事的案例却一直不在少数。


就在前几天,央视财经曝光一款名叫“仁合胰宝”的保健食品,自称有降糖功能,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这款报保健食品,在市民报案后警方调查发现,竟含致命禁药化学药品苯乙双胍



苯乙双胍早期曾用于治疗糖尿病。但医学实践发现,在使用过程中可引发乳酸酸中毒,严重的可导致死亡,2016年11月,国家明令禁止苯乙双胍原料药及其制剂在我国生产、销售和使用。


全民消费升级的需求带来了保健品市场的繁荣,同时在药店政策紧缩环境下,也成为药店一大市场利润来源,但是药店如不慎采购到这些含有致命禁药成分的“保健品”,伤害消费者的同时,无疑更是拿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遭遇的可能是灭顶之灾。


电商平台需要自查,而实体药店更需要谨慎经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