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害怕受伤的不是你,是你那得不到满足的“内在小孩”

 墨菊香 2018-05-17




01

“如果我的父亲抛弃我,那所有男人都会抛弃我”


今天刷微信的时候,看到朋友萌萌发了一条朋友圈:“终于,连你也丢下我了。”


明明前一天都还看到萌萌在朋友圈开开心心秀恩爱,怎么这还没过24小时,就发了这么丧的朋友圈呢。


细问之下,原来是讨论结婚事宜的过程中两个人有了分歧,大吵之后男生丢下一句我再也受不了你了摔门而出,就消失在了她的世界中。


她一边哭一边倾诉。其中有一段话戳痛了我:“我五岁那年爸妈就离婚了,最后一次见我爸爸,他和我妈大吵一架然后就像我男朋友今天这么甩门走了,然后再也没有回来过。我没有爸爸了,所以我一直都渴望可以有一个人像爸爸一样保护我,但又怕自己会像妈妈一样被抛弃......”


可能真的,怕什么来什么,萌萌以往的感情经历是一本狗血合集,哪怕是经历过琼瑶般的生离死别,到最后也没见修成正果。连现在这个我们公认的好男友,也在结婚前夕闹翻了。


 当年那个被父亲抛弃的女孩,真的被遇到的每一个男人都抛弃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当年那个被父亲抛弃的小女孩,一直停留在萌萌的潜意识里,主导着萌萌的生活,也影响了萌萌的亲密关系。


她一直在找一个像爸爸一样的男人,渴望亲密关系,又害怕失去。她在感情中一直很卑微,积极地付出,一旦感到不安全感又容易紧张暴怒,总是神经兮兮,哭哭啼啼,再爱她的人,也难和她进行良好的沟通。


越是害怕被抛弃,就越是被抛弃。张德芬说过:“原来我们内在小孩的最大特征,就是恐惧。”



02

住在成年人心中的内在小孩,我们并没有真的长大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藏了个小孩子,Ta其实是我们潜意识的一部分,影响着我们在许多事情上的行为。


心理学中有“退形”这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们在面对外界的指责、评判、苦难、危险的时候,常常是退化到孩子的状态,用孩子式的方式作出反应。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幼年时期的心理需求(安全感和爱)没有得到满足,她自我的一部分会永远“卡”在那个地方,并在未来的人生中不断地寻求补偿。


在感到安全时,内在小孩是不会出来的。但一旦遇到挫折、困难,内在小孩就会出来,替我们“接管”一切,充分地暴露出失控的焦虑、崩溃、退形、纠结、抗争。


所以萌萌总是在亲密关系里变成5岁时那个被抛弃的自己,总觉得自己一定会被抛弃,无力阻止争吵,也没有勇气去拉住对方转身而去的手。



03

觉知你的内在小孩,给Ta一个爱的抱抱


如何爱自己,这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最大挑战。

——斯科特·麦克劳德


内在小孩会永远停留在那个受伤吗?不会的。只要我们愿意去拥抱Ta,疗愈Ta.


孩子是没有勇气和智慧来面对他所遭受的伤害的,但是身为成年人,我们有足够的成熟度,就像安抚、疼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疗愈我们的内在小孩。每个人都有机会,像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滋养自己的“内在小孩”。



要实现疗愈,我们就得停下来,去连接我们的内在小孩,去接纳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那里或许住了一个悲伤、孤独的小孩,哭泣着说“请爱我吧”。停下来去抱抱那个自己,牵着Ta的手一起前行。


一旦我们的内在小孩得到了疗愈,他的喜悦、创造力、生命力、信任等特质就能毫无阻拦地表达出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和希望。


通过「内在小孩类型测试,将测试出你的内在小孩是什么样的?并且根据你的测试结果给你一些指导,教会你如何觉知你的内在小孩,如何去到那个困住Ta的童年,给Ta一个拥抱,一起共同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