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书法的流行风气,是不是传统书风的继承?

 三平斋 2018-05-17

当代书法的流行书风,有没有继承传统书风呢?

其实弄清这个问题很简答,那就是给大家看看什么是“传统”。

关于“传统”的问题,才是大家仇视丑书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很多人只觉得二王是传统,赵孟頫是传统,有人甚至觉得“宋四家”都不是传统,这个说法在我评论区屡次出现的。

但是拿出魏碑,拿出篆隶,比如“石门颂”“西狭颂”甚至拿出《平复帖》,楼兰残纸等一些经典,历代相传的碑帖,很多人都不承认是“传统”。

(临石门颂)

很多人觉得二田的楷书才是传统,其实如果懂一些书法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清以前的楷书,根本没有这么工整的。

即使是欧阳询本人的化度寺,九成宫,在结构和用笔变化上,也并非如此简单。

(平复帖)

所以说,流行书风和传统挂不挂钩,这个真是千人千面。

有些人认为王铎傅山就是丑书,那学王铎傅山的,肯定是不传统的了。

有些人单爱赵孟頫,拿出董其昌的字来比一比,就说董其昌不会写字,换而言之,董其昌就不传统。

有人看不懂林散之,沈鹏,那就是丑,就不配做草书大家。只有于右任的标准草书,能让大家认识,写的很清晰,才算是草书第一人。

我曾经以为,人可无知,因为任何一个有知的人,都是从无知过来的。但是不可无知到一种极点,这是最他人智商的一种羞辱。

(楼兰残纸)

什么是传统呢?

我也讲不清,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公正的理解传统,但是我知道每个朝代遗留下的书法大家的作品,之所以被当世人,后世人承认并传承,一定有其道理。

如果一个人心里只有馆阁体,那馆阁体之外的楷书,要么水平低,要么丑。只有工整才是最漂亮的。

同样,一个人心里只有流行书风,那他觉得所有“不追风”“不接受新书法理念”的人写的作品,都是不合格的落后作品。(科班可能会躺枪,因为很多经过高强度书法训练考入书法专业的人,一般接受的都是陈振濂为首的学院派教育,所以很多人看不起“传统”书风。此传统就是:不以魏晋篆隶为主的,不以“高古”为追求的,不炫技炫耀笔法丰富的书法。可能这类人学的赵孟頫,文征明,苏轼,米芾等等。但是依旧被学院派学生“看不起”)

我只能说,这两类人,都不代表大多数,但是也不在少数。

因为我每日阅读几百条评论,真的是什么人都能遇到。

(简牍)

如果一个人能了解书法史,能了解书体的变迁,书风的发展和变革,能了解多一些的经典碑帖,而不是只知道苏黄米蔡欧颜赵柳二王这几个人。

比如唐朝有个写楷书的徐浩,王行满,有个写草书的高闲,有个写行楷书的沈传师,李建中,欧阳询有个儿子欧阳通。

魏碑有龙门二十品,你知道几个?

历史上有帛书,简书,写经残纸,瓦当残片,篆隶八分等等。

这些也都是“传统”,骂流行书风为丑书的人,大多数是不知道这些的。

(徐浩碑刻楷书,很差吗?)

因为不知道,所以就不当做他们是“传统”的一部分。

甚至有人还让我说清书圣王羲之学的谁?

有人让我说清外拓的体势明明是颜真卿创造的,怎么是学张旭学来的呢?

甚至拿出:既然张旭比颜真卿更早学外拓,为何张旭没创造出“颜体”?

这类无知的问题来让我解释。


所以大家经常看到我得文章,一般不多讲传统字帖,只说一些基础的技巧。

为什么呢?

传统字帖那么多,可说的有那么多,为何不说呢?

我只能说,看我文章的人,大概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留言。

也就是一万个人看,留言不会超过一百个,甚至几十万人看,只有几十留言。

这一百个人里,大约有百分之十的人是书法知识的积累,是比较全面的。


是能看那些传统碑帖,能做到合理欣赏,不骂成“丑书”“不传统”的。


这并不是说大家有多差,而是想说,书法知识的普及确实有待提高。

发一篇帮助大家了解传统的全面性的文章,可能一百个人里,五十个骂传统,十个骂我,三十个抱着尝试学习的态度去观望,剩下十个才是能欣赏理解这传统的人。


当然,评论的比例骂人的肯定比较多,因为如果文章说的符合他的心意,他可能就不会“义愤填膺”了。

(王行满楷书)

所以,流行书法为饱受质疑却依然强势?

这个问题有思考过吗?

为何那些能入了国展,或者已故的名家,临帖比你还勤,可能人家一年临的帖,比你十年还多。

为何写的作品不如你的“脚趾头”写的,不如你孩子写的,却还能获奖卖高价?

这个问题又思考过没有?

传统是能看出来的,传统的笔法,章法,结构,都是可以看出来的。

有些人写一幅字,我们能明确看出他学过谁,为何?

因为我们看过那个人的字帖,看到了作品中相似的地方。

(墨迹汉简,那时候的字就是这样写的,没有今天这么工整。因为没有魏晋以后的艺术追求,所以写出来才显得天真烂漫,自然,最重要的还保持着法度。所以这些也是糟粕吗?


流行书风亦然,人家固然学的都是古帖,有的人看得出,有些人看不出。

虽然流行书风又自己“额外加工”的部分,但是毕竟是少数。

绝大多数都是从传统碑帖里集成出来的。

当然,到此就必须要说明一点。

流行书风的“美”“丑”,和大众的审美取向,是另一个问题。

流行书风的表现形式,可能有人喜欢,有人恶心。

这个正常。

今天主要解释的是:流行书风有没有继承传统。


想要比较可观的评价流行书风,那出发点一定是建立在,比较全面了解书法史和古帖之上的。

否则,其评价固然是“主观的”,以自己审美观为标准的。


我在解释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直接摆出一百张传统作品的,各类各样的图片,告诉你们这是传统,告诉你们流行书风是从这里边来的。

这是属于填鸭教学,强迫接受,是没有用的。

(楼兰书法,这就是王镛沃兴华主要学的。这是不是也得算糟粕?)

我多从人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其实很多事情并不是绝对的对,也不是绝对的错,只是我们还没有站在一个合理的立场,拿出一个合理的态度,建立一个全面的知识储备。

所以很多评价都是非常主观的。


我喜欢的就是对,不喜欢的就是错。我见过的就是对,我没见过的就是错。


我只能说明,我在初学时,非常讨厌国展作品,我觉得他们用笔太油滑了,我觉得他们没古意。

后来随着读帖逐渐增多,对历代碑帖有了基础的了解,我用两年的时间,几乎看过了几百个人的上千本字帖,这里边有人出名,有人不出名。

才使得我自己对书法有了一个基本了解。

(其中笔法和魏晋时的魏碑墨砖,有什么不一样吗?)

到现在,虽然我依然不喜欢流行书风的作品,但是并不影响我欣赏他,我能看到作者们去努力刻画的部分,细心营造的一些感觉。这些比字形本身的美丑,更有意思。

而且我也得承认,国展的作品,在笔法上非常丰富,能巧妙的融合。

虽然通篇看,有很多作品确实不舒服,但是在技术层面,整体形式,还是有水平。

(这则楼兰残纸也有魏晋风骨,是不是也得因为是残纸,所以也得叫不是传统?)

师夷长技以制夷,或许从古至今都是一小部分人的口号。

大部分人都停留在义和团那样,不用电灯、破坏铁路、我大中华地大物博啥也不缺的层面。


我得观点就是,既然人家有水平,那就争取超过他呗。

超过去了,说什么都是对的,骂他们也是有底气的。

超不过,还嚷嚷着“你们这群垃圾”

和跳梁小丑有什么区别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