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动明王(不动尊菩萨)

 昵称34347324 2018-05-18

不动明王 不动明王形象颇多,在东密较为常见的是据《大日经疏》卷五载的:此尊坐盘石座,呈童子形。顶上有七髻,辫发垂于左肩,左眼细闭,下齿啮上唇,现忿怒相,背负猛火,右手持利剑,左手持罥索,作断烦恼之姿。

此外,另据《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威怒王使者念诵法》、《金刚顶瑜伽护摩仪》、《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卷三等载,不动明王还有一面四臂、四面四臂、三面二臂等多面多臂形像,亦有从仪轨而来之密教图像,但以自由创作之杰作为多。

另,在藏密系统里,忿怒不动明王形象跟东密形象又有不同之处,且根据仪轨之不同,身色亦有所不同,有蓝色、白色等。

经载形象

符合《大日经》所载之形象 在《大日经》第一内曰:“依涅哩底方,不动如来使,持慧剑罗索,顶发垂左肩,一目而谛观,威怒身猛焰,安住在盘石。左眼斜视”。

在《诸说不同记》第四内曰:“在第一重西方西南隅,通身青黑,身相圆满极忿怒形,蹴眉(眉一作肩)怒目,上齿咬下唇,顶上安花六,出辨发一索发垂左胸前五结,右手向内垂当腰侧持剑,左手屈臂开肘仰掌指端向左持索,面向右方,坐盘石上,光焰如迦楼罗之势,有火焰,量光身,唯有头光,着青珠鬘,耳着环之(或图无珠) ”。

不动明王两目俱开作忿怒形相。至于其身色则依经轨之不同而异,在《大日经疏》为黑色,《立印轨》为青色,《使者法》为赤黄色。

其它二臂像的异像尚有:

(一)、右手金刚杵左手持宝棒(《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威怒王使者念诵法》所说)。

(二)、右手金刚杵,左手罗索(《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所说 )。

(三)、二臂持五钴杵像(《十卷抄》所载)

(四)、二臂持金轮像(《大日经疏》第九所说)等。

除上述之二臂像外,还有几种形象的多臂及多面多臂形像:

(一)、《安镇家国法》的四臂像(绀青色,右剑左索,左右第二手在口的两边作念怒印)

(二)、《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威怒王使者念诵法》之四面四臂像。

(三)、《觉禅钞》所载之四面四臂四足像。

(四)、《觉禅钞》所载圣无动尊轨之一面六臂六足像(右第一利剑,次手宝棒次手钺斧。右第一手索,次手金刚箭,次手锡杖)。

(五)、《觉禅钞》所载守护国界法之四面六臂像(右第一手利剑,次手金刚箭。次手金轮。左第一手索,次手宝弓,次手金刚杵)等等异像。

东密形象

不动明王的形象颇多,根据仪轨所载的不同,形象亦有所区别。 东密不动明王

从面、臂、足相看,分为一面二臂相、一面四臂相、三面二臂相、四面四臂相、四面四臂四足相、一面六臂六足相、四面六臂相等等。

从身色看,分为青色、黑色、青黑色、赤黄色等多种身色。

从姿势看,分为站姿、坐姿。

其它更为细节的分别则不一而足。

从手执之法器看,二臂相除通常看到的左手执索、右手举剑,另还有右手金刚杵、左手持宝棒,二臂持五钴杵、二臂持法轮;而多臂相中,更有利剑、金刚箭、金轮、索、宝弓、金刚杵、钺斧、宝棒等等不同法器的形象。

关于不动明王的形象,较为常见的为通身带青黑色,一脸二臂相,发垂披肩,愁眉瞠目,两眼张开或一张一闭,眼睛直嗔或一眼仰视一眼俯视,咬紧牙根,嘴角两侧露出两虎牙,牙尖一上一下,现大忿怒相,上衣斜帔,下着摆裙,右手持剑,左手提索,盘坐于石座上或以童子相站姿安立周身智慧烈焰中,造型特殊,显示此不动明王更具积极性与行动力。

其勇猛魁伟的相貎,可使恶鬼妖魔等见而生畏。右手之利剑,表示能够抑制忿怒,嗔意,愚痴三毒害的智慧,左手之索能系缚一切顽强者,其背后的大火焰,能烧尽一切烦恼,由此以表现其所有之大威德。此尊密号为常住金刚,在胎藏界曼茶罗内,位于持明院左端。

藏密形象

不动明王唐卡 藏密崇奉的不动明王形象多为二臂像,童子形;

全身青蓝色或白色,表法性不变;

头戴五个花瓣冠,表示五佛或五菩萨,或以五骷髅及不动佛为饰,表消除一切恶障;

脑后有熊熊火焰,是愤怒的象征;

三目圆睁,右眼仰视,表示能捆住天子魔;左眼俯视,表示烧毁龙魔和非天;额眼平视,表示降伏夜叉和罗刹;

张着大嘴,眉毛胡须都是红色,状极凶恶。脖子上挂着一条蛇, 表示除根本烦恼之'瞋心”;

全身以八大龙王为饰,除腰间围虎皮裙,其余都袒露在外。右手高举龙剑,左手持金刚长索,索子一头系着钩,一头系着杵,表示用勾索先将魔鬼勾缚后,再用宝剑将其制伏;

右腿弓,左屈膝着地,跪于莲花月轮宝座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