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考场作文11讲:在比较中学会审题立意(3)

 老刘tdrhg 2018-05-18


朝哪走?

从目前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看,一般都给出材料,再提出要求。有的同学在审题立意时,有时抓不住材料的重点,有时又忽视了题目的要求,不能兼顾所给材料和题目要求两方面,顾此失彼,造成审题不准,立意有偏。为了帮助同学们克服这个毛病,我们做一个逐步增加材料和要求的训练。

这是一个随着材料的增加,可立意的范围却越来越小的例子。

先看一个作文题。


请根据题目作文。

如何恰当地理解并运用书中的道理、智慧来读书、做事、生活?你对此有何感悟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个作文题没有材料,直接给出写作指令,审题应该不难吧。

文章的立意应该是:

①理论应该和实践相结合,书中道理应该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②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③死读书,读死书,生搬硬套,在生活中必然会处处碰壁。等等。

只要是在理论与实践、书中道理和生活实际这个关系的范围里,都可以写。

文章体裁:写感悟,可以是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的哲理散文;写认识,则是议论文。

如果给这个题目增加一点材料呢?请看:


请根据题目作文。

生活是复杂的,人们在处理个人问题时常常发出“知道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感叹,一些读了很多书的人在面对繁杂的社会时也不见得都能有所作为。

如何恰当地理解并运用书中的道理、智慧来读书、做事、生活?你对此有何感悟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粗体字是增加的内容。增加的材料,从内容性质上看,和作文要求中指定的问题属同一范围,上面立意①②③仍然是有效的。但是,有没有这个材料,对作文的立意真的完全没有影响吗?

光从材料上看,还可以增加一个立意:

④知易行难。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高考作文所给材料往往直接来自现实生活,要求我们围绕材料中的现象来思考。因此,一般来说,它是我们作文立意构思的整个思路的起点,也是这个思路的中心点,甚至还是整个思路的落脚点。换句话说,材料中的现象,就是我们作文要针对的对象。

这样看来,我们就要仔细地研究一下所增加的材料了。材料虽然也是在“理论与实践”“书中道理与生活实际”的范畴中,但材料中的“处理个人问题”“人在面对繁杂的社会时”“过不好这一生”等词语,提示我们,这是一个有关个人、有关人生的问题。因此,我们也只能从个人、人生的角度切入“理论与实践”“书中道理与生活实际”这个话题。更明确一点地说,在这篇作文中,有关人类历史上的社科理论与社会实践方面的大现象,就不宜写进来了。

而且,根据题目中的指令“如何恰当地理解并运用书中的道理、智慧来读书、做事、生活”,仅仅是感叹“知易行难”还是不行的,要紧扣“如何理解”“如何运用”来展开,要能得出比较具体的结论。


如果再给这个题目增加一点材料呢?请看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今中外有相当多的名言警句,或指导人生,或揭示事理。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教人做事要坚持;而“事不凝滞,理贵变通”则教人要善于变通,不要胶柱鼓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告诉我们做人不可丧失气节,苟且偷生;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则说明能忍辱负重才能图谋大事。每句名言都有其合理性,而这合理性又似乎不足以囊括四海之事,甚至互相矛盾。生活是复杂的,人们在处理个人问题时常常发出“知道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感叹,一些读了很多书的人在面对社会繁杂时也不见得都能有所作为。

如何恰当地理解并运用书中的道理、智慧来读书、做事、生活?你对此有何感悟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增加的材料对作文的审题立意有影响吗?

当然有。

仍然在“理论与实践”“书中道理与生活实际”的范畴中。

仍然是一个有关个人、有关人生的问题,仍然是从个人、人生的角度切入。

仍然是要紧扣“如何理解”“如何运用”书中的道理和智慧。

但是,既然材料指向的是那些内容互相矛盾的名言警句,我们作文的范围就也只能在这些方面,就是如何理解那些互相矛盾的哲理,并从中找到适合自己人生实际的指南,从而作出人生正确的选择,而不至于彷徨歧路,无所适从。范围缩小了,针对性也更强了。因此,这个题目实际上是要求我们能对这些内容上互相矛盾的名言警句进行全面而辩证的分析。如果无视材料中的“互相矛盾的名言警句”,就是偏题,甚至是跑题。

在这个题目中,随着材料的内容的丰富,可立意的观点并没有也随之丰富起来,而是相反,可立意的范围越来越狭窄了。


附:有关相互矛盾的名言警句

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 VS 成大事者 不拘小节

一个好汉三个帮 VS 求人不如求己

书到用时方恨少VS纸上得来终觉㳀,绝知此事要躬行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VS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VS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后生可畏VS 姜是老的辣

人多力量大VS 三个和尚没水喝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VS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